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是释迦摩尼的什么人?

佛陀不是指释迦摩尼吗!?

释迦牟尼,佛教创始人。
相传释迦牟尼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国(在今尼泊尔南部提罗拉科特附近)净饭王的太子,属刹帝利种姓。母亲摩耶夫人是邻国拘利族天臂国王之女。摩耶夫人在回父国途中,于蓝毗尼分娩后7天去世,太子因此由姨母摩诃波_波提抚养成人。关于释迦牟尼生卒年代,南传和北传的佛教有不同说法。
据汉译《善见律毗婆沙》“出律记”,推断为公元前565年至公元前485年。南传佛教或认为是公元前623年至公元前544年,一说是公元前622至公元前543年。
释迦牟尼幼时受传统的婆罗门教育,29岁(一说是19岁)时有感于人世生、老、病、死各种苦恼,加上释迦族姓面临灭族的战争威胁,对当时的婆罗门教不满,舍弃王族生活,出家修道。开始在摩揭陀国王舍城附近跟随“数论”先驱阿罗逻迦罗摩和乌陀迦罗摩子学习禅定。后到尼连禅河附近树木中单独修苦行6年。
在王舍城先后受到摩揭陀国频婆娑罗王及其子阿_世王的皈依,在舍卫城受到拘萨罗国波斯匿王的皈依。弟子很多,传有500人,其中著名者有10人,被称为十大弟子。80岁时于拘尸那迦城逝世。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7-12
『释迦牟尼』(Shakyamuni)
  释迦牟尼佛,净饭王太子,名为悉达多,意为“一切义成就者”(旧译“义成”),全名悉达多●乔达摩(Siddhārtha Gautama)。
  释迦牟尼佛以本誓愿,于娑婆世界 五浊恶世示现成佛(详见八相成道),是佛教创始人。
  释迦牟尼的意思是“能仁”、“能儒”、“能忍”、“能寂”等,因父为释迦族,成道后被尊称为释迦牟尼,义即“释迦族的圣人”。
  释迦牟尼佛(公元前565年~公元前486年)大约与我国孔子同时代。他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的王子,属刹帝利种姓。 据佛经记载,释迦牟尼在19岁时,有感于人世生、老、病、死等诸多苦恼,舍弃王族生活,出家修行。35岁时,他在菩提树下大彻大悟,遂开启佛教,随即在印度北部、中部恒河流域一带传教。年80岁时在拘尸那迦城示现涅盘。
  释迦牟尼佛心咒:达迪雅塔: 嗡,牟尼,牟尼,玛哈牟那耶,梭阿哈! 参阅《释迦牟尼佛修法仪轨》
  
  道源法师开示
  文章来源:净土专页《佛说阿弥陀经》讲录
  “释迦牟尼佛”是我们的本师;本师者,根本教师。西方阿弥陀佛、东方阿閦鞞佛(不动如来)、十方三世一切诸佛,都是释迦佛给我们介绍的。设若释迦佛不说,我们连一尊佛,亦不会知道。因此,我们称念释迦佛名号时,特加“本师”二字,称曰:“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以表感念佛恩,特别尊重!我们对于本师的名义,尤应留心详记。
