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工资计算方法

月工资计算方法

月薪制工资计算方法大致有以下三种方法:
1、(固定月薪/应出勤天数*实际出勤天数)+固定月薪/21.75/8*1.5*平时加班工时+固定月薪21.75/8*2*周末加班工时;
2、(固定月薪-固定月薪/21.75*缺勤天数)+固定月薪/21.75/8*1.5*平时加班工时+固定月薪/21.75/8*2*周末加班工时;
3、固定月薪/21.75*实际出勤天数+固定月薪/21.75/8*1.5*平时加班工时+固定月薪21.75/8*2*周末加班工时。
日工资、小时工资的折算。按照规定,法定节假日用人单位应当依法支付工资,即折算日工资、小时工资时不剔除国家规定的11天法定节假日。据此,日工资、小时工资的折算为:日工资:月工资收入/月计薪天数。小时工资:月工资收入/(月计薪天数*8小时)。月计薪天数=(365天-104天)/12月=21.75天。
基本工资指企业在全面测评职工潜在形态劳动的基础上,结合职工所在岗位或所任职务,在劳动前为职工预先确定报酬标准,供劳动后实际支付工资时做依据的包括工资等级、工资标准、定级升级、工资调整、支付形式等一系列制度规定的综合。总结实践的经验,基本工资制度一般有:岗位技能工资制、基数等级工资制、岗位工资制、岗位等级工资制、职务等级工资制、多元结构工资制和薪点工资制等几种。因工种、岗位制宜,选择适合其劳动特点的基本工资制度,是企业贯彻按劳分配原则和具体组织工资分配的起点和基础。基本工资制度中规定的工资标准,只是对职工提供的定额劳动所支付的报酬。月工资制又称“月薪”。按确定的职工工资标准每月支付工资,是计时工资的一种。在月工资制中,一个重要的考核标准是出勤率。常与日工资、小时工资一起计发职工的具体工资数额,并辅之以奖金、津贴和其他工资形式。
法律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第四十七条 用人单位根据本单位的生产经营特点和经济效益,依法自主确定本单位的工资分配方式和工资水平。第四十九条 确定和调整最低工资标准应当综合参考下列因素:
(一)劳动者本人及平均赡养人口的最低生活费用;
(二)社会平均工资水平;
(三)劳动生产率;
(四)就业状况;
(五)地区之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04-07

工资是指雇主向员工支付的报酬,通常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基本工资:公司对员工职务和岗位所支付的固定薪资。

    绩效奖金:根据员工工作表现或公司业绩表现所发放的奖金。

    加班费:当员工在规定工作时间之外工作时,公司会支付额外的加班费用。

    福利津贴:例如餐补、住房补贴等福利待遇。

    社保公积金:公司为员工缴纳的社会保险(如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等)和住房公积金。

    需要注意的是,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工资的构成可能存在一些差异。此外,还有一些特殊情况下的补贴和津贴,如交通补贴、通讯补贴等,这些都可能影响到工资的具体构成。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