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爱丽丝漫游奇境记》的译文?

如题所述

(1)源文:“But they were in the well.”Alice said to the Dormouse,not choosing to notice thislast remark.
“Of course they were,”said the Dormouse,“well in.”
赵译:那惰儿鼠道,“自然她们在井里头——尽尽里头。”
此处源文为双关语,上半句话为in the well(在井里头),下半句话为well in(尽里头),赵先生以“井”和“尽”二字相应译出,可谓妙译。“井”和“尽”使源文的双关语义自然流出,不加藻饰,并构成了谐音双关,可谓是完全等值、对应。
(2)源文:“Mine is a long and sad tale!”saidthe Mouse,turning to Alice and sighing.
“It is a long tail,certainly,”said Alice.
赵译:那老鼠对着阿丽思叹了一口气道,“唉!我的身世说来可真是又长又苦又委屈。”
阿丽思听了,瞧着那老鼠的尾巴说,“你这尾是曲啊!……”
阿丽思把老鼠讲的“故事”(tale)一词误听成“尾巴”(tail),脑海中浮现出尾巴的形象,意在说明她对于奇境中的居民感到困惑。源文利用谐音打趣,赵先生的译文则以“委屈”和“尾曲”的谐音作相应的文字表达。“尾曲”既保留了“尾巴”的原义,又与前面的“委屈”谐音,这种处理引人入胜,妙不可言,“曲”尽奇妙。同音双关“委屈”和“尾曲”的运用可谓恰到好处,其淋漓尽致、妙趣横生地反映了卡洛尔原作的语义精髓和语言魅力,恰当地表达了源文的内容与形式,神味自然跃出,实乃上乘译法。此类妙译还有:
(3)源文:“But I know I have to beat timew hen I learn music.”
“Ah!That accounts for it,”said the Hatter,“He won't stand beating.”
赵译:“可是我知道我学音乐的时候要得拍的。”
那帽匠道,“哦,那自然嘞。你拍他打他,他还愿意呢?……”
源文利用“beat”一词的多义现象,构成表里两层意思,“打拍子”和“打”。这一类幽默的翻译相当棘手。如果不采取赵元任先生那种完全“中国化的‘得拍’”的译法,就得加许多煞风景的注,此处赵先生的翻译堪称神来之笔。
(4)源文:“There's a large-mustard-mine nearhere.And the moral of that is—‘The more there isof mine,the less there is of yours’.”
赵译:“自然是个矿物。这儿近处有一个芥末矿,于此可见——‘所旷愈多,所学愈少’。”
源文“mine”一词可以表示“我的”和“矿”,是一句由双关语引发的玩笑话。若直译,则为“我(得到)的越多,你(得到)的越少”。赵先生也是开玩笑的意思,把原文中的“mine”成功地转化为为汉语中的“旷”,译为“自然是个矿物。这儿近处有一个芥末矿,于此可见——‘所旷愈多,所学愈少’”。源文双关语的作用旨在制造气氛,提供阿丽思和公爵夫人对话的机会,译文虽放弃了源文的双关含义,却起到了相同的效果。
(5)原文:In a Wonderland they lie,/Dreaming as the daysgo by,/Dreaming as the summers die:/Ever drifting down thestream——/Lingering in the golden gleam——/Life,what is it buta dream?
译文:本来都是梦里游,/梦里开心梦里愁,/梦里岁月梦里流。/顺着流水跟着过——/恋着斜阳看着落——/人生如梦是不错。
(6)原文:and the moral of that is——“Be what you wouldseem to be”...
译文:于此可见——“画兔画须难画耳,知人知面不知心”。
原句可直译为“别人觉得你是个什么样子的人,你就做个什么样子的人”,但译文为了突出公爵夫人爱说道理教训人的形象,用归化的手法,以改动过的谚语创造了幽默。面对原作中的种种笔墨游戏,译者无论采取哪种翻译策略,都把创造游戏感放在首位,没有让俏皮、好玩“失味”。
参考的是赵元任翻译的《爱丽丝梦游仙境》的版本。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