2004年苏州和无锡互换官员是怎么回事?为什么要这样

如题所述

苏州无锡官员互换 苏州无锡有望走向竞争合作
B篇 苏锡,从“暗战”走向竞合?

苏州、无锡,这两个苏南大市互换高官,能否在经济急速前行的今天,摈弃它们以往之间的明争暗斗,带动这两个城市的共同发展?这个无论在民间还是在政界都是热门且敏感的话题,在两地高官互换之后,经常挂在了百姓的嘴边。

苏锡双城“暗战” 涉及各个领域已久

随着长三角区域经济的飞速发展,苏州、无锡因为城市功能和产业结构的雷同,引发了面对面的激烈竞争。两座城市争当“苏南老大”,相互之间的较量遍及经济、文化体育等领域。

“从改革开放后的苏锡经济发展来看,无锡最初一直领先苏州。直到1994年,中国和新加坡合作的苏州工业园区落地,优劣开始发生互转。外资在苏州土地上的迅速膨胀生根,令其经济指标在1997年前后开始超越无锡。”江苏省社科系统的一位专家告诉本报记者。

时间进入21世纪,无锡有着家底殷实的国资基础,乡镇企业二次改制后的民资扩张势头也不弱,唯一落后于苏州的似乎只有外资。近年来的双城暗战遂从外资的争夺方面打响,两市的招商团队经常不期而遇。对于优质投资项目的争夺,双方常常是半斤八两、互有胜负。“我们无锡的招商团下午到韩国的一家公司招商,而苏州工业园区的招商团上午刚刚来过。”无锡的一位招商官员说。

不光是招商方面的争夺,双城暗战在其他各个领域的竞争更甚。在互联网的各种论坛上,苏州人和无锡人也常常互相揭短,鏖战不休——无锡人评论苏州对外向型经济依赖太强,苏州人则嘲笑无锡“小天鹅”等引以为豪的本土大企业已风光尽失。

即使在城市发展定位上,两城也显得趋同。苏州要成为全球重要的信息设备制造业基地,而无锡则要成为区域性交通枢纽、长江三角洲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

两地老百姓 对新任书记市长充满期待

但是当江苏省委实施一项重大人事任用举措——原苏州市长杨卫泽出任无锡市委书记,原无锡市委书记王荣出任苏州市委书记后,这两个城市正在慢慢地紧紧联系在一起。11月13日下午和11月14日下午,仅仅相差一天,王荣和杨卫泽分别正式走马上任。

两地市民对于新书记的上任充满期待,这在互联网的论坛上得到了充分体现。在苏州的“市民论坛”上,有苏州市民这样表述,“大家都知道,无锡的大经济数字不如苏州,但无锡的百姓却比苏州的百姓过得殷实。王荣书记曾经研究农业,从事农业,对农民问题肯定不陌生,希望可以改善苏州老百姓的收入。”

在无锡的“太湖论坛”上,有无锡网友对新书记杨卫泽作出这样的评价,“从世界遗产大会到在苏州外围大搞快速交通,从‘大苏州’的战略部署到全市生产力布局的调整,苏州一直在思考城市的大战略。杨卫泽曾经担任过交通厅长,希望他能够把无锡的道路交通和城市建设搞得更好。”

著名门户网站之一的“网易”曾就“你如何看待苏州和无锡之间的竞争”进行了一番投票调查,共有516人参加了投票。选择“很好,两个城市可以共同促进发展”的有212票,占总票数的41.1%;选择“容易在招商引资上造成恶性竞争”的有173票,占总票数的33.5%;选择“互换高官的做法可以学习经验,取长补短”的有131票,占总票数的25.4%。

“一把手”互换 苏锡有望走向竞合

上任后不久,王荣即召集有关部门的负责同志,分别就全市工业经济和开放型经济工作进行座谈调研。

11月14日,杨卫泽一到无锡上任便表示,“我一定要接好王荣同志交给我的‘接力棒’,做好无锡的各项工作。”到无锡任上履新不久后,杨卫泽与无锡市市长毛小平一起,赴江阴市和宜兴市以及各地基层作调研。

“王荣、杨卫泽这苏锡两市的‘一把手’任上履新不久,即齐抓经济建设,体现了他们在城市管理上有共同的风格。因此,苏锡在今后相当长时间内会在经济建设上有大的比拼。”江苏省社科院的一位专家如是说。

苏锡双城的暗战正酣,但竞争推动的进步也是有目共睹,苏锡之间的相互借力在现实中已有先例。

最为典型的就是争夺苏南机场“花落谁家”一事。苏锡间的机场争夺一直闹到国家发改委。苏州曾因苏南机场落户无锡硕放而耿耿于怀。但年初,转折发生了,苏州工业园区的网站上,将“无锡硕放机场”公开列为园区的交通优势之一。

