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构造分区级构造环境

如题所述

(一)大地构造分区
大地构造分区,亦即大地构造单元的划分,是表达大地构造研究成果的一种形式。它指的是在一定区域内,由于地壳物质结构、岩石构造组合以及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场的显著差异,从而区分出的不同大地构造单元。这些构造单元不仅反映了地壳物质组成上的时空属性,还具有不同的构造阶段和层次属性。大地构造分区图是大地构造相图的辅助资料,同时也是划分矿区带的重要基础,通常以较小比例尺的附图形式出现。中国大陆可以根据不同的构造特征分为陆块区、造山系等一级构造单元,而每一类相系可以进一步细分为大相等二级构造单元。大相还可以继续细分为相、亚相以及岩石-构造组合等更微观的构造分区单元。
(二)构造环境
本文所涉及的构造环境包括沉积岩、火山岩、侵入岩、变质岩以及大型变形构造带所形成的区域构造环境。
1. 沉积岩形成的构造环境
沉积构造古地理环境可以根据动力学特征分为板内稳定、离散、汇聚、碰撞和走滑五大类,共划分为六个一级和二十五个二级单元。这些单元与大地构造环境(相)具有一定的对应性。不同大地构造环境的沉积构造古地理单元及其判别标志在相关章节中有详细论述。
2. 火山岩形成的构造环境
火山岩的形成环境多样,同一火山岩类型可能形成于不同的构造环境。例如,拉斑玄武岩可以出现在洋岛、岛弧或裂谷环境。要准确判断火山岩的构造环境,需要考虑同期形成的侵入岩、沉积岩和变质岩的空间配置关系。不同构造环境的火山岩石组合及其判别标志在第四章中有详细介绍。
3. 侵入岩形成的构造环境
侵入岩的构造环境包括洋中脊扩张、弧后扩张洋脊、岛弧、陆-陆碰撞、后碰撞、后造山、大陆裂谷和伸展构造环境等。不同构造环境有不同类型的侵入岩组合。侵入岩产出的构造环境及其判别标志在第五章中有详细说明。
4. 变质岩形成的构造环境
变质岩的研究需要考虑变质作用类型、变质热中心位置以及变质作用演化特点。变质作用类型主要有埋深变质作用、区域低温动力变质作用、区域动力热流变质作用、区域中高温变质作用、接触变质作用、动力变质作用和洋底变质作用。不同构造环境的变质变形组合特征在第六章中有详细描述。
5. 大型变形构造形成的构造环境
大型变形构造/区域断裂构造可以作为大地构造分区的边界,也可以划分成独立的次级大地构造相单元。研究应首先区分伸展构造组合、挤压构造组合和走滑构造组合,并标明各种构造类型。大型变形构造/区域断裂构造的分布规律及其特点在相关研究中具有重要价值。
(三)有关要素位置的确定
1. 编图工作区范围
确定编图工作区的范围,并在相关大地构造分区图上准确标注。
2. 各级成矿带大地构造位置
划定各级成矿带(Ⅱ级、Ⅲ级、Ⅳ级、Ⅴ级)的范围,并在相关大地构造相图上准确标注。
3. 矿集区大地构造位置
划定矿集区的范围,并在相关大地构造相图上准确标注。
4. 矿田地质构造位置
划定矿田的范围,并在相关大地构造相图上准确标注。
5. 矿床地质构造位置
划定矿床的范围,并在相关大地构造相图上准确标注。
6. 预测区大地构造位置
划定预测区的范围,并在相关大地构造相图上准确标注。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