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质量管理应该从哪些方便提升自我

自己在一家食品公司上班,现在认定这一条道路,但是不知道从什么方向来提升自己,有前辈能够帮我引导一下么 。谢谢 !

你好!不管是做食品质量管理还是其他产品的质量管理,其管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是相同的,要想提高自己,实现个人企业的共同发展,从我这些年的质量管理的经验给你几点建议:

    掌握专业知识、掌握精髓

    作为质量管理人员,专业的质量管理知识是必须具备,当然关于质量管理的理论很多:戴明十四法、全面质量管理、六西格玛管理、精益管理、零缺陷管理等,以及逐步融合产生的精益六西格玛管理,这些质量管理的理论是在质量管理发展中,在经过戴明、朱兰、克劳士比、石川磬、菲根堡姆等质量人不断结合实际、探索创新出来的。其基本的原则是F(x)=Y,这是质量管理人员必须深入研究和思考的。

         对于质量管理人员,这些基本的质量管理理论是必须要掌握学习的,是做好质量管理的基础。

    把握公司问题,确定工作方向

    在掌握基本的质量管理理论之后,根据企业的目标与战略,进行调查分析,找到公司在质量管理上存在的问题,依此设定工作努力的方向,然后带领团队一个一个的解决问题,工作的价值就在于解决问题。

在实际生产活动中,质量管理往往难以控制,导致公司质量管理出现问题的的原因主要有十个,这需要根据自己企业的实际情况来判定主要问题,采取不同的解决策略。

缺少远见

缺少远见就导致把质量排斥在战略之外,这样公司的目标及优先顺序就不明确,质量在公司中的角色就不易被了解。要想从努力中获得成功,公司需要转变其思维方式,创造不断改进质量的环境。

没有以顾客为中心

误解顾客意愿、缺少超前为顾客服务的意识,虽改进了一些工作但没有给顾客增加价值,也会导致公司质量管理的失败。

管理者贡献不够

调查表明,大多数公司质量管理活动的失败不是技术而是管理方面的原因。所有的质量管理权威都有一个共识:质量管理最大的一个障碍是质量改进中缺少上层主管的贡献。管理者的贡献意味着通过行动自上而下地沟通公司的想法使所有员工和所有活动都集中于不断改进这是一种实用的方法。只动嘴或公开演说不适合公司质量管理者必须参与和质量管理有关的每一个方面工作并持续保持下去。在一项调查中70%的生产主管承认他们的公司花费更多的时间在改进顾客满意的因素上。然而他们把这些责任授权给中层管理者因而说不清楚这些努力成功与否。

无目的培训

公司许多钱花费在质量管理的培训上然而许多公司并没有因此得到根本的改进。因为太多的质量管理培训是无关紧要的。

缺少成本和利益分析

许多公司既不计算质量成本也不计算改进项目的利益即使计算质量成本的公司也经常只计算明显看得见的成本(如担保)和容易计算的成本(如培训费)而完全忽视了有关的主要成本如销售损失和顾客离去的无形成本。

组织结构不适宜

组织结构、测量和报酬在公司质量管理培训、宣传中没有引起注意。如果公司还存在烦琐的官僚层次和封闭职能部门无论多少质量管理的培训都是没有用的。在一些公司中管理者的角色很不清楚质量管理的责任常常被授给中层管理者这导致了质量小组之间的权力争斗质量小组缺少质量总体把握结果是争论和混乱。扁平结构、放权、跨部门工作努力对质量管理的成功是必须的。成功的公司保持开放的沟通形式发展了全过程的沟通消除了部门间的障碍。研究表明:放权的跨部门的小组所取得的质量改进成果可以达到部门内的小组所取得成果的200%到600%。

质量管理形成了自己的官僚机构

在公司质量管理活动过程中通常把质量管理授权于某质量特权人物。质量成为一个平行的过程产生带有自己的规则标准和报告人员的新的官僚层次和结构无关的质量报告成为正常。这个质量特权人物逐渐张大渗透成为花费巨大而没有结果的庞然大物。质量官僚们把自己同日常的生活隔离开来不了解真实的情况反而成为质量改进的障碍。

缺少度量和错误的度量

缺少度量和错误的度量是导致公司质量管理失败的另一个原因。不恰当地度量鼓励了短期行为而损失了长期的绩效一个部门的改进以损失另一个部门为代价。例如选择合适的价格改进了采购部门的绩效但给生产部门带来了极大的质量问题。公司没有参考对比就如同猎手在黑夜里打猎物其结果只是乱打一气偶然有结果更可能是巨大的损失。公司需要与质量改进有关的绩效度量手段包括过程度量和结果度量。成功的公司都是以顾客为基础度量和监测质量改进的过程。