  梵语“释迦牟尼”,华言能仁寂默。“能仁”者,能仁慈一切众生,“寂默”者,不著相。“寂”是不著身相;所谓“不离菩提场,而至鹿野苑”。终日出入往返,著衣吃饭,及至赤足走遍全印度,悉皆寂无身相。“默”是不著语相;所谓“终日说法,无法可说”。乃至说法四十九年,不曾说出一字,是皆默无语相。兹再详解其义:能仁者,是大悲;寂默者,是大智。凡夫有悲无智,二乘有智无悲,菩萨虽具悲智,而未能究竟。佛是大乘极果圣人;大乘者,即是大白牛车(比喻)。这辆大白牛车,有两个轮子,一个是悲轮,一个是智轮。释迦佛驾着这辆大白牛车,悲智二轮,一齐双运,普载一切众生,由凡夫地越过化城,直抵宝所。唯佛一人,悲智双运,究竟圆满,故号为能仁寂默。一切万法,悉皆含摄于悲智二法之中,故称为万德洪名。又能仁是事,寂默是理,理事无碍,故号能仁寂默。又能仁是相,寂默是性,性相圆融,故号能仁寂默。又能仁是俗谛,寂默是真谛,真俗一如,故号能仁寂默。广而言之,三藏十二部,一切功德莫不具足于释迦牟尼四个字中,故称为万德洪名。
  宣化上人开示
  「释迦」是佛的姓,「牟尼」是佛的名字。「释迦牟尼」是梵语,「释迦」翻译成中文就叫「能仁」。怎么叫能仁呢?就是能以仁来爱人,以仁爱这种心来教化众生。「能仁」也就是慈悲,慈能予乐,悲能拔苦,能拔除众生的苦,而给众生快乐。悲能拔苦。悲有三种:
  一、爱见悲。爱,就是这种情爱的爱;见,就是看见了的这个见;悲,就是悲愍。这是什么人所具有的?这是一般凡夫所具有的;也就是一种同情心,又叫爱见同情。
  怎么叫爱见悲呢?因为我们人类,和你近的,你就爱他,就怜愍他;和你远的,你就不爱他,不怜愍他。所谓亲,如果有什么困苦、艰难,你可以帮助他;你这个亲戚朋友和你最好的朋友,你都可以帮助他,看见他有痛苦,你会尽你的力量去帮助他,这都叫爱见悲。可是和你远的呢?没有什么相干的人呢,你就见到他受苦,你也不管他。为什么呢?你对他没有一种爱心。有这爱心,你才能有这个悲。
  还有,和你同类的,你就有这种爱见悲;不同类的呢,你就没有这种爱见悲了。好像对一切的畜生,牛呀、猪呀、鸡呀、鸭呀、鹅呀……,你不单对它没有一种爱见悲,而且还要吃它的肉!要把它的生命剥夺了,来滋养你自己的生命,这也是没有这种爱见悲了。人哪,幸而还不吃自己;不吃自己,就吃羊呀,吃牛呀,吃鸡鸭鱼呀,还没有人吃人。没有说是,人看见一个人,把他捉住了,就把他杀了,吃他的肉,这还比豺狼虎豹好一点。可是这个虎豹,它也不吃它自己同类。我们虽然没有自己吃自己,没有吃人,但是对于众生、对于畜生,可就没有这种爱见悲了。
  二、法缘悲。法是佛法的法,缘是十二因缘的缘,这是属于二乘的。二乘人,就不单有这个爱见悲,而且还有法缘悲。二乘人,他观一切的法都是从因缘生,但是「因缘无性,当体即空」,因缘它自己没有自性,所以当体即空,他就观这个法缘悲。所以他教化众生,而不著教化众生这个相,认为一切都是空的。这是二乘人有法缘悲。
  三、同体悲。而菩萨、佛的悲又不同了。菩萨和佛这种悲,就叫同体悲,同体大悲。诸佛菩萨和众生是一体的,因为佛的法身遍满一切处,佛的心性也是遍满一切处。因为这个样子,所以我们众生都在佛的心性里头包容着。我们是佛心里头的众生,佛是我们众生心里头的佛。因为我们这个心,和佛的心是一样的,是竖穷三际、横遍十方的;佛的心是竖穷三际、横遍十方的,我们这个心也是竖穷三际、横遍十方的。所以佛和众生是同体的,没有分别,这叫同体大悲。
  那么释迦牟尼佛这个能仁,就具足这三种的意思。要是往宽广了说,那是无量无边,这意思是很多很多的。释迦牟尼佛的这个「释迦」,是他的姓。
  「牟尼」是佛的一个名字,这也是梵语,翻译成中文就叫「寂默」。寂是寂然不动;默是口不言,不单口不言,心也不思,这种境界就是不可思议的一种境界。所以释迦牟尼佛虽然说法, 但说而未说;虽然未说,可是未说而说。那么「说而无说,无说而说」,这叫寂默,寂然不动。虽然不动,但是感而遂通;虽然感而遂通,可是常常寂默。这是释迦牟尼一个特别的名字,只有这一位佛叫这个名字,其它的佛就都不叫这个名字。 所以 「释迦牟尼」这四个字是别名,「佛」是个通名,每一位佛都叫「佛」,这是一个通称。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08