高新技术产业是苏锡两市经济发展的“重头戏”。苏州市统计局的一份统计分析报告最终建议,“苏州和无锡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基础条件均较好。两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所面临的问题也有许多相同之处,两市将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形成竞争,加强交流合作。谁能把握住市场的脉搏,创建优良的产业发展环境,吸引内外资企业和研发机构,谁就将赢得跨越性大发展,成为长三角经济带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领头羊。”

在良性竞争的基础之上,“希望苏州、无锡‘一把手’的互换可以推动两地的合作,并为长三角问题的解决开一个好的先例。”苏州市政府政研室的万智慧说。

专家:打破行政体制束缚是发展关键

“不打破行政体制束缚,即使‘一把手’互换,苏州、无锡之间终究还将是竞争第一,合作第二。”江苏省社科院专家沈立人研究员昨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江苏省委通过干部交流的方式,使得两地高官互换,肯定是旨在加强两地合作,加快苏南经济发展。但是在目前的行政体制下,各种考评机制、排名榜等等依旧“至上”,即使两地高官对原来的城市怀有深厚的感情,牵涉到具体利益之争时,仍会出现竞争为主的情况。上海、江苏、浙江便是如此,虽然长三角的概念将三地联系在了一起,但是由于体制束缚的原因,牵涉到具体利益时,三地终究还是各不买账,独立作战,竞争大于合作。

沈立人表示,“德国、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在四国交界的多瑙河附近合建了一个飞机场,距各国的距离均在半小时左右。苏南飞机场之争历历在目,然而目前,常州又准备在市内建自己的飞机场,简直是荒谬透顶!资源有时更需要合理运用,而我们不少城市却追求‘大而全’、‘小而全’,飞机场资源浪费,正是由于省里合理的规划在地方难以实行。苏北的港口问题也如此——在离泰州港口4公里远之处,扬州正准备新建一个港口,我们在这种重复投资上的浪费已经有几十年了,浪费了国家的大量财产,如果不打破行政体制束缚,今后还将继续浪费下去!”

C篇 两城如何提升排行榜之位

很少有落伍感的江苏,最近遭受了一次“排行榜”之羞。

10月30日公布的2003年度《中国综合实力百强城市排名》的榜单上,苏州成绩不尽如人意,不仅落后于北京、深圳、广州、天津、南京等城市,更是以20位的排名落后于苏南兄弟的无锡,苏州各界对此感到空前的压力。其实,不仅是苏州,包括无锡、常州也都在这次排名中位置靠后。这次排名给江苏各界带来了不大不小的震动。

疑问:经济增长与城市竞争力成反比?

这份名为《中国综合实力百强城市排名》的榜单上,人口、社会、基础设施、环境等考核指标和经济指标并行在这份排名中出现。在“中国综合实力百强城市排名”中分列前十位的城市是上海、北京、深圳、广州、天津、南京、大连、杭州、沈阳、哈尔滨,而一直名列前位的苏锡常却分别排名第二十位、第十五位、第二十七位。作为具体操作单位的国家统计局相关人士则认为,这份排名具有科学性,它为城市的发展战略提供了参考。此间一位长期在统计部门的人士对本报记者说,在本届政府力倡科学发展观以来,以综合考核取代单一追求GDP的后GDP时代正在到来。就在绿色GDP若隐若现间、呼之欲出之际,重新审视苏南城市发展路径已显得迫在眉睫。

黄明(化名)是苏州科技大学的教授,从事苏南经济研究多年。他说:“现在统计排名更注重综合因素。”国家统计局城市社会经济调查总队相关人士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做这次排名的目的,是想通过综合指标的排名反映城市聚集地的城市化发展水平,最终反映城市的功能。这位负责人认为,这次排名和以前搞的一些城市竞争力排名最大的不同是,这次应用了相当多的综合指标,从这一点来说,较考核GDP更能体现城市发展的综合实力。“这看起来有些不可思议。”一位学者在看了这项排名后表示了他的疑惑。他说,从今年上半年公布的统计数字来看,苏州各项经济指标增长势头依然不减,GDP达1630.36亿元,增长幅度为18%,排名全国大中城市GDP总量第四名,把北京、广州、深圳等特大型城市抛在了身后。“问题究竟出在了哪儿?”这让这位学者有些疑惑。

解析:城市排名凸显苏南模式定位软肋

这两年,苏南各城市发展一直存在着争议。追溯起来,今年第一次争议高潮出现在4月。其时,国务院经济发展研究所博士刘奇洪在《中国改革》杂志上撰文,历数苏州在这些年经济高速发展中存在的种种不足。而随后,一位名为龚坚的网友则将苏州和成都两座东西部城市的统计年报比较后在网络上发表文章,他认为,在许多有关居民生活水平的经济指标上,处于东部最发达地区的苏州,比不上地处西部内陆的成都。这两篇文章出来后的一个直接后果,便是引发了关于苏州乃至苏南经济的一场争论。记者在网上搜索了一下,发现网民对此发表的评论有数千条之多。

