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龙附凤,巧结贵人是什么意思?

如题所述

有些人极有天赋,但却一直没有取得到成功的机会,有些人资历平平,却取得了辉煌成就。究起原因,是因为他们懂得攀龙附凤,巧结贵人。

什么是攀龙附凤?“攀龙附凤”这则成语的“龙、凤”是形容有权势的人。比喻巴结或投靠有权势的人。

善借外力的人最容易成功,借别人的力量、金钱、智慧、名望甚至社会关系,用以扩充自己的大脑,延伸自己的手脚,提高赚钱能力,正所谓借他人之光照亮自己的“钱途”,这就是“攀龙附凤。巧结贵人”的真正意味。

的确,在攀向事业高峰的过程中,贵人相助往往是不可缺少的关键环节。因为有了伯乐,不仅能缩短成功的时间,还能加大你的筹码。如果你自知能力缺乏,毅力有限,那就更需要“伯乐”“贵人”相助。

秦朝“仲父”吕不韦,可算是此类人士中的佼佼者。这位阳翟富商,眼光堪称远大:当秦国公子子楚作为人质,苟活性命于邯郸,“车乘进用不饶,居处困,不得意”之时,他即认定“奇货可居”,及早攀上这个“潜”龙,可为日后渔利之资。他助子楚以重金,并入秦贿赂、游说华阳夫人,终立子楚为太子嗣。他还献上有娠的宠姬。把子楚照顾得舒舒服服。宠姬既为子楚所纳,也就是培养了一只“凤”,以后附上去,想来也不费力。吕不韦真有算计,攀龙附凤,一箭双雕,做成了一笔大买卖。日后子楚与赢政先后即位。均任吕不韦为相国,封十万户,号日文信侯,风光无比。对此,李贽在《史纲评要》中批道:“大贾买得皇帝,又买得个皇帝儿子,大奇,大奇。”

要想成大业,很有必要找个一个“贵人”来助自己一把。

古时群雄并立,诸侯争霸,在一天内,很有可能某个诸侯的地位就被算计很久的人夺去。所以这就给了一些雄心大勃,而又大贫大困人机会。即穷又困,但又想出人头地,怎么办?找个“龙凤”攀附呗,有了“龙凤”这个阶梯,还怕爬不上去吗?因此。有了前车之鉴,后人当然也会学而模之了。由此“攀龙附凤”沿袭久远,成功人士也数不胜数。其中,三国时期的周瑜就是这样一个人,他不但攀上了孙权,让自己当上了大官,还让自己的好朋友鲁肃也当上了官。

周瑜曾在袁术底下任职,但周瑜一表人才怎不知袁术不堪扶持?所以,周瑜经过一番仔细分析后,看重了孙策这条龙。

孙策和周瑜同年,私交很好,亲如兄弟。周瑜窝在居巢县,时机成熟了后,便渡江去和孙策会合。而作为周瑜好友的鲁肃也跟着周瑜过了江。

不料,没多久鲁肃的祖母过世。鲁肃回老家办丧事,朋友写信给他,劝他投靠一位叫郑宝的人。此人以土地肥沃的巢湖为据点,招兵买马,已有一万多人跟随。鲁肃答应了。

周瑜知道后便力劝鲁肃不要投靠郑宝。他引用汉朝马援回汉光武帝的一句话来劝鲁肃:“当今之世,非但君择臣,臣亦择君。”其意思换成现在的话就是:不光是老板需要一个好员工,员工更需要一个好老板。

谁是好老板?周瑜推荐孙权。

当时,孙策已经过世,弟弟孙权刚刚继承事业,正在广招贤士。周瑜同时告诉鲁肃:“我听前代贤哲秘论说。未来承受天命,代替刘家(汉朝皇帝姓刘)的,一定在东南方。(显然,预卜是错误的)因此,到东南发展,投靠孙权是正确的决定。”“这是攀龙附凤,大展才华的好机会。”周瑜总结说。

看着周瑜分析的有条有理,再加上周瑜先前已把鲁肃的母亲接到吴地安居,鲁肃没有后顾之忧,因此也就听从了周瑜的话。周瑜在孙权面前,特别推举鲁肃说,鲁肃的才能。最符合时代需要,应该重用他。

后来,孙权在接见众宾客时,特别留意到鲁肃。宾客告退后,孙权请鲁肃单独留下来,两人一番密谈,鲁肃提出孙权未来发展的对策:“鼎足江东,铲除黄祖,进伐刘表,竟长江之所极,据而有之,然后建号帝王以图天下。”孙权听了大为高兴,便开始重用于他。而鲁肃也不含糊,对孙权派的事极力办到,又在议会上,大谈自己的想法,并说得有理有据,特别是在赤壁之战中,鲁肃又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试想这样一个既有才又有谋的人。孙权能不对他另眼相看吗?周瑜因善分析而盘踞在孙权门下。而鲁肃则是通过周瑜这样一个贵人成为了孙权眼下的红人。

在古代他们这种“攀龙附凤”的做法也许做得过于夸张了一些。但经过时间的洗涤,这种道理无一不射折出他们做事的圆熟与变通。他们有才有勇。倘若不找个贵人相扶,他们只能将自己的才能埋没起来,这也如同千里马没有伯乐的相识是一个意思的。如果一个人空有才华,没有贵人相助或伯乐赏识,通常就只能默默地呆在角落中自叹怀才不遇;而一旦有人赏识,就可让才华得到百分百的释放。

厚黑学认为:要想成功,就要认识几个“贵人”,当然认为的“贵人”,并不仅仅是指那些名门望族,皇亲国戚,权重势强的权贵之人,他们可能是指某位身居高位的人,也可能是指令你心仪欲模仿的对象,无论在经验、专长、知识、技能等各方面都比你略胜一筹。因此,他们也许是你老师,也许是你的上司,或者推荐人。

厚黑哲理

有贵人相助,对自己的事业或工作是极其有益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