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构造单元划分及特征

如题所述

(一)准噶尔洋壳微板块大地构造的划分及特征

西天山莱历斯高尔-达巴特一带位于准噶尔洋壳微板块西南,南以阿拉尔大断裂为界,呈NW-SE向延伸略向南西突出的弧形,与伊犁-伊赛克湖微板块相接触(图1-2)。在准噶尔洋壳微板块中以巴音沟-包古图大断裂为界,北为准噶尔盆地,南为依连哈比尔尕晚古生代弧前-海槽带。

依连哈比尔尕晚古生代弧前-海槽带在区内断裂构造发育,形成断块状产出,根据构造发展及沉积建造,又将该区进一步划分为巴音沟-古尔图俯冲带、黑山头弧前盆地。

巴音沟-古尔图俯冲带位于莫托沙拉至古尔图一线,呈NW-SE向展布,古尔图蛇绿混杂堆积体侵位于下石炭统沙大王组中,主要由外来岩块、原地岩块及基质3部分构成,虽然具有较完整的蛇绿岩组合,但层序常被一系列逆冲断层肢解和破坏。

图1-2 莱历斯高尔-北达巴特一带大地构造单元与金属矿产空间分布图

黑山头弧前盆地位于莫托沙拉上游-大海子-黑山头一带,呈NW-SE向展布,盆地内由一套岩性较单一的深海复理石建造组成的上石炭统奇尔古斯套组,岩性主要为一套单调重复出现的碎屑岩、粉砂岩、砂岩、硅质岩夹放射虫硅质岩。发育有不完整的鲍马序列,岩浆活动不强烈,只见有微弱的酸性岩浆活动。

(二)伊犁-伊赛克湖微板块大地构造的划分及其特征

伊犁-伊赛克湖微坂块位于西天山莱历斯高尔-达巴特一带中部至西部广大地区,根据区域性大断裂的分布和地质构造演化特点可将其进一步划分为阿拉套-汗吉尕晚古生代陆缘盆地、赛里木地块、博罗霍洛晚古生代岛弧带和伊犁中央地块、阿吾拉勒晚石炭世—二叠纪裂谷带。

阿拉套-汗吉尕晚古生代陆缘盆地位于西天山莱历斯高尔-达巴特一带中北部,呈NWW-SEE向展布,由石炭系的浅海相碎屑岩、碳酸盐岩夹火山碎屑岩和中泥盆统滨、浅海相碎屑岩、火山碎屑岩夹中、基性熔岩组成,其上覆有新生代山间盆地。

赛里木地块位于西天山莱历斯高尔-达巴特一带中、西北部,呈NWW-SEE向展布,由蓟县系库松木切克群和青白口系开尔塔斯群构成第一套盖层,厚度为5312m。经塔里木运动使基底构造层发生褶皱,形成隆起雏形,由具台型特征的滨浅海碎屑岩建造覆于其上,形成第二套盖层,厚度为2319m。中奥陶世末的构造运动使两套盖层发生褶皱,并零星接受石炭系和二叠系地层的沉积。

博罗霍洛晚古生代岛弧带分布于西天山莱历斯高尔-达巴特一带南部,呈NWW-SEE向展布,该区的特点是具有双重叠复性质,在区域上它既有元古宙构造层硅镁质岩、碳酸盐岩及火山岩等,又有古生代构造层,早古生代以碎屑岩-碳酸盐岩建造为主,次为火山复理石建造,晚古生代以碎屑岩-碳酸盐岩和火山碎屑岩建造组成。由于该区经历了海西期构造活动,使区内出现了裂开-闭合-再裂开-再闭合的构造环境,后期由于板块俯冲,形成阿拉尔弧前隆起,冬吐劲弧间盆地,而在中部则形成吐拉苏断陷、蒙马拉勒复背斜和契尔格隆起。岩浆活动强烈,规模较大,以海西中期为主,形成了区内较多,规模较大的侵入岩。

伊宁中央地块位于西天山莱历斯高尔-达巴特一带西南部,西天山莱历斯高尔-达巴特一带只跨其北缘,出露地层有石炭系、上二叠统、中—上三叠统、侏罗系、新近系中—上新统及第四系。该区是在震旦纪的地块发生断陷,在北部形成了石炭纪断陷盆地———巩乃斯坳陷,并沉积了石炭纪和晚三叠世的地层;而在南部是在继石炭纪断陷之后而发展起来的伊宁中新生代坳陷,则沉积了中—上三叠统、侏罗系、新近系和第四系。

阿吾拉勒晚石炭世—二叠纪裂谷带位于西天山莱历斯高尔-达巴特一带南部,西天山莱历斯高尔-达巴特一带仅出露了其北部边缘的一小部分。出露地层主要是晚石炭统、上二叠统、中—上三叠统、侏罗系、新近系中—上新统及第四系。该带在晚泥盆世—早石炭世为岛弧环境,晚石炭世开始拉张,至二叠世结束形成了裂谷环境。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