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飞夺泸定桥时国军为何不干脆把铁索桥炸断?

如题所述

当时防守泸定桥的并不是国民党蒋介石的中央军,而是四川军阀刘文辉的第四旅,旅长袁国瑞下辖38和11、10三个团。以李金山为团长的38团(缺一营),重点防守泸定铁索桥。刘文辉表面上服从国民党中央,实际是独立力量,蒋介石也没把他当自己人。

当时刘文辉最担心的是蒋介石借“剿共”之名侵占他的地盘,对防守红军并不卖力,当时蒋介石曾通电话让刘文辉将铁索桥砍断,但刘文辉回应说那是康熙大帝御批修建的,趁蒋介石思考的间隙,刘文辉表示:没关系,我把铁索桥上的木板拆了就行了。

泸定桥共有十三根铁索,九根铺着木板作为桥面,两边各有两根是护栏。守桥的川军拆桥板的速度极其缓慢。他们只拆除了一部分桥板,红军就赶到了。川军马上用煤油烧桥,但也被红军扑灭了。

当时将介石是命令刘文辉炸桥的,但刘文辉没有炸。通过分析各种史料,刘文辉之所以没有炸桥可能是出于三种考虑:

一是从军事上说,他要给自己留一条后路,那就是万一挡不住红军,自己撤退时需要;

二是因为泸定桥是连接川藏的唯一通道,是当地汉藏民族交流的唯一桥梁纽带,而他毕竟是当时四川的“省主席”,如果把桥炸了会激起民愤,这对他的“领导地位”是不利的;

三是如果炸了桥,过后还是要花钱重修的,这样代价太大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06-19
原因是国军非常自信以为红军没这么快赶来,加之援军也快到了。
飞夺泸定桥,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中的一场战役,发生于1935年5月29日。中央红军部队在四川省中西部强渡大渡河成功,沿大渡河左岸北上,主力由安顺场沿大渡河右岸北上,红四团官兵在天下大雨的情况下,在崎岖陡峭的山路上跑步前进,一昼夜奔袭竟达120公里,终于在5月29日凌晨6时许按时到达泸定桥西岸。第2连连长和22名突击队员沿着枪林弹雨和火墙密布的铁索踩着铁链夺下桥头,并与左岸部队合围占领了泸定桥。
泸定桥又称铁索桥位于四川省泸定县境内,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动工兴建,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泸定桥竣工之际,康熙皇帝亲自为该桥题写“泸定桥”桥名。大渡河自北向南,浪大水急,两岸谷壁陡峭,险峰兀立。泸定桥是大渡河上建造最早最长的一座桥梁。桥体分别由桥身、桥台、桥亭三个部分组成。桥身,由十三根铁索组成,是泸定桥的主要组成部分。东西桥台之间净跨100米、铁索长101.67米、桥宽2.7米,踏上桥面,整个桥身起伏荡漾,如泛轻舟,它是连接川藏交通咽喉之地。武汉红心教育基地也建造出一条泸定桥,是扩展游戏项目。
沪定桥西有噶达庙。相传修桥的时候,13根铁链无法牵到对岸,用了许多方法都失败了。有一天,来了一位自称噶达的藏族大力士,两腋各夹1根铁链乘船渡过西岸安装,当他运完13根铁链后,因过于劳累不幸死去。当地人修建此庙,以纪念这位修桥的英雄。
当然,传说终归是传说,实际上,在修建此桥时,荥经、汉源、天全等县的能工巧匠云集于此,共商牵链渡江之计,最后采用了索渡的原理,即以粗竹索系于两岸,每根竹索上穿有10多个短竹筒,再把铁链系在竹筒上,然后从对岸拉动原己拴好在竹筒上的绳索,如此般巧妙地把竹筒连带铁链拉到了对岸。在这里,我们看到的是劳动人民智慧的光芒。
第2个回答  2017-06-11
守桥的川军是所谓“两枪兵”,就是一支步枪,一支大烟枪,战斗力很差,拆桥的速度也极其缓慢。他们只拆除了一部分桥板,红军就赶到了。
第3个回答  2013-07-10
什么叫飞夺,就是和抢差不多的,突然出现、突然进攻,距离不是很远的,这边冲锋的同时有很多火力掩护的,枪林弹雨、你想炸桥,头一伸出来就打掉你了。
第4个回答  2013-07-10
泸定桥所在区域属川军、滇军势力范围他们不仅要阻敌于河对岸,还妄图夺回并控制红军攻占的区域加之泸定桥地位重要,断桥于敌于我都没好处 战斗中并不提倡断桥,断桥一般都是没有办法的办法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