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交流方式多有几种各有什么特点

古代交流方式多有几种各有什么特点

古代主要交流方式以及特点:

1、烽火传军情:“烽火”是我国古代用以传递边疆军事情报的一种通信方法,在边防军事要塞或交通要冲的高处,每隔一定距离建筑一高台,俗称烽火台,亦称烽燧、墩堠、烟墩等。

这种方式在短距离内传播速度较快。

2、鸿雁传书:出自《汉书·苏武传》中“苏武牧羊”的故事,后来渐渐成了邮政通信的象征。

3、鱼传尺素:我国古诗文中,鱼被看作传递书信的使者,并用“鱼素”、“鱼书”、“鲤鱼”、“双鲤”等作为书信的代称,这种方式富有更多的文学意义。

4、青鸟传书:出自我国上古奇书《山海经》,是一种典故。



5、飞鸽传书:信鸽主要被用于军事通信的目的,在古代由于传输速度相对于马匹快了很多而被广泛应用。

6、通信塔:在18世纪,230千米的距离内仅用2分钟便可完成一次信息传递,可见其速度之快。

7、信号旗:船上使用的信号旗通信,至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信号旗旗号通信的优点是十分简便。

因此,即使当今现代通信技术相当发达,这种简易的通信方式仍被保留下来,成为近程通信的一种重要方式。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古代通信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7-20

古代交流方式多有飞鸽传书、令旗、烽火狼烟。

1.飞鸽传书:小时候看武侠小说经典桥段,汇报军情、家书传达等情况下都使用飞鸽传书,如果飞鸽中途不被人擒住烤了的话,信息一般都能传送到达,就是时间稍久。

特点:行军打仗的时候能够从前线向后方传递情报,而不被敌军所发现。

2.令旗:行军打战时将领传达命令使用的是令旗,例如电影版的倚天屠龙记,明教向属下传达布阵攻击、或者撤退命令就是使用不同颜色的令旗,不同颜色的军旗所代表的含义不同。

特点:作战的时候不需要语言的交流,战士们只要看令旗的颜色就能快速做出行动。

3.烽火狼烟:遇上外敌侵犯则点燃火把,以火为号、逐个烽火台相继举火,须臾千里。

特点:在敌人还没有到达之前,就能让自己的部队知道敌人要来近攻了,快速做好战斗准备。

扩展资料:

古代人们大都是沿河而居的。随着火和石斧的应用,适应捕鱼和渡河的需要,便创造出最早的水上交通工具——独木舟。

马车的历史由来已久,直到春秋战国时期,马车才开始被大范围采用。史载秦始皇乘车出行,威仪赫赫,项羽远远望见,心向往之,说:“彼可取而代之也。”乘坐高车驷马,在古人眼里,是威权富贵与身份的象征。

古代人对于轿子的运用可谓十分广泛,上至天子,下至乡间财佬,甚至老者、郎中之类,但凡有点门道的,是无轿不行。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飞鸽传书

百度百科-令旗

百度百科-烽火狼烟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9-04-27
特点就是和我们现代的交流方式不一样,古代是:击鼓传信,烽火传军情,鸿鹤传书等等。现代是:微信。QQ。电话。信息。约定。写信等等
第3个回答  2017-12-28
远在周代我国就有了烽火传递信息的方法,烽火作为一种原始的声光通信手段,服务于古代军事战争。从边境到国都以及边防线上,每隔一定距离就筑起一座烽火台。内储柴草,当敌人入侵时,便一个接一个地点燃起烽火报警,各路诸侯见到烽火,马上派兵相助,抵抗敌人。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