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茶文化的发展历史?

如题所述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7-11
追寻中国茶文化的源头,首先要廓清中国茶叶的源起。唐代陆羽《茶经》就说:“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而断定神农氏的依据是《神农本草经》和《神农食经》。前者载:“神农尝百草,一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后者载:“茶茗久服,令人悦志。”这一传说一直流传到当代。

神农时代是中华民族成长史中极为远古的时期。茶叶的发现及开始应用应看作是整个神农部落时代的历史活动。有关研究表明:在中国茶文化的发展历程中,三国以前以及晋代、南北朝时期应属于茶文化的启蒙和萌芽阶段。大量资料证实,中国西南地区是世界茶树源产中心,更确切地说在云南省,但茶文化的起点却在四川,这是由于当时四川巴蜀的经济、文化要比云南发达。大约在商末周初,巴蜀人已经饮茶,公元前1066年,周武王伐纣时,巴蜀人已用所产之茶作为“纳贡”珍品;西汉初期(公元前53年),蒙顶山甘露寺普慧禅师(俗名吴理真)便开始人工种植茶树。公元4世纪末以前,由于对茶叶的崇拜,巴蜀已出现以茶命人名、以茶命地名的情况。可以说我国的巴蜀地区是人类饮茶、种植茶最早的地方。到两晋、南北朝时期,江南饮茶之风盛行。并且,这一时期饮茶开始进入文学和精神领域,中国最早的茶诗在这一时期出现,其代表是西晋杜育所作的《赋》。

到了唐代,中国茶文化已基本形成。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有了较丰富的茶叶物质,茶叶生产、加工有了一定的规模:二是茶叶科学已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体系,茶事活动由实践开始上升到理论;三是饮茶在精神领域有了较完美的体现,如提出茶道、茶礼、茶文化与中国的儒、禅、道哲学思想紧密结合;四是有较多的茶文化著作和茶诗茶画作品产生等;五是作为上层建筑的茶政开始出现。

在这一时期,世界第一部茶叶、茶文化专著——《茶经》问世,它由唐代陆羽所著,成书于公元780年。《茶经》内容十分丰富,是一本茶叶百科全书。它涉及生物学、栽培学、制茶学、分类学、生态学、数理学等;同时,还记载了唐代以前有关茶的不同神话、寓言、史籍、诗赋、传记、地理、数理等书籍,是中国乃至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珍品。

到宋代至明初,中国茶文化的发展可以说到了鼎盛时期。因此,我们说:“茶兴于唐、盛于宋。”在这一时期,茶叶产品开始由团茶发展为散茶,打破了团茶、饼茶一统天下的局面,同时出现了团茶、饼茶、散茶、末茶。茶区也大面积地进行了南移,使茶业上市提前一个月。这一历史时期茶文化空前繁荣,宋徽宗赵佶带头在大观元年(公元1107年)亲著《大观茶论》一书。到元代、明代,中国传统的制茶方法已基本具备,同时更多的文人置身于茶,像文徵明的《惠山茶会话》、《陆羽烹茶图》、《品茶图》以及唐寅的《烹茶画卷》和《事茗图》等传世作品诞生。

到了清代,中国茶文化发展更加深入,茶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结合起来,例如清末民初,城市茶馆兴起,并发展成为适合社会各阶层所需的活动场所,它把茶与曲艺、诗会、戏剧和灯谜等民间文化活动融合起来,形成了一种特殊的“茶馆文化”,“客来敬茶”也已成为普通人家的礼仪美德。由于茶叶制作技术的发展,清代基本形成现今的六大茶类,除最初的绿茶之外,出现了白茶、黄茶、红茶、黑茶、青茶(乌龙茶)。茶类的增多,泡茶技艺有别,又加上中国地域和民族的差异,使茶文化的表现形式更加丰富多彩。

综观中国茶文化形成和发展的历程,我们可以看到,茶文化内涵极为丰富。概括地说,茶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有关茶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茶文化的结构体系包括有关茶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三个层次。茶文化的物质形态表现为茶的历史文物、遗迹、茶诗词、茶书画、茶歌舞、各种名优茶、茶馆、茶具、饮茶技艺和茶艺表演等;精神形态表现为茶德、茶道精神、以茶待客、以茶养廉、以茶养性、茶禅一味等;还有介于中间状态的表现形式,如茶政、茶法、茶礼规、茶习俗等属制度文化范畴的内容。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3-07-11
六朝以前的茶事: 中国和世界的茶叶文化最初起源于中国的巴蜀地区,到了西汉时期巴蜀地区已饮茶成风,并在这一地区具有了贸易场所,同时还有了专门的饮茶用具。

  汉以后,由于经济、文化交流的加强,茶的饮用与生产由巴蜀向东部和南部逐渐发展,华中地区饮茶变得普遍。

在西晋时期,由于上层社会对茶的崇尚,促进了长江中下游及东南沿海地区茶的发展,并因礼制的加强,形成了以茶待客的礼仪。

唐代的茶文化: 唐代时期,茶的文化随着唐朝的盛世,也有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在种植上,实现了茶树的人工种植技术;在饮茶方式上,有了专门的烹茶方法;在茶具的使用上,进行了系列化的分类,使之与食具绝对分离出来;在茶的品质上,按地区进行了优次的排序。唐代的文人聚 在一起通过办茶宴、辟茶室,饮茶做诗,并写下了许多茶诗,成为后世佳作。唐代的僧侣将野生茶变为人工种植,他们办茶会、行茶礼,创名茶、采贡茶、写茶诗、著茶书、颂茶德,从而大大丰富了唐代茶文化。唐代的政府创造了茶政、茶税、贡茶制度。大众利用茶充实国库、输边、各亲等等。茶文化的结晶要数茶道。茶道是一种文化艺能,是茶事与文化的完美结合,是修养与教化的好手段。在唐代茶文化大普及,茶艺大提高,茶文学大繁荣,茶学专著面世,饮茶有了仪规,饮茶有了道与德的标准。

宋代的茶文化: 中国的茶兴于宋,在这一时期的主要发展体现在:贡茶的茶饼表面印有图案;采制技艺更加精细;茶书荟萃;斗茶盛行。宋代的饮茶从上层到民间达到了高峰,成为了注重情趣,追求艺术的自我表现。

元代的茶文化: 元代是唐宋以来以饼茶为主的碾煎饮法发展到明代的瀹泡散版权法形茶的过渡期。这一时期,人们饮散茶,文人咏散茶。

明代的茶文化: 饮茶风习民展到了明代,民间茶馆文化勃然兴起。斗茶之风消失,饼茶被散茶所代替,开创了开水冲泡饮法的先河,人们尤其是士大夫阶层对饮茶艺术的追求和审美又达到了一个新的层次。文人雅士将饮茶成为了一种审美活动,注重自然美、环境美、茶具美、水质美。

清代的茶文化: 清代出现了工夫茶,讲究作功。茶在清代的最大特色是:茶馆在清代之多历史少有,并且类型繁多。其中有:文人雅士饮茶的清茶馆;供茶客听书的书茶馆;附设赌场的茶馆;附代提供点心、小吃的茶馆及调解、聊天的吃讲茶。
第3个回答  2020-04-18
第4个回答  2020-04-10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