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饮琵琶马上催 是什么意思

如题所述

【意思】葡萄美酒直向夜光玉杯里倾来,琵琶悠曲助我们痛饮开怀。忽听得马上乐已高奏催征,将士们要喝酒的还不赶快。 

【出自】《凉州词二首·其一》

【作者】唐代:王翰

【诗文】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拓展资料

【赏析】

《凉州曲》不仅是“诗中有乐”的佳作,而且是“乐中有诗”的绝唱。诗中乐调的强烈对比,自有一番深意。如于音乐不甚了了,很难领会其中滋味。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9-08-17

酒筵上甘醇的葡萄美酒盛满在精美的夜光杯之中,歌伎们弹奏起急促欢快的琵琶声助兴催饮,想到即将跨马奔赴沙场杀敌报国,战士们个个豪情满怀。

    原文:

凉州词二首·其一

唐代: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2.创作背景

这首诗地方色彩极浓。从标题看,凉州属西北边地;从内容看,葡萄酒是当时西域特产,夜光杯是西域所进,琵琶更是西域所产,胡笳更是西北流行乐器。这组七绝正是一组优美的边塞诗。

3.赏析

诗人以饱蘸激情的笔触,用铿锵激越的音调,奇丽耀眼的词语,定下这开篇的第一句。“葡萄美酒夜光杯”,犹如突然间拉开帷幕,在人们的眼前展现出五光十色、琳琅满目、酒香四溢的盛大筵席。这景象使人惊喜,使人兴奋,为全诗的抒情创造了气氛,定下了基调。它展现出的是一种激动和向往的艺术魅力,这正是盛唐边塞诗的特色。

