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减值损失和资产减值损失的区别

如题所述

信用减值损失和资产减值损失的区别如下:

定义:

资产减值损失是指企业根据超过预期收回金额的要求,对其资产进行价值减少的调整,主要与企业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存货等直接相关。而信用减值损失是指企业对其应收账款或支持债权人的债权进行价值减少的调整,主要与企业的应收账款、债券投资等直接相关。

形成原因:

资产减值损失形成的主要原因是资产的市场价值或经济利益的现值与其账面价值之间存在差异,例如资产的使用寿命减少、市场需求下降等。信用减值损失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与企业相关方(例如用户、债务人)之间的经济实力或偿付能力发生不利变化,例如用户破产、债务人违约等。

计量方法:

资产减值损失通常使用“减值测试”来确定资产减值,即通过对资产进行估值、潜在回收能力分析等方法来评估资产价值是否需要调整。信用减值损失则通常使用“减值准备”来计提信用减值损失,企业根据对相关方违约概率的评估,计提一定比例的减值准备来覆盖可能发生的信用损失。

资产减值损失和信用减值损失都是属于损益类科目,影响利润,只是对应科目不同。

信用减值损失是指因应收账款的账面价值高于其可收回金额而造成的损失,其对应科目是坏账准备。

资产减值损失是指因资产的账面价值高于其可收回金额而造成的损失。新会计准则规定资产减值范围主要是固定资产、无形资产以及除特别规定外的其他资产减值的处理。其对应科目是各种资产减值准备。

核算对象不同

信用减值损失和资产减值损失最大的区别就是两者核算的对象不同,信用价值损失主要核算金融资产的减值损失,比如应收款项类科目(应收账款、应收票据、其他应收款、长期应收款、预付账款)、债权投资、其他债权投资等金融资产,适用于《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中的金融资产减值准备所形成的预期信用减值损失。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