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构建文言文高效课堂 刘洁茹

如题所述

尽管文言文的教学经验和科研成果举不胜举,但几经尝试效果不佳,因为许多学生依旧害怕文言文,文言文考试也是失分最多的。笔者在学校大力推进高效课堂改革的推动下,竭力摸索出了一些比较实用的教学方法。
  首先,在课前充分预习,要求学生利用资料当然也包括网络资源,收集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文学知识和时代背景以及作者的生平。上课一开始就开始“简介或讲故事”的比赛,点评并计入考评分。高中生正是争强好胜的年龄,以竞赛活动的方式更容易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也锻炼了学生动手和整合信息的能力。例如《烛之武退秦师》,学生在课前就搜集了大量的信息,关于七雄争霸,关于《左传》和左丘明等等,学生们讲得头头是道,绘声绘色,而且很有成就感。
  与此同时,教给学生做批注的方法,督促他们坚持做批注无疑使一种必需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在检查导学案的时候一起检查批注情况,同时要求他们展示批注成果。其内容有用三角形标示不能理解的字或词语,用波浪线画出不懂得句子,字词注音和释义,用斜线划分朗读节奏,概括段落大意等等。这些准备工作为课堂教学的高效有序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因为文言文重在字词和句式的积累,所以我经常组织学生进行词类活用、古今异义、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等内容的分类汇总,且在课堂上展示积累成果。在有了一定文言文字词和句式的积累后,举行相关内容的积累比赛,如在5分钟内,找出文中古今异义的词语,还有如找出课文里的特殊句子(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省略句等)。这样,既及时复习了已学文言文的词句,又掌握了其基本句式。也由于是小组合作,学生们非常活跃,互学群学促进了文言文的学习,化难为易。而且,因水平相近,打消了学生怕出丑的顾虑,又因朝夕相处学生之间的互问互答也更贴近他们的生活,从而使他们易于接受。
  朗读在文言文教学中是至关重要的。正如《语文课程标准》所指出的“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高中语文要把学生素养的提高放在首位,实实在在地抓学生的“听”“说”“读”“写”“思”五项能力,要注重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与发展。因此,我们应该把培养学生的语感为教学的核心。古语就有“书读百遍其义自现”之说,更何况朗读是衡量语文素养的基本标准之一。而且,朗读是培养语感的最基本和重要的途径之一。我们很难想象,一个人连文章都读不好,怎么能算语文素养高呢?朗读在文言文教学中尤其显得重要,可以说这是文言文教学中的一大障碍——既要读准字音,还必须学会断句,这在现代文甚或诗歌教学中是毫无问题的。但文言文的断句必须建立在正确理解句意的基础上,例如《烛之武退秦师》中的句子“晋军函陵,秦军氾南”,正确的划分是晋/军/函陵,秦/军/氾南。如果不懂“军”是“驻军”的意思而不是“军队”的话,往往容易断句为晋军/函陵,秦军/氾南。再如《荆轲刺秦王》中“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假如不理解这是定语后置的句子,就难免会划分错误,正确的句读应该是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因此,要正确理解文言文首先就要过好朗读这一关。不仅如此,还要反复朗读至滚瓜烂熟。只有这样才能达到以课文为范本,以课文句子和段落为范例从而可以举一反三的目的——高中语文所选的文言文都是我国古代的经典美文,不仅在语言、修辞还是在写作技巧上,特别是在古代汉语语法方面,都是学生学习的典范。当然,能背诵则更好。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