4.作者

王翰,唐代边塞诗人。字子羽,并州晋阳(今山西太原市)人,著名诗人。王翰这样一个有才气的诗人,其集不传。其诗载于《全唐诗》的,仅有14首。闻一多先生《唐诗大系》定王翰生卒年为公元687至726年,并未提出确切的材料依据。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9-08-04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的意思是:酒筵上甘醇的葡萄美酒盛满在精美的夜光杯之中,歌伎们弹奏起急促欢快的琵琶声助兴催饮,想到即将跨马奔赴沙场杀敌报国,战士们个个豪情满怀。
出自唐代王翰的《凉州词二首·其一》
原文: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后两句译文:
今日一定要一醉方休,即使醉倒在战场上又何妨?此次出征为国效力,本来就打算马革裹尸,没有准备活着回来。
鉴赏:
诗人以饱蘸激情的笔触,用铿锵激越的音调,奇丽耀眼的词语,定下这开篇的第一句。“葡萄美酒夜光杯”,犹如突然间拉开帷幕,在人们的眼前展现出五光十色、琳琅满目、酒香四溢的盛大筵席。这景象使人惊喜,使人兴奋,为全诗的抒情创造了气氛,定下了基调。
第二句开头的“欲饮”二字,渲染出这美酒佳肴盛宴的不凡的诱人魅力,表现出将士们那种豪爽开朗的性格。
诗的三、四句是写筵席上的畅饮和劝酒。过去曾有人认为这两句“作旷达语,倍觉悲痛”。还有人说:“故作豪饮之词,然悲感已极”。话虽不同,但都离不开一个“悲”字。后来更有用低沉、悲凉、感伤、反战等等词语来概括这首诗的思想感情的,依据也是三四两句,特别是末句。“古来征战几人回”,显然是一种夸张的说法。
创作背景:
《新唐书·乐志》说:“天宝间乐调,皆以边地为名,若凉州、伊州、甘州之类。”这首诗地方色彩极浓。从标题看,凉州属西北边地;从内容看,葡萄酒是当时西域特产,夜光杯是西域所进,琵琶更是西域所产,胡笳更是西北流行乐器。这组七绝正是一组优美的边塞诗。
作者简介:
王翰,唐代边塞诗人。字子羽,并州晋阳(今山西太原市)人,著名诗人。王翰这样一个有才气的诗人,其集不传。其诗载于《全唐诗》的,仅有14首。闻一多先生《唐诗大系》定王翰生卒年为公元687至726年,并未提出确切的材料依据。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7-11-20
唐人七绝多是乐府歌词,凉州词即其中之一。它是按凉州(今甘肃省河西、陇右一带)地方乐调歌唱的。《新唐书·乐志》说:“天宝间乐调,皆以边地为名,若凉州、伊州、甘州之类。”这首诗地方色彩极浓。从标题看,凉州属西北边地;从内容看,葡萄酒是当时西域特产,夜光杯是西域所进,琵琶更是西域所产。这些无一不与西北边塞风情相关。这首七绝正是一首优美的边塞诗。边塞诗,若以对战争的态度为标准。可划分为歌颂战争与暴露战争两类。本诗所写战争的性质和背景已无可考,但从诗人感情的脉搏来体会,这无疑是一首反战的诗歌。不过它不正面描写战争,却通过战前饮酒这件事来表达将士厌战的悲痛情绪,用笔十分隐蔽曲折。 首句设色艳丽,故意夸示饮宴之美:在晶莹透亮闪闪发光的杯子里斟满了葡萄美酒,战士们聚在一起准备痛饮了。写到这里,突然来一顿挫:“欲饮”而无奈“琵琶马上催”。这个上二下五的句式,妙在突然促成了文意的转折。马上的乐队弹起琵琶催人出发,这使得将士们心情大变,由热闹舒适的欢饮环境一下被逼到紧张激昂的战前气氛中。看来无法再饮酒了!可是,“醉卧沙场君莫笑”。第三句意又一转,告诉我们:这时虽然军令如山,却是催者自催,饮者自饮,而且下决定决心要“醉卧”。诗人似在代将士倾诉衷肠:管他呢,虽然出发在即,我们依然痛饮,不辞醉倒沙场,这种狂饮你们不会见笑吧?“君莫笑”三字,于顿挫之中一笔挑起,引出了全诗最悲痛、最决绝的一句,这就是结末的“古来征战几人回?”这个诘问句,夸张地展示了战争的残酷后果,道出了普遍性,深化了诗歌的主题。显然,这里所控诉的,已不止是将士们所面临的这一次征战,而是“古来”即有的一切由统治阶级为了自身利益而发动的驱使千千万万将士去送死的战争!全诗抒发的是反战的哀怨,所揭露的是自有战争以来生还者极少的悲惨事实,却出以豪迈旷达之笔,表现了一种视死如归的悲壮情绪,这就使人透过这种貌似豪放旷达的胸怀,更加看清了军人们心灵深处的忧伤与幻灭。《唐诗别裁集》说此诗“故作豪放之词,然悲感已极”。可谓深得作者用心。此诗的确流露了如当代论者所批判的消极情绪,但在那样的时代、那样的残酷环境中,战士和诗人们对于无休无止的边庭争战,一般也只能产生这种悲痛的情绪,我们对此就不必苛求了。
第4个回答  2019-03-14
居然这么多人没搞懂这首诗的意思,看来葡萄美酒真的醉人。首先要指出大部分解析犯的几个错误:1、这不是壮行酒,是凯旋酒,庆功宴。那有马上打仗了还要喝醉在沙场上,土匪都不会,更别说大唐朝的正规军了。2、琵琶绝对是乐器不是出征号,中国历史上从来没拿琵琶当出征号角用过,想到都好笑,声音小不说,动作太阴柔。3、这个酒宴是设在室外的,校场上沙场中,因为人多,帐篷坐不下,虽然有篝火,有油灯,但没有镭射灯,还是昏暗,所以要用夜光杯,夜光杯在当时也不是什么稀罕物,西域到处都是。因为在室外所以琵琶是在马上表演的,马背民族擅长马上乐器,琵琶是西域乐器,这里就不多作解释了,当然不在马上也可以弹奏,但一般都在室内,在室外以前没音箱啊,这么多人在一个地方弹远处的人听不到啊,走着弹多累啊,坐在马上弹吧,大家都照顾了。4、这点最关键,为什么这么多人解读错误,是因为没理解作者视角的问题。都是把视角放在征战的将士身上,所以永远无法理解“欲饮琵琶马上催”这句的意思。这首诗的视角不是以将士的视角写的,是以随军歌姬现在叫前线歌舞慰问团的视角写的。作者是位军旅诗人,也随团去慰问了,回来以后也可能是即兴的根据他的所见所感创作了这首诗。下面我完整的用现代语言翻译一下这首诗:葡萄美酒夜光杯啊(这句没什么好解释的,都懂)!我正准备畅饮马上的琵琶又在催促我去表演(前面说了,她们是一个团队,不是一个人在战斗),等我表演回来继续陪将士们喝,喝个一醉方休(酒量应该还可以),如果我今晚醉倒在这沙场上,将士们不要笑话我(君莫笑,为什么要说君,虽然古时君是尊称,男女通用,但联系上句的琵琶表演,这里的君还是有所指的),因为陪你们这些九死一生为国家征战回来的人一起醉卧沙场,我愿意!(女中豪杰,也代表作者的意思)完毕。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