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莫泊桑小说【项链】的评价

如题所述

泊桑《项链》中的女主人公玛蒂尔德,一直以来人们都认为她是一个爱慕虚荣的傻蛋与可怜虫。玛蒂尔德真的只是一个爱慕虚荣、追求享乐的傻蛋吗?这是对她的全面而中肯的评价吗?就此,我有话要说——我觉得玛蒂尔德是一个既可悲又可敬的人物。

一、玛蒂尔德的可悲

1、“心比天高,命比纸薄”

玛蒂尔德美丽动人却嫁入小户人家并不可悲,可悲的是她的思想。

她住着寒伧的房子,却梦想着幽静的厅堂;她吃着“好香的肉汤”,却梦想着名贵的佳肴;她有路瓦栽的呵护,却梦想着最亲密的男友;现实和梦想的落差很大,可谓“心比天高,命比纸薄”。有人说幸福是以梦想作分母以现实作分子的分数。这样看来,玛蒂尔德作分母的欲望数值太大,所以玛蒂尔德的幸福值是很低的,因此她整天生活在痛苦之中,但这痛苦是她自找的,可谓木匠作枷,自作自受。

其实一个人有欲望有梦想并没有错,就算是虚荣也没有错,但途径要正确。玛蒂尔德只是整天坐着做这样的白日梦,想要不劳而获,就有点可悲了。

2、一夜疯狂过把瘾,十年辛苦作代价

玛蒂尔德为了参加舞会而向有钱的女朋友借来钻石项链,从而在舞会上大出风头,让自己膨胀的虚荣心得到了最大限度的满足,但乐极生悲,项链的丢失使她不得不用十年的节衣缩食和艰辛努力来偿还债务。于是她辞退了女仆,迁移了住所,生活由温饱型变成贫困型,她本人也由夫人变成了街女(平民妇女)。等她还清所有债务后,才得知所丢的项链是假的,才得知她为一串才值500法郎的假项链付出了十年的艰辛,消磨了十年的青春年华,一夜疯狂过把瘾,十年辛苦作代价,这是不是更可悲呢?

二、玛蒂尔德的可敬

1、“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

当项链丢失,不幸降临之后,面对那足以使她家破人亡的三万六千法郎赔款,玛蒂尔德没有绝望,没有逃避,没有向女友卑躬屈膝,更没有去买一挂假的行骗,而是毅然承担起偿还巨债的重任,她毅然辞退女仆,自己承担起所有的粗重家务;她放下之前养成的女性的自尊,在“水果店里,杂货店里,肉铺里,争价钱,受嘲骂,一个铜子一个铜子地节省她那艰难的钱”。她不再美丽如昔,“胡乱地挽着头发,歪斜地系着裙子,露着一双通红的手,高声大气地说着话……”,整整十年的奋斗,十年的不屈,十年的顽强,她固守着做人的基本道德,表现出对朋友极端的忠诚和负责任,也有力地维护了自己做人的起码尊严。她的忠诚也感动了佛来思节夫人,以至于佛来思节夫人毫不犹豫脱口说出了真相。(佛来思节夫人高贵而富有,其虚荣心的自我维护应更是小心翼翼,且其时已无据可查,她完全可以为了虚荣永远保守这一秘密。)玛蒂尔德的无怨无悔,诚实守信,坚毅坦荡难道不值得我们敬佩吗?

2、“天真的得意的笑”对生活

十年前,本可平静快乐生活的玛蒂尔德因有太多不切实际的梦想不能实现而无端地苦恼着,十年前,在那个舞会结束时怕自己的衣服太寒酸而急急逃走的玛蒂尔德,当十年后在公园遇到依然年轻美丽的佛来思节夫人时,她明知自己已衰老得让女朋友大跌眼镜,但她不再逃避,不再感到寒碜,而是大胆地迎上去,用一个农妇的容颜去迎接华贵的女友,并且大声地同她说话,告诉佛来思节夫人让她变衰老的原因——偿还巨债。她那平静的诉说,那“天真的得意的”笑告诉我们,十年的苦难已化作灰烬消失了,十年的磨难塑造了崭新的玛蒂尔德,十年的艰辛玛蒂尔德创造了“三万六千法郎”的巨大物质财富,同时也创造了巨大的精神财富——让她自己不再像以前那样沉湎于“海市蜃楼”式的梦幻中,沉溺于无端的痛苦之中,而是天真地得意地笑对人生。玛蒂尔德这一伟大的转变,不也可钦可敬吗?