会计制度不完善

现行的会计制度对公司质量管理的失败负有很大的责任。它歪曲了质量成本没有搞清楚其潜在的影响。例如与不良产品有关的成本如担保甚至没有被看成是质量成本;废弃返工被看成是公司的一般管理费用;顾客不满意和销售减少的损失却没有在帐目上反映出来。

报酬和承认不够

战略目标、绩效度量和报酬或承认是支持公司质量改进的三大支柱。改变观念和模式转变需要具有重要意义的行为改变行为在很大程度上是受承认和报酬制度的影响。只有有了好的报酬和承认制度,员工才能积极的去做。公司如何承认和回报员工是传递公司战略意图的主要部分。为使质量管理的努力富有成效公司应当承认和回报有良好绩效者从而使质量改进成为现实。

3、对标先进企业,学习条件创造的过程

对于任何企业,发展才是硬道理,问题只有在发展中得到有效的解决。质量管理同样需要随着企业的发展而发展,对标先进企业是设定目标的一个重要方法,重点是在学习提升的过程中要避免死搬硬套,要学习先进企业质量管理水平提升的过程。

就如质量管理的三个阶段,质量检验阶段、统计质量控制阶段、全面质量管理阶段,这三个阶段是依序产生的,中间有着逐步实现、逐步提升的过程,这些过程或条件是不可或缺的,不然会非常容易失败。

再如零缺陷管理,要实现零缺陷必须首先达到快速、自动化的检验,同时设备、工艺等的防错技术也要达到足够多的水平,这些条件是实现零缺陷的必备条件,也是需要不断积累才能实现,相对应的管理制度和流程以及人员素质也要保证。

总之,有专业知识、能发现问题、能解决问题、工作有章法有套路是做好质量管理的基本条件,是需要不断努力实现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2-17
这个题目有点宽泛,转载以下资料,仅供参考,如有具体问题,可以进行探讨:
1、食品法规体系,涉及几部分内容:
1)法规:需要了解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法规条例,关注食品安全法、生产许可证管理办法、经营许可管理办法等以及相关法规;
2)食品标准
——原物料:GB 2760 GB 9685 GB 14880 GB 31603 GB 31604及原料标准
——生产卫生规范:GB 14881及特别规定的相关食品卫生规范
——标签及相关法规:7718、28050 、特殊膳食、广告法、食品广告发布条例等
——食品安全指标:2761 2762 2763
——食品及相关标准
2、实验室能力
1)原物料指标及其制定的目的意义
2)感官、理化、微生物检测方法的掌握
3)实验到药剂配制及管理要求
4)实验室相关设备维护管理及日校要求
5)实验室布局要求
6)实验检测有效性相关因素及评价
3、质量体系
1)IS09001
2)ISO22000/HACCP
3)GMP
4)TPM
5)IPM
6)产品贮存、运输、防护相关知识
4、质量控制
1)质量工具的掌握
——QC七法
——WhyWhy分析
——5W1H
——SPC
2)标准化输出能力
3)问题分析、处理及改善能力
——DMAIC
5、工艺知识
1)原物料指标、工艺关键控制点
2)食品企业设施布局要求
3)设备布局及管路设计要求
4)清洗消毒知识
5)原料处理工艺
6)关键工序工艺
7)关键指标设备原理
8)在线监控设备原理及控制方法及监控要求
9)杀菌工艺知识(UHT巴杀)
10)产品稳定性验证方法
11)产品指标性能及工艺中相关工序及对应控制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19-02-18
从事质量管理工作,就考取内审员证书(ISO9001、ISO22000、ISO14000、HACCP)如果想要提高要考外审证书(国家CCAA注册认证审核员),还要考食品检验工(中、高级)。多经历几次haccp认证和其他食品认证的过程,基本就出师了。最重要的是工作中不能作为“老好人”要有原则性,该叫停时一定要叫停(要掌握尺度)要学会规避风险“也要学规避责任”生产、销售、研发、采购和质量部门都有密切的关联,要处理好各方的关系。
第3个回答  2019-02-17
1、本企业食品所涉及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及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内容;
2、原料、过程产品所涉及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内容;
3、结合质量体系认证过程,完善质量管理机构、质量手册、程序文件、操作规程、质量记录;
4、参照标准,结合生产实际,验证分析检测过程,有必要可以修改标准中的操作过程或物料参数。
5、如果是管理工作,还要针对生产实际,校准检测结果,统计质量数据,制作相关的质量周报、月报、年报,供质量决策用。
第4个回答  2019-05-18
酸柑全身都很有价值,尤其它的种子更为突出,其表面粘状物质的主要成分是果胶,乃食物纤维,其吸水性及保存水分的能力极强,具有天然保湿效果。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