黄明认为,刘、龚的文章的确有言辞过激之处,不过也反映了苏南城市发展的一些“通病”。最典型的是对外来型工业依赖严重,而本土企业相对于此则增幅较慢。黄明说,这导致的直接后果是过分依赖外向型经济,在缺乏本土企业支持的情况下,一旦这些企业因企业发展需要而改变战略,撤资或转资另投他门,对苏南本地经济的影响可想而知。此前本报报道了在江苏已经出现台资进行利益性迁移的势头。江苏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叶克林教授分析后认为,通过大量引进外资,当地政府达到了增加新生资本,提高国内、国际影响力的目的,但增加税源的目标并没有有效实现。

另一个明显的弱势是第三产业的发展。龚坚在比较苏州和成都两座城市后认为,许多有关居民生活水平的经济指标上,处于东部最发达地区的苏州还不如地处内陆的成都。反映老百姓消费水准的社会商品零售总额,苏州是526.1亿元,成都是771.5亿元;在体现当地居民富裕程度的城乡居民储蓄余额上,成都是1494.4亿元,苏州是1470.5亿元,成都比苏州多出23.9亿元。人均住房面积和私家车拥有量,苏州比起成都来也落后一大截。

黄明对此说法表示了认同,“这些恰恰是苏南城市的弱项所在,从这层意义上来说,报告还是相对公允的,也基本反映了这些城市的实际情况。苏南城市还有急需改进的问题。”他给记者举了一个简单的例子,比如苏州夜生活的匮乏是个不争的事实,入夜苏州街头人少车少,很是冷清,而这也引起了一些来苏旅游的外地游客的抱怨。苏州市园林局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人士说,前些年外国游客和旅行社对此经常提意见,为此他们在园林网狮园中开辟了夜游园活动,但这还是满足不了游客们的需求。“这说明我们第三产业的发展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争议:准确定位城市是前提更是关键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针对一些议论之声,原苏州市市长杨卫泽以一位市长的自我审视回应了外界的争议。杨卫泽说:“应该实事求是地来看待苏州的发展,通过几个经济数字来看待苏州的成绩是很片面的。苏州以前是一个小城市,基本上是一个消费型的城市。苏州和直辖市或计划单列市有所不同,这些城市一般都有较雄厚的经济基础或工业基础实力,而我们苏州是借着改革开放的东风,尤其是靠最近一二十多年才快速发展起来的。”

“每一个历史阶段都有其特有的发展模式。苏州今后一个阶段该如何发展,我认为还是要在实践中来确定。苏州的发展需要不断地创新,不断地注入新的活力。”杨卫泽说。

“要想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准确定位城市是前提更是关键。”一位经济专家这样谈及城市定位和城市竞争力二者之间的关系。针对不足之处,有关部门显然也意识到问题的存在。一位在苏州市府长期工作的干部对本报记者说,近几年以苏州为代表的苏南模式引起各种争论也在意料之中。

苏州统计局综合处相关人士说,目前苏州市统计局正在根据苏州市委、市政府的部署建立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新的评价指标体系,使整个地区经济和社会、资源、人文之间的关系,通过一些有代表性的指标反映出来。

苏南第二一直是无锡人耿耿于怀的名词,不过这一观念已经开始有了新的替代词,那就是提升城市竞争力。一位无锡官员告诉记者,无锡在苏南五市中有着极优的先天条件,地理位置决定了这个城市将永远充满活力,成为大家关注的苏南焦点。然而,目前无锡在一些方面还不及苏州,根源就在于二产方面的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还跟不上脚步。他分析说,无锡要是能花力气把这篇文章做足了,无锡城市竞争力的提升将不再是什么难事。

刚上任的无锡市市委书记杨卫泽也就此问题深入基层,亲历亲问,努力找出无锡目前的“症结”所在。而解决问题的答案也日趋明朗:明年无锡在打造一个“小无锡”的同时,还要致力于将其形成一个“大无锡”,最终将无锡形成一个苏锡常都市圈的核心区。而“大无锡”就是形成“一体两翼”,其中“两翼”所指的就是江阴、宜兴。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9-07-02
当年王荣是无锡市长还不是省委常委,调到苏州当省委常委,苏州市委书记,级别就升为副省级了。原 苏州市委书记调到无锡平调。这样可以互相学习,相互探讨, 又能升官发财。
第2个回答  2009-07-02
貌似是无锡的市长到苏州作市委书记,而后苏州也派过来一个,这种事情正常啊,每个大点的职位都有任期的瓦,貌似是三年
第3个回答  2009-07-02
楼上的回答有误~~~~~

04年,苏州市委书记,王珉,到辽宁到省长去了;升了~~~~~
苏州市长,杨卫泽,到无锡当书记;升了~~~~~

无锡市委书记,王荣,到苏州当书记;平调~~~~~~
王荣今年又去深圳了,也算是升了~~~~~

官员任免,历来是我党我国我政府领导层的拿手好戏!
一盘棋,总归要动一动,才好玩么~~~~~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4个回答  2009-07-02
主要是经济工作的需要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