玛蒂尔德这一形象告诉我们,一个人要能清醒地认识自己所面临的生活,早日从虚幻的祈盼中找回自我,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去走自己平凡而有意义的人生路。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9-06
《项链》是法国作家莫泊桑的短篇小说,故事情节并不复杂:教育部小职员路瓦栽的妻子玛蒂尔德爱慕虚荣,追求高雅乃至奢华的生活,但家境只能让她生活在梦幻中。丈夫为了让妻子开心,好不容易弄到教育部长夫妇家庭晚会的请柬。为了出席这个舞会,玛蒂尔德向朋友佛来思节夫人借了一挂钻石项链。晚会上,路瓦栽夫人得到了成功,“她比所有的女宾都漂亮、高雅、迷人”,然而,乐极生悲,她不小心将借来的钻石项链丢失了。为了偿还购买项链的借债,夫妻俩含辛茹苦地劳作了十年。玛蒂尔德变成一个粗壮耐劳的妇女,路遇佛来思节夫人时,多年老朋友竟认不出她了,玛蒂尔德讲出了十年不平常的经历,佛来思节夫人感动极了,却出人意料地告诉她,借给她的那挂项链是最多值五百法郎的假钻石项链。(全国中等专业学校语文教材编写组:《语文》第四册,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
  这个故事向人展示了玛蒂尔德、路瓦栽和佛来思节夫人诚实守信的优良品质,张扬了人性之美。
  起初,玛蒂尔德确实迷恋上流社会,以为“她生来就是为过着高雅和奢华的生活”,她梦想着“宽敞的客厅”、“精美的晚餐”、“漂亮的服装”、“想望着得人欢心,被人艳羡,具有诱惑力而被人追求”。这既是商业社会由贫富差异造成的一部分人的心理特征,同时也是人性使然。过高雅的生活谁不梦想呢?那么,玛蒂尔德是如何处理同他人的经济关系的呢,她从来没有想要侵占他人的劳动成果来实现自己的梦想,相反,当厄运降临时,她毅然放弃了不切实际的幻想,以自己的诚实劳动迎接命运的挑战。
  玛蒂尔德丢失借来的项链,尽管既无借据又无旁证,她却压根没想到过赖账,丈夫提出‘应该想法赔偿这件首饰了”,她没自半点犹豫。他们动用了仅有的一万八千法郎遗产,又借高利贷一万八千法郎,买,一挂儿乎完全相同的钻石项链如期归还给佛来思节夫人。
  在信用与破产危险之间,玛蒂尔德选择了信用,没有以假充真,也没有以次充好。信用是做人之本。孔子说过:“言而无信,不知其可也。”玛蒂尔德视恪守信用高于一切,这不正是体现了人性之美吗?
  玛蒂尔德挑战厄运的勇气可敬可佳。面对厄运,玛带尔德至少有两条路可供挑选:一是凭着她“美丽动人”的“惟一资格”,出卖灵肉,换来大把大把的金钱;二是踏实劳动还清债务。玛蒂尔德没有出卖人格与尊严,选择了勤劳还债的道路。“她一下子显出了英雄气概”,“辞退了女仆,迁移了住所,租赁了一个小阁楼住下”。她做饭、洗衣、打扫厨房,包揽了家里一切粗笨括儿,“她穿得像一个穷苦的女人,胳膊上挎着篮子,到水果店里,杂货店里,肉铺里,争价钱,受嘲骂,一个铜子一个铜子地节省她那艰难的饯”。
  玛蒂尔德不是英雄,她所做的,正是千千万万劳动妇女每天都在做的;玛蒂尔德是英雄,因为她告别了梦幻世界,成了生活的创造者。玛蒂尔德的转变昭示我们,信用高于享乐,信用重于苦难。
  写到这里,电许有人会问,玛蒂尔德付出十年辛苦,她得到了什么,值不值?作者电想到了这一点,他情不自禁地发出感叹:“要是那时候没有丢掉那挂项链,她现在是怎么样一个境况呢?”“人生是多么奇怪,多么变幻无常啊,极细小的一件事可以败坏你,也可以成全你!”故事本身不难找出答案。
  假如玛蒂尔德没有丢失那挂项链,那么她仍旧生活在梦幻中,“不断地感到痛苦”,“住宅的寒伧,墙壁黯淡,家具的破旧,衣料的粗陋,都使她苦恼”,连“有钱的女朋友”“也不想看望”“因为看望回来就会感到十分痛苦”。“由于伤心、悔恨、失望、困苦,她常常整天地哭好几天。”没有欢乐与微笑,她的青春将在伤心的泪水中失掉光彩。事实并非如此,玛蒂尔德享受着劳动的欢乐,“她胡乱地挽着头发,歪斜地系着裙子,露着一双通红的手,高声大气地说话,用大桶的水刷洗地板。”她虽然变成了粗壮妇女,却能迎着依然年轻美丽的佛来思节夫人,“走上前去”,告诉她丢失项链的真相,说:“事情到底了结了,我倒很高兴了”,并且“带着天真的得意的神情笑了”。十年辛苦,玛蒂尔德变得自信、高兴和得意.她的青春在劳动中绽放异彩。
  丢失项链是败坏了她还是成全了她?假如玛蒂尔德赖账,拒不归还项链,朋友反目,自己变成了没人信任的人;假如玛蒂尔德从此出卖灵肉,变成没有尊严的女人,家庭破裂,世人鄙视,那么,丢失项链就是败坏了她。
  然而,玛蒂尔德在十年辛劳中获得了新生──由以泪洗面的弱者转变为粗壮耐劳的强者,赢得了丈夫的真爱和朋友的尊重,难道这还不够吗?难道这不是成全了她吗?
  丢失项链这件小事能成全玛蒂尔德而不是败坏她,为什么?原因就在玛蒂尔德内心挥之不去的真诚与善良。有了真诚和善良这个做人的“定盘星”,面对厄运才不会迷失方向,走上邪路。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