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婚姻的含义?

如题所述

夫妻关系和谐是婚姻和谐的首要因素,自古以来,人们就对夫妻和睦相处,构建和谐家庭提出了许多有益的思想。儒家把夫妻关系列为三纲之一,对夫妻道德予以高度重视,并提出“夫义妇顺”的行为模式。班昭作《女诫》,对儒家的夫妻道德做了总体说明:“夫妇之道,参配阴阳,通达神明,信(诚)天地之弘义,人伦之大节也。是以《礼》贵男女之际,《诗》著‘关雎’之义。由斯言之,不可不重也。夫不贤则无以御妇,妇不贤则无以事夫。”夫妻关系本系于天地之德,它直接影响家庭德的、社会的安定和风教的纯朴。

在儒家的论述中,由许多经典言论论述了夫妻关系的和谐之道,这里摘录一些,并作些注解,以供现代家庭参考。

身(1)不行(2)道,不行(3)于妻子;使(4)人不以道,不能行(5)于妻子。——《孟子•尽心下》

注释:(1)身:自身。(2)行:遵循。(3)不行:指道不实行。(4)使:支使。(5)不能行:命令不能被服从。

注解:古云:“正人先正己”,作为丈夫,如果自己不遵循道行,那么妻子也会逆道而行;不合道义的随意驱使妻子,妻子是不服从的,即使是迫不得已,那也是心不甘、情不愿的,此即“身不正言不行”也。现代社会,有些夫妻,丈夫的行为不检点,对妻子也是恣意所为,这势必破坏夫妻的感情,影响家庭的和谐。

夫和妻柔。——贾谊:《新书•礼》

注解:夫妻之间,讲究的是丈夫和顺、妻子温柔,这是营造夫妻恩爱感情的基础。如果夫妻脾气暴躁,那么是无益于和谐的。

夫为夫妇者,义以和亲,恩以好合,……恩义具废,夫妇离矣。——《后汉书•女诫》

注解:夫妻之间,遵循道义才能和睦相亲,夫妻恩爱才能百年好合,否则夫妇之名不再,离婚也就不远了

夫不义则妇不顺。——颜之推:《颜氏家训•治家》

注解:丈夫无义,妻子也就无情,无情也就不顺从。夫妻之间应该有情有义,婚姻才能长久。

修己以洁,奉长以敬,事夫以柔(10,抚下以宽(2),毋使君子见其轻易,此之为礼法,自然重于夫。——《辽史•列女列传》

注释:(1)柔:柔顺。(2)抚下以宽:以宽惠抚育后代。

注解:做妻子的如何才能受到丈夫的敬重呢?洁身自爱、孝敬长辈、温柔待夫、宽抚后代,这是礼义之法。否则,就是轻浮,是为君子所不齿的。

君臣夫妻,俱以义合,……夫礼有以情作者(1),父子夫妇之类是也。……情者,人之深心,愚智之所共(2)也。孰有愚者而忘其妻子乎。——《全唐文》卷一三一王绩:《重答杜使君书》

注释:(1)作:兴起,制作。(2)所共:所共有。

注解:夫妻是因有情有义,才结合在一起的,情发自人的内心,为所有人所共有的,有了情义,即使是愚者,也不会忘了自己的妻子的。

夫妇之际,恩情犹甚,……平日有如宾之敬,齐眉之(1)诚。——李贽:《焚书》卷二《书答•与庄纯夫》

注释:(1)齐眉:比喻夫妻相敬相爱。

注解:举案齐眉、相敬如宾,这是夫妻恩爱的表现。

妇之于夫,终身攸托(1),甘苦同之,安危与共。——张履祥:《杨园先生集》卷四八《讯子语下》

注释:终身攸托:一生所托。

注解:妻子是丈夫一生的寄托,因此丈夫应该与妻子同甘共苦,共渡安危。否则,只能“大难临头各自飞”了。

不恕于妻而能恕人,吾不信也。——唐甄:《潜书•夫妇》

注解:丈夫应有宽恕之心,不能宽恕自己的妻子,而能够宽恕别人,这是为他人所不信的。

夫妻反目(1),不能正室也。——《周易•小畜》

注释:(1)反目:不和。

注解:夫妻反目为仇,整日争吵不休,哪有和谐?

