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语言拼音、声调的疑问,求高手解惑

1、汉语的声调的物理学或者生理学原理是什么?譬如声音的频率啊之类的。汉语的声调是否有声学上严格的定义呢?

2、诸如汉语的拼读,譬如边,b +I+an快速拼读为什么就能自然而然发出边的音呢?这个发音结果是人为后天形成的还是符合生理学或声学规律所产生的结果?是否就只存在一种拼音结果?我拼快点和拼慢点发音结果一样吗?
查看答案

一直疑惑得难以入眠,请高手解惑,非常感激!
补充说明(我的疑问):

哦,是这样的,首先呢,边的发音按理说应该早就形成了,然后再根据拼音方法(以前可能根本没拼音这个说法,只是后来人为总结出的)。所以很多时候我总在想,是不是我们所认为的bian的发音,是由拼读发音去配合性地跟bian的原始发音去一一对应。也就是说,会不会bian本来可能会产生好几种音,但是我们在后天学习语音的时候,将拼读而成的发音固定地跟bian的原生发音对应呢?
这个还是回到一个问题,我们在发bian边的语音时,舌头、嘴巴、声带甚至还有写脸部肌肉都在努力形成bian的发音,这里我就想问下,怎么就能保证他一定能发出bian的音呢?为什么不是别的音呢?这也是发音是否具有唯一性的问题。

唉,可能会涉及到拼读的物理学原理和生理学原理,有点复杂呢。

我国原来没有拼音字母,采用直音或反切的方法来给汉字注音。直音,就是用同音字注明汉字的读音,如果同音字都是生僻字,就是注了音也读不出来。反切,就是用两个汉字来给另一个汉字注音,反切上字与所注字的声母相同,反切下字与所注字的韵母和声调相同。周有光先生称反切是“心中切削焊接法”。这两种注音方法,用起来都不方便。
  唐代守温在分析汉语声母韵母和声调的基础上,制定了描述汉字语音的36个字母,说明当时我国的语音分析已经达到很高的水平,但是他是用汉字来表示这些声母和韵母,因此,这样的字母没有进一步发展成拼音文字。
  1867年,英国大使馆秘书威妥玛(Thomas
F·Wade)出版了北京语音官话课本《语言自迩集》,他设计了一套拼写法,用拉丁字母来拼写中国人名、地名和事物的名称,叫做“威妥玛式”。
  民国之后,拼音字母方案是多种多样、琳琅满目的,有模仿日文假名,采用汉字部首作为拼音符号的;也有采用拉丁字母作为拼音符号的。现在我们在一些字典中还能看到模仿日文假名的“注音字母”。1918年由北洋政府教育部正式公布“注音字母”并进行推广。从1920年到1958年,注音字母在我国使用了近
40年的时间。这对于统一汉字读音、推广国语、普及拼音知识起了很大的作用。注音字母的职能是“伺候汉字,偎傍汉字”。1930年,上层官员中有人觉得
“注音字母”的名称不好,改称为“注音符号”,以强调这不是一种与汉字并行的文字。
  最终,中国在1956年2月12日,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发表了《汉语拼音方案(草案)》,1958年2月间召开的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正式批准了《汉语拼音方案》。中国在中苏友好的20世纪50
年代设计的汉语拼音采用了罗马字母而非俄文字母,当时考虑到全世界只有俄国、保加利亚和蒙古三国使用俄文字母,而使用罗马字母的国家却超过一百多个。拉丁化的汉语拼音出现,可以说是汉语的一个重大进步。多年来的实践被证明是成功的。(来源于:http://blog.sina.com.cn/u/48fc04850100050z

二、

1867年,英国大使馆秘书威妥玛(Thomas
F·Wade)出版了北京语音官话课本《语言自迩集》,他设计了一套拼写法,用拉丁字母来拼写中国人名、地名和事物的名称,叫做“威妥玛式”。
  民国之后,拼音字母方案是多种多样、琳琅满目的,有模仿日文假名,采用汉字部首作为拼音符号的;也有采用拉丁字母作为拼音符号的。现在我们在一些字典中还能看到模仿日文假名的“注音字母”。1918年由北洋政府教育部正式公布“注音字母”并进行推广。从1920年到1958年,注音字母在我国使用了近
40年的时间。这对于统一汉字读音、推广国语、普及拼音知识起了很大的作用。注音字母的职能是“伺候汉字,偎傍汉字”。1930年,上层官员中有人觉得
“注音字母”的名称不好,改称为“注音符号”,以强调这不是一种与汉字并行的文字。
  最终,中国在1956年2月12日,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发表了《汉语拼音方案(草案)》,1958年2月间召开的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正式批准了《汉语拼音方案》。中国在中苏友好的20世纪50
年代设计的汉语拼音采用了罗马字母而非俄文字母,当时考虑到全世界只有俄国、保加利亚和蒙古三国使用俄文字母,而使用罗马字母的国家却超过一百多个。拉丁化的汉语拼音出现,可以说是汉语的一个重大进步。多年来的实践被证明是成功的。(来源于:http://aa.tao8233.cn/wenzhang.asp?art_id=6404

三、

汉语拼音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汉字“拉丁化”方案,于1955年—1957年文字改革时被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汉语拼音方案委员会研究制定。

该拼音方案主要用于汉语普通话读音的标注,作为汉字的一种普通话音标。1958年2月11日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批准公布该方案。1982年,成为国际标准ISO
7098(中文罗马字母拼写法)。

目前大部分海外华人地区如新加坡在汉语教学中采用汉语拼音。

汉语拼音方案最早可以追溯到1906年朱文熊的《江苏新字母》和1908年刘孟扬的《中国音标字书》,还有1926年的国语罗马字和1931年的拉丁化中国字。所有这些汉字拉丁化方案都为汉语拼音的制定提供了基础。

1949年,吴玉章给毛泽东写信,提出为了有效的扫除文盲,需要迅速进行文字改革。毛泽东把信批复给郭沫若、茅盾等人研究,于1949年10月成立中国文字改革协会,其中一项任务就是研究汉语拼音方案。

1954年,中国文字改革协会改为国务院直属的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其间收到各种汉语拼音方案1600多个。大致有这样几种形式:

汉字笔画式
拉丁字母式
斯拉夫字母式
几种字母的混合形式
速记式
图案式
数字形式

而最后决定采用拉丁字母作为汉语拼音的符号系统,以便于国际间的交流和合作。

所以,您知道了吧?汉语拼音的出现,是为了将汉字“拉丁”化。孰先孰后,泾渭分明嘛。

再加上一点简明的汉语拼音发展史作补充。

汉语拼音?
古代没有拼音,就使用反切,就是用两个认识会念的字,取第一个的声母,取第二个的韵母,拼合起来就行了.

古代,中国的回族兄弟不学汉字,学习阿拉伯语,但他们用阿拉伯文的字母来拼写口语(汉语),所以这是中国最早的拼音。

元朝,蒙古统治者用改变了的藏文的字母来拼写汉语等语言,叫八思巴字。虽然不是专门拼写汉语的,但是,也算汉语拼音的一种吧。

明朝,西方传教士用拉丁字母拼写汉语,是中国最早的拉丁字拼音。

清末明初,出现了用简单的古字表现汉语语音的拼音方式。民国年间,政府制定了“注音字母”,就是这个系统的集中表现。现在台湾依然使用。但是,同时也出现了拉丁字的拼音运动,而且,跟左翼人士的政治运动结合很密切。

共和国成立后,立即由政府制定了“汉语拼音方案”,就是现在使用的这一套方案。联合国也承认的。(来源于:http://kyoyuki.blogcn.com/index.shtml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