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令经百劫,所作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什么意思

如题所述

种什么因得什么果,即使经历百千劫,曾经造过的业种是不会消亡的。遇到合适的因缘出现时,那么自己所做的业还要还给自己承受。古人常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这其实就是在说世间的因果规律,很多人都误解了因果,认为因果报应是佛教的专属,其实因果是世间永恒的规律,并不是属于任何人或任何组织。

佛陀只是发现世间的因果规律,所以告诉了我们善因善果的道理,不仅是佛陀发现这一规律,世间所有圣人,几乎都发现了善有善报的因果规律。

扩展资料

我们中国的圣人孔子说: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这句话意思非常明显,那就是积善可以成名,积恶必将走向毁灭。《易经》上也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古代圣贤都在告诉我们,世间的因果真实不虚,积善必有福报,积恶必有祸殃。我们古代道家思想也提倡因果不虚,例如《太上感应篇》说:“福祸无门,惟人自召。”这都是在告诉我们,世间的因果,是可信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8-11-21
《楞严经》云:“假令经百劫,所作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劫、业、果、缘,都是佛教用语。 即使经历百千劫,曾经造过的业种是不会消亡的。遇到合适的因缘出现时,那么自己所做的业还要还给自己承受。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1-05-30
你好,即使经历百千劫,曾经造过的业种是不会消亡的。遇到合适的因缘出现时,那么自己所做的业还要还给自己承受。内心崇尚向善。
我们想要做一个善良的人 ,首先就是内心要接受这个善良的意义,正所谓“人之初,性本善”,要认可善良的重要性。
2
/5
不要急功近利。
我们应该不要急功近利,而是保持一颗平和的心态,善良是人性光辉中最温暖、最美丽的一面,让人感动。
3
/5
追求和谐生活。
我们应该追求自己的生活和谐美好,不要非要追求功名利禄,因为不是每个人都能够达到辉煌的成就。
4
/5
乐于助人为乐。
善良的人,应该是愿意付出的人,而且不图回报,没有善良就不可能让世界充满美好和善良,所以,乐于助人很重要。
5
/5
不要伤害别人。
我们应该注意,做事情不能损人利己,不要过于自私,让自己的行为损害了别人,伤害了别人,要顶天立地、善良真诚善良给我们自身以及他人的生活带来意义。善良意味着更善于交流,更有同情心,更有帮助别人的正能量。每个人内心深处都有一颗善良的种子,有的人天生善良,有的人通过培养可以变得善良,只要你愿意努力仅供参考
第3个回答  2021-05-29
我们中国文化,尤其信佛的人应该晓得,佛教的基础建立在三世因果、六道轮回上面。如果信佛却不了解这个道理,那么你说信佛,根本是迷信。三世是指前世、今世、来世。前世的前世还有数不完的前世,来世的来世还有连绵不尽的来世。六道轮回包括天道、修罗道、人道(上三道),以及畜牲道、饿鬼道与地狱道(下三道),每一个生命就依他自身所作为,感得各式各样的因果报应,生生世世不停地在宇宙间轮回转世,这是佛教根本的道理所在。
  

古人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辰未到”。这类警句,我们小时候都念过的,这便是因果观念。佛说:“纵使经百劫,所作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但是这因果观念,全是由佛教传来的吗?不是!中国固有的上古文化,也早已有了,《易经》上讲:“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正是因果观念的明显表示。

由这种因果观念的推演,发展出中国几千年来一贯的教育目标,教人如何做一个好人,做一个完人。然而时代不同,现在这种良好的教育目标几乎已丧失殆尽,学校教育只注重知识和生活技能的传授,迟早要出问题的。
第4个回答  2013-07-26
造了恶业后,纵使过了百劫,罪业的种子也不会灭亡,因缘聚合时,还是要自尝苦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