夫妇和而后家道成。——程允升:《幼学琼林•夫妇》

注解:夫妇和睦,家道才能成就和谐,古云“家和万事兴”,家和首先是夫妻和。

夫妻之道,以和不以私(1)。和则顺于父母,私则妨于兄弟(2);和则不失其情,私则不保其终。好内(3)者,君子之大戒;戒私也,非戒和也。——唐甄:《潜书•居室》

注释:(1)私:偏爱。(2)妨于兄弟:伤害兄弟亲情。(3)好内:偏好妻子。内:指妻子。

注解:夫妻组成的是一个小家庭,小家总是生活在大家庭之中的。因此,家庭和睦之道,是以和为基准的,和而没有偏爱。和才能孝顺于父母,才不会失去亲情;有所偏爱则会伤害兄弟的亲情,弄不好还会影响夫妻的关系,使夫妻关系不能长久。所以,做丈夫的不能一味地偏爱妻子,戒除偏爱目的是为了和谐相处。

夫妇正,然后万事无不出于正。——李贽:《焚书》卷三《杂述•夫妇论》

注解:夫妇关系端正无碍,万事也就自然正而不邪。此所谓“正行先正身”之说也。

现代社会,夫妻之间矛盾重重、感情破裂,导致离婚率居高不下。原因虽是多方面的,但最根本原因的还是现代夫妻缺少一种家庭责任感,没有了责任感的婚姻,其最终结果只能是走向离异。儒家关于婚姻伦理道德的论言,虽不是金科玉言,但它对于现代夫妻构建和谐婚姻还是有所补益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05
婚姻是男女两性结合的社会形式,由此形成为一定社会规范和习俗所确认的夫妻关系。
在中国古代,“婚姻”亦称“昏因”。“昏”通“婚”,上古时代,男子于昏夜抢劫女子婚配。“因”指女因男而来。由于词源上的久远和纷杂,我国史书上关于婚姻的解释有多种:其一,“婚姻”指嫁娶仪式,东汉郑玄注本《礼记·昏义》中说:“昏姻之道谓嫁娶之礼。”夫于昏时迎妻,妻因之而入夫家。其二,“婚姻”为夫妻之间的称谓,郑玄认为:“婿曰昏,妻曰姻。”其三,“婚姻”指姻亲关系。《尔雅·释亲》中说:“婿之父为姻,妇之夫为婚……,妇之父母、婿之父母相谓为婚姻。”在近现代各国的用语中,“婚姻”(marriage)一词的含义略有不同,有的指建立夫妻关系;有的仅指缔结婚姻;有的兼指婚姻的缔结和存续。现代汉语中,往往是在综合意义上使用该词。中国及世界多数国家的婚姻一般都是由结婚而产生,因离婚或配偶一方死亡而终止。

婚姻的社会意义包括以下几方面:其一,一对男女共同生活(包括性生活),为社会所认可,即合乎社会规范。其二,双方具有建立家庭和生育后代的意向,其子女有合法的继承权。其三,双方相互扶助,有共同的权利和义务。也就是说,婚姻是男女双方的全面的结合。主要是生理上的结合、经济上的结合及心理上的结合。马克思主义认为,婚姻是一种以两性结合为其自然条件的社会关系,具有自然和社会的双重属性。男女两性的差别和性的本能是婚姻关系借以建立的自然基础,生理学、生物学等领域内的自然规律对人类婚姻起重要作用。但是,婚姻在本质上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社会结合。婚姻的产生和发展,婚姻的性质和特点总是与一定的生产方式相适应,并受到多种社会因素的制约和影响。私有制社会中,婚姻往往受到政治、经济利益的制约,成为人们谋取个人或家庭私利的工具。社会宗教、道德、文化习俗也使婚姻呈现斑斓的色彩,如古汉语中,“婚姻”被称作“婚配”、“嫁娶”,含有明显的人身隶属等封建文化的色彩。而传统的天主教则认为:婚姻是一种必要的罪恶。
第2个回答  2008-06-17
中国古代婚姻分为皇室,贵族,平民三种。含义不同,除生儿育女,繁衍后代外,前两者的婚姻更多的是考虑政治因素。皇室是为巩固皇权为目的,贵族则是加强联盟福荫后代。
第3个回答  2008-06-17
婚者,昏也,妇家也。《礼》:娶妇以昏时,妇人阴也,故曰婚。
姻者,壻家也。女之所因,故曰姻。

也就是说,过去的婚字,指的是女方家;过去的姻字,指的是男方家。

说句实在话,楼主的问题太宽泛了,我只能说一个比较靠谱的答案了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08-06-17
一夫多妻,传宗接代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