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出自哪本古籍

如题所述

“未病先防 既病防变 瘥后防复”是后人根据《内经》“治未病”的思想总结而来,并非《内经》原文。

《内经》对“治未病”的观点有:“阴平阳秘精神乃至”“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精神内守,真气从之,病安从来”“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病虽未发,见赤色者刺之,名曰治未病”“上工治未病”等等。

《黄帝内经》是一本综合性的医书,是中国最早的医学典籍,对后世中医学理论的奠定有深远的影响。

它成书约于战国至秦汉时期,在东汉至隋唐时期仍继续修订和补充,包括《素问》和《灵枢》两部分,其基本素材来源于中国古人对生命现象的长期观察、大量的临床实践以及简单的解剖学知识。

名称由来:《汉书·艺文志·方技略》载有“医经”、“经方”、“神仙”和“房中”四种中医典籍,《黄帝内经》被收录于“医经”中。


黄帝内经:所谓“医经”,就是阐发人体生理、病理、诊断、治疗和预防等医学理论之著作。之所以称之为“经”,是因为其重要性。古人把具有一定法则、一般必须学习的重要书籍称之“经”,如儒家“六经”,老子的“道德经”以及浅显的“三字经”等。

之所以称“内经”,并非像吴昆《素问注》、王九达《内经合类》所称“五内阴阳之谓内”,也不是张介宾《类经》所说“内者,生命之道”,而仅仅是与“外”相对为言。

这和“韩诗内传”、“韩诗外传”,“春秋内传”、“春秋外传”,《庄子》的《内篇》、《外篇》,《韩非子》的《内储》、《外储》之意相同,只是《黄帝外经》及扁鹊、白氏诸经均已散佚不传。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1-20

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出自《黄帝内经》。

“未病”一词首见于《黄帝内经》,后经历代医家的发挥,使其有了更丰富的含义。“治未病”的基本内容可归纳为:未病先防,已病早治,既病防变,瘥后防复。其中“未病先防,既病防变”,是中医预防理论的精髓。

“未病先防 既病防变 瘥后防复”是后人根据《内经》“治未病”的思想总结而来,并非《内经》原文。《内经》对“治未病”的观点有:“阴平阳秘精神乃至”“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精神内守,真气从之,病安从来”“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病虽未发,见赤色者刺之,名曰治未病”“上工治未病”等等。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2-11-27
“未病”一词首见于《黄帝内经》,后经历代医家的发挥,使其有了更丰富的含义。“治未病”的基本内容可归纳为:未病先防,已病早治,既病防变,瘥后防复^[1]。其中“未病先防,既病防变”,是中医预防理论的精髓。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3个回答  2012-11-26
华佗《麻沸散》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