  佛陀本指释迦牟尼,后演为觉悟真理者之总称。为
  佛教用语。梵名Buddha ,巴利名同。又作浮头、没驮、步他、馞陀、复豆、浮屠、浮图。意为觉者、知者。华人民间也将佛称为佛祖。
  (一)指释迦牟尼 。
  (二)觉知三世一切诸法者,即自觉、觉他、觉行圆满者。示现于人类历史上之佛陀,唯有释迦牟尼。但依经典所载,则有十方(东、西、南、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上、下)三世(过去、现在、未来)诸佛。如过去有燃灯佛 等诸佛,未来则有弥勒佛等诸佛示现。十方,例如著名之东方阿閦佛、西方之阿弥陀佛等。又摄大乘论释卷十五有诸佛同一法身,三世十方诸佛亦即一大法身佛之说。又以众生皆具佛性之故,遂有‘心佛及众生,是三无差别’、‘即身成佛’或‘即心即佛’等说,进而有‘草木国土,悉皆成佛’之说。
第3个回答  2015-10-17
『释迦牟尼』(Shakyamuni)
  释迦牟尼佛,净饭王太子,名为悉达多,意为“一切义成就者”(旧译“义成”),全名悉达多●乔达摩(Siddhārtha Gautama)。
  释迦牟尼佛以本誓愿,于娑婆世界 五浊恶世示现成佛(详见八相成道),是佛教创始人。
  释迦牟尼的意思是“能仁”、“能儒”、“能忍”、“能寂”等,因父为释迦族,成道后被尊称为释迦牟尼,义即“释迦族的圣人”。
  释迦牟尼佛(公元前565年~公元前486年)大约与我国孔子同时代。他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的王子,属刹帝利种姓。 据佛经记载,释迦牟尼在19岁时,有感于人世生、老、病、死等诸多苦恼,舍弃王族生活,出家修行。35岁时,他在菩提树下大彻大悟,遂开启佛教,随即在印度北部、中部恒河流域一带传教。年80岁时在拘尸那迦城示现涅盘。
  释迦牟尼佛心咒:达迪雅塔: 嗡,牟尼,牟尼,玛哈牟那耶,梭阿哈! 参阅《释迦牟尼佛修法仪轨》
  
  道源法师开示
  文章来源:净土专页《佛说阿弥陀经》讲录
  “释迦牟尼佛”是我们的本师;本师者,根本教师。西方阿弥陀佛、东方阿閦鞞佛(不动如来)、十方三世一切诸佛,都是释迦佛给我们介绍的。设若释迦佛不说,我们连一尊佛,亦不会知道。因此,我们称念释迦佛名号时,特加“本师”二字,称曰:“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以表感念佛恩,特别尊重!我们对于本师的名义,尤应留心详记。
  梵语“释迦牟尼”,华言能仁寂默。“能仁”者,能仁慈一切众生,“寂默”者,不著相。“寂”是不著身相;所谓“不离菩提场,而至鹿野苑”。终日出入往返,著衣吃饭,及至赤足走遍全印度,悉皆寂无身相。“默”是不著语相;所谓“终日说法,无法可说”。乃至说法四十九年,不曾说出一字,是皆默无语相。兹再详解其义:能仁者,是大悲;寂默者,是大智。凡夫有悲无智,二乘有智无悲,菩萨虽具悲智,而未能究竟。佛是大乘极果圣人;大乘者,即是大白牛车(比喻)。这辆大白牛车,有两个轮子,一个是悲轮,一个是智轮。释迦佛驾着这辆大白牛车,悲智二轮,一齐双运,普载一切众生,由凡夫地越过化城,直抵宝所。唯佛一人,悲智双运,究竟圆满,故号为能仁寂默。一切万法,悉皆含摄于悲智二法之中,故称为万德洪名。又能仁是事,寂默是理,理事无碍,故号能仁寂默。又能仁是相,寂默是性,性相圆融,故号能仁寂默。又能仁是俗谛,寂默是真谛,真俗一如,故号能仁寂默。广而言之,三藏十二部,一切功德莫不具足于释迦牟尼四个字中,故称为万德洪名。
