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春麦区的小麦品种经历了几次更换?

如题所述

小麦西北春麦区的地方品种有鲜明特色,除普通小麦为主外,还曾种植密穗小麦、圆锥小麦、硬粒小麦、波兰小麦等,其中河西走廊的密穗小麦高抗大气干旱。20世纪50年代初期地方品种评选中推广的良种有青海的六月黄、一支麦、小红麦等。宁夏的白秃子、红秃子、火麦等;甘肃中部的白老芒麦、红老芒麦、和尚头等,以及河西走廊的白大头、红疙瘩、红矬麦、白金塔等密穗小麦。地方品种至今在降水极少的山旱地区仍有种植。在推广地方良种的同时,引进试种国外和外省品种。至50年代中后期碧玉麦和甘肃96已前后成为本区生产条件较好的麦田主体品种,年种植面积分别曾达22万hm2和17万hm2。成为本区第一次品种更换。

60年代开始推广阿勃,由于它适应性广,不仅在川水地,而且在山旱地、二阴地也有种植,到60年代中期就成为本区的主体品种,年面积曾达40万hm2。同时作为搭配品种使用的还有阿夫、欧柔、蜀万8号、内乡5号等。以阿勃为主的新引进品种的推广成了本区第二次品种更换。

自20世纪60年代后期开始推广本地育成的青春号、甘麦号、斗地号等品种。其中面积较大的有青春5号,在互助、湟中、大通等地推广,1979年达6.7万hm2。甘麦8号,70年代是甘肃中部川水地、二阴地和河西走廊的主体品种,年种植面积26.7万hm2左右。甘麦23同期也达6.7万hm2。甘麦号品种种植时间长,除甘肃省外还在青海沿河水浇地和宁夏引黄灌区种植。斗地1号,70年代是宁夏引黄灌区的主体品种,1977年面积7万hm2。另外,青麦10号、互助红、甘麦11、甘麦12、金麦4号、张春9号、宁春304等作为搭配品种在不同地区推广。与此同时,引进推广了墨西哥小麦,如卡捷姆F71、他诺瑞F71、沙瑞克F70、墨巴65、墨巴66等都有少量种植。自福建引进的晋麦2148最大年种植面积达4.8万hm2左右。以本地第一批育成品种为主的普及为第三次品种更换。

进入80年代,本地区又育成了一批更加高产、稳产、抗条锈病、适于不同条件种植的品种陆续在生产上使用。在宁夏引黄灌区,宁春4号,一直是80年代水浇地的主体品种,至1990年面积仍有9.9万hm2。宁春11(1994年,9.3万hm2)、宁春13(1992年,5.8万hm2)种植面积也较大。河西走廊灌区以陇春8号为主体(1986年,10.7万hm2),西部甘麦11较多,东部武春1号、陇春9号、张春9号等也有较大面积。进入90年代,武春121迅速扩大,至1993年达9.9万hm2。随后主要推广宁春4号,甘春18、甘春20、高原506也占一定面积。青海东部,在80年代早期主要推广互助红,搭配互麦11、互麦12等。至80年代末青春533迅速扩大,至1992年达6.0万hm2。带有长穗偃麦草( Elytrigia elongata)血统的春小麦品种高原602发展迅速,连同在河西走廊的面积,1992年达10.2万hm2。在甘肃中部川水地区,临农14一度成为主栽品种(1985年,6万hm2),随后又推广陇春10号、陇春15(1999年,6.8万hm2)等。在中部山旱地区,除仍种植地方品种外,主要推广定西24(1988年,9.3万hm2)、定西35、陇春8139(1995年,6.7万hm2)、高原602、宁春10号等。在冷凉阴湿地区主要种植临农20、临农28、青春533等。这批新育成品种的推广促进了本区又一次品种更换。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