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一个初中化学关于溶液除杂质的问题

蒸发结晶,冷却热饱和溶液,趁热过滤这三种方法搞不懂啊,能不能解释一下原理,最好能各举一个例子。

蒸发结晶主要是利用温度的缓慢变化使水缓慢蒸出
比如nacl溶液蒸发结晶 因为nacl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小
所以使用蒸发结晶

冷却热饱和溶液 主要是温度骤降导致溶解度变化巨大使得溶质析出
比如KNO3溶液冷却结晶 因为KNO3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很大

趁热过滤
当杂质既有不溶或溶解度很小的,又有溶解度大但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大的时,先将固体加入一定量水中,加热使之溶解,趁热过滤,将不溶的杂质除去,滤液再降温结晶,再过滤,将被提纯物质滤出,可溶性杂质就留在滤液里了。
如果在第一次趁热过滤时,操作缓慢,溶于温度降低,则会有被提纯物质析出,过滤将造成有用物质的损失。
例子不好举 提纯苯甲酸就会用到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3-15
蒸发结晶,就是对水溶液加热,几乎蒸干,其中的溶质就析出了。一般这个物质要稳定,不能受热分解,也不能含有结晶水,因为加热过头的话,结晶水也会失去,所以比较典型的可以蒸发结晶的是NaCl。

降温结晶,或者说叫冷却结晶,一般就是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明显的,若是受热能分解的物质也只能使用降温结晶,典型的就是KNO3,另外像结晶水合物,都只能降温析出晶体。
你说的两个操作,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蒸发结晶趁热过滤,都是用于除杂质。
利用两个成分的溶解度性质差异,选择合适的操作,除去杂质,只要注意一句话“杂质留在母液中”,就可以了。
所以,NaCl(KNO3),杂质是KNO3,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明显增大,所以可以留在少量的温度较高的水中,因此就是蒸发结晶,趁热过滤,这样NaCl析出晶体,而KNO3留在母液中。
KNO3(NaCl),杂质NaCl的溶解度变化不大,所以要留在较多的水中,所以就是蒸发浓缩冷却结晶,析出大量的KNO3,而NaCl留在溶液中。

蒸发浓缩,冷却结晶”用于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大的物质如KNO3 ,蒸发浓缩形成硝酸钾等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大的物质的饱和溶液,冷却时,硝酸钾等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大的物质的溶解度明显减小,溶质就会结晶析出
“蒸发浓缩,趁热过滤”用于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大的物质如NaCl,蒸发浓缩时溶剂减少,氯化钠等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大的物质结晶析出。而硝酸钾等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大的物质随温度的升高溶解度增大,继续溶在水中,趁热过滤即可得到较纯的氯化钠等
第2个回答  2013-03-15
蒸发结晶:蒸发溶剂,使溶液由不饱和变为饱和,继续蒸发,过剩的溶质就会呈晶体析出,叫蒸发结晶。例如:当NaCl和 KNO3的混合物中NaCl多而KNO3少时,即可采用此法,先分离出NaCl,再分离出KNO3。
冷却热饱和溶液法是用来结晶溶质随温度的变化其溶解度变化较明显的物质(蒸发溶剂结晶法是用来结晶溶质随温度的变化其溶解度变化不明显或基本无变化的物质)。
趁热过滤指将温度较高的固液混合物直接使用常规过滤操作进行过滤;热过滤指使用区别于常规过滤的仪器、保持固液混合物温度在一定范围内的过滤过程。
第3个回答  2013-03-16
蒸发结晶一般使用于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小的,比如氯化钠。冷却一般用在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大的,如硝酸钾。趁热用在温度高溶解度降低的,如氢氧化钙。若有说错的见谅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