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课程中,如何运用记忆规律提高学习效果?

如题所述

在心理学的角度,记忆可以结合内隐记忆与外显记忆提高学习效果。

内隐记忆是认知心理学上的一个名词,表示一个人在不自觉地情况下对当前的东西产生印象和记忆的过程。这是一种自动的、无意识的记忆。与内隐记忆相对的,就是外显记忆。顾名思义,就是指一个人在有意识的情况下对当前事物产生印象的过程。

平时努力学习、系统地吸收知识的过程就是外显记忆。毫无疑问,在孩子们平时的学习之中,外显记忆是占据主导的,系统学习才是最为科学和理想的学习方法。可是内隐记忆的重要性同样不能忽略。

在学习的过程中,应该充分了解内隐记忆的优劣之处,通过将内隐记忆的优点充分利用,和尽快消除内隐记忆带来的隐患,将内隐记忆转化为外显记忆,让自己的记忆效率和学习效率都更上一层楼。

警惕内隐记忆设下的陷阱

内隐记忆的片面性和偶然性决定了想要真正掌握一门知识,还是需要系统化、正规化的学习,将内隐记忆转化为外显记忆。不要将内隐记忆当成外显记忆。在内隐记忆中,有印象是很正常的事情,但是距离这份记忆的输出,还有很长的距离。

强调输入和输出同等的重要性,就是因为在输入的时候会出现“无意识输入”的情况,这种输入方式可以减少学生的精力消耗,可以以更多的形式进行,但是它不能保证输出。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1
根据遗忘规律,科学安排复习。
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经过实验研究表明,遗忘具有先快后慢的规律,那么根据这一规律,我们如何有效地组织复习呢?

  {一}、复习要及时。遗忘最严重的时刻是在识记后的最初时间里,所以及时复习非常重要,可使即将消失的记忆痕迹重新强化,变得清晰,使学到的知识不断纳入知识系统之中。这样,在识记材料尚未大量遗忘之前,趁热打铁,否则时间长了,大量识记材料已经遗忘,那时再去恢复,就差不多等于重新开始。心理学的实验也有力地证实了这一点。斯必叟给两组被试学习一段课文,甲组学生学习后不久进行了复习。一天后,甲组保持98%,乙组保持58%;一周后,甲组保持83%,乙组保持33%。所以复习要及时,当天功课当复习,做到“学而时习之”。

  {二}、复习方式单调既容易感到乏味,又容易产生厌倦、疲劳。而多样化的复习,则可使人感到新颖,促使各方面有机地联系起来,提高记忆的效果。要善于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分析方法来理解复述同一内容,要尽可能地动员多种感官的参与。例如同一字词的复习,可以默写、填空、分析字形、造句、写同义词和反义词等方式进行,在记忆某一内容时可边读、边看、边写。

  此外,还可采用尝试回忆的方法来进行记忆,因为尝试回忆的目的、任务更明确、更具体,能使大脑皮层注意的兴奋性增强,留下的痕迹深,能及时发现重视材料中的难点,集中力量解决,心理学家盖兹的实验表明;当以20%时间用于诵读,80%用于回忆时,其记忆效果最佳。

  {三}、合理安排和分配复习时间。这主要是指一般情况下,采用分散复习{将复习分成若干次,相互之间有一定的时间间隔},其效果将优于接集中复习{在一段时间内集中、连续地重复复习以学的材料}。这是因为集中复习使大脑神经容易产生抑制的积累,而分散复习有较多的时间间隔,使抑制易于消除的巩固。

  前苏联心理学家沙尔达科夫的实验也表明:两个成绩大体相同的班,在学习自然课时,一学期内,甲班讲完课集中复习5节,乙班则用5节课进行4次单元复习,实验结果证明,后者测验成绩远高于前者。

  可见,复习时间要合理分配,不要集中在一起。具体的次数、时间和时距的安排要根据材料数量、性质、年龄特征决定。

  {四}、复习内容系统化。复习要注意根据各部份内容、新旧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进行整理、归类,使之系统化。通过整理使所复习的内容结构紧凑、思路清晰、承上启下、相衔接,这样更便于记忆。否则杂乱无章、相互干扰,其记忆效果将大在降低。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6-01-03
我记得力比多学院有个记忆技巧课,应该是你想知道的吧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