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者也”是什么意思?

如题所述

意思是讽刺人说话喜欢咬文嚼字。

释义:

“之”“乎”“者”“也”都是常用文言虚词。借指话语或文章半文半白;也用来形容文言文,还形容半文不白的文章。

例句:他对人说话,总是满口之乎者也,教人半懂不懂的。

出处:

 宋·文莹《湘山野录》:(太祖)上指门额问普曰:“何不只书朱雀门,须著之字安用?”普对曰:“语助”。太祖笑曰:“之乎者也助得甚事?”

翻译:(太祖)指着门额问赵普说:“为什么不写‘朱雀门’三个字,偏写‘朱雀之门,四个字?多用一个‘之’字有什么用呢?”赵普告诉他说:“这是把‘之’字作为语助词用的。”太祖笑着说:“之乎者也这些虚字,能助得什么事情啊!”

扩展资料

近义词

咬文嚼字:

意思是在词句上斟酌推敲,形容过分地斟酌字句,多指死抠字眼而不注意精神实质;也讽刺那些讲话时爱卖弄自己学识的人。

例句:学习文件不能只咬文嚼字,关键是领会文件的精神实质。

引证解释:

①、《红楼梦》第二十七回:“他们必把一句话拉长了,作两三截儿,咬文嚼字,拿著腔儿,哼哼唧唧的,急的我冒火。”

②、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九回:又没处开消,还在东家面前咬文嚼字,指手画脚的不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之乎者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咬文嚼字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9-06-10
之乎者也 成语
之乎者也 ( zhī hū zhě yě )

【解 释】 古汉语的文言虚词,借为讽刺人说话喜欢咬文嚼字,不讲实际。
【出 处】 宋·文莹《湘山野录》中卷:(太祖)上指门额问普曰:“何不只书朱雀门,须著之字安用?”普 对曰:“语助”。太祖笑曰:“之乎者也助得甚事?”
【用 法】 联合式;作主语、宾语;含贬义
【示 例】 鲁迅《呐喊·孔乙己》:“他对人说话,总是满口~,教人半懂不懂的。”
【近义词】 咬文嚼字、焉哉乎也
【反义词】 的了吗呢
【歇后语】 孔夫子讲学
【典 故】
宋朝的开国皇帝赵匡胤在当上皇帝以后,准备拓展外城。他来到朱雀门前,抬头看见门额上写着“朱雀之门”四个字,觉得别扭,就问身旁的大臣赵普:“为什么不写‘朱雀门’三个字,偏写‘朱雀 之门’四个字?多用一个‘之’字有什么用呢?”赵普告诉他说:”这是 把‘之’字作为语助词用的。”赵匡胤听后哈哈大笑,说:“之乎者也这些虚字,能助得什么事情啊!”
后来,在民间便流传一句谚语:“之乎者也已焉哉,用得成章好秀才。” 出处文莹《湘山野录》

参考资料:http://baike.baidu.com/view/10065.html?wtp=tt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1
之乎者也,这四个字属古代汉语中的虚词。人们常用来讽刺过分咬文嚼字。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3个回答  2009-06-10
文言文中惯常出现的文字.泛指文绉绉的古文
第4个回答  2019-02-20
南怀瑾《论语别裁》中的解释:
由是名字,子路的名字叫仲由。“诲”字下应该有一个小标点,诲是说教育、教诲。“汝知之乎?”你知道吗?“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一个人要平实,尤其是当主管领导人要注意,懂得就是懂得,不懂就是不懂,这就是最高的智慧。换句话说,不懂的事,不要硬充自己懂,否则就真是愚蠢。
直译就是:仲由,你知道怎样教导别人吗?知道的就是知道,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这就是智慧。
用现代话讲就是:嘿,仲由,作为老师就要实事求是,少自以为是,不懂装懂!
知道、明白。最后一个知,也可以解释为智慧的意思,知通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