  宣化上人开示
  「释迦」是佛的姓,「牟尼」是佛的名字。「释迦牟尼」是梵语,「释迦」翻译成中文就叫「能仁」。怎么叫能仁呢?就是能以仁来爱人,以仁爱这种心来教化众生。「能仁」也就是慈悲,慈能予乐,悲能拔苦,能拔除众生的苦,而给众生快乐。悲能拔苦。悲有三种:
  一、爱见悲。爱,就是这种情爱的爱;见,就是看见了的这个见;悲,就是悲愍。这是什么人所具有的?这是一般凡夫所具有的;也就是一种同情心,又叫爱见同情。
  怎么叫爱见悲呢?因为我们人类,和你近的,你就爱他,就怜愍他;和你远的,你就不爱他,不怜愍他。所谓亲,如果有什么困苦、艰难,你可以帮助他;你这个亲戚朋友和你最好的朋友,你都可以帮助他,看见他有痛苦,你会尽你的力量去帮助他,这都叫爱见悲。可是和你远的呢?没有什么相干的人呢,你就见到他受苦,你也不管他。为什么呢?你对他没有一种爱心。有这爱心,你才能有这个悲。
  还有,和你同类的,你就有这种爱见悲;不同类的呢,你就没有这种爱见悲了。好像对一切的畜生,牛呀、猪呀、鸡呀、鸭呀、鹅呀……,你不单对它没有一种爱见悲,而且还要吃它的肉!要把它的生命剥夺了,来滋养你自己的生命,这也是没有这种爱见悲了。人哪,幸而还不吃自己;不吃自己,就吃羊呀,吃牛呀,吃鸡鸭鱼呀,还没有人吃人。没有说是,人看见一个人,把他捉住了,就把他杀了,吃他的肉,这还比豺狼虎豹好一点。可是这个虎豹,它也不吃它自己同类。我们虽然没有自己吃自己,没有吃人,但是对于众生、对于畜生,可就没有这种爱见悲了。
  二、法缘悲。法是佛法的法,缘是十二因缘的缘,这是属于二乘的。二乘人,就不单有这个爱见悲,而且还有法缘悲。二乘人,他观一切的法都是从因缘生,但是「因缘无性,当体即空」,因缘它自己没有自性,所以当体即空,他就观这个法缘悲。所以他教化众生,而不著教化众生这个相,认为一切都是空的。这是二乘人有法缘悲。
  三、同体悲。而菩萨、佛的悲又不同了。菩萨和佛这种悲,就叫同体悲,同体大悲。诸佛菩萨和众生是一体的,因为佛的法身遍满一切处,佛的心性也是遍满一切处。因为这个样子,所以我们众生都在佛的心性里头包容着。我们是佛心里头的众生,佛是我们众生心里头的佛。因为我们这个心,和佛的心是一样的,是竖穷三际、横遍十方的;佛的心是竖穷三际、横遍十方的,我们这个心也是竖穷三际、横遍十方的。所以佛和众生是同体的,没有分别,这叫同体大悲。
  那么释迦牟尼佛这个能仁,就具足这三种的意思。要是往宽广了说,那是无量无边,这意思是很多很多的。释迦牟尼佛的这个「释迦」,是他的姓。
  「牟尼」是佛的一个名字,这也是梵语,翻译成中文就叫「寂默」。寂是寂然不动;默是口不言,不单口不言,心也不思,这种境界就是不可思议的一种境界。所以释迦牟尼佛虽然说法, 但说而未说;虽然未说,可是未说而说。那么「说而无说,无说而说」,这叫寂默,寂然不动。虽然不动,但是感而遂通;虽然感而遂通,可是常常寂默。这是释迦牟尼一个特别的名字,只有这一位佛叫这个名字,其它的佛就都不叫这个名字。 所以 「释迦牟尼」这四个字是别名,「佛」是个通名,每一位佛都叫「佛」,这是一个通称。
第4个回答  2013-07-12
慈悲佛陀,佛教的创始人,俗姓乔答摩,名悉达多。佛陀简称为佛,其意为“觉悟者”。因此,佛陀变为对悉达多的称呼。依据佛典中的记载,以及传统的见解,佛陀是雅利安族的白种人。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