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在京杭大运河中使用的“梯级船闸系统”是什么?

如题所述

中国古人的智慧真是令人拍案叫绝。京杭大运河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早,最长,发挥效益最高的一条人工运河。为了解决河道畅通问题,京杭大运河创造性的建设了梯级船闸系统,借由船闸实现水位升降,船就像坐电梯一样,实现翻山越岭。

公元423年,扬州附近的运河建造的两座斗门是最早在京杭大运河工程上使用的。北宋时期,在原来的基础上装上真州闸,是世界上最早的复式船闸,比欧洲早了400多年。元朝时期,在会通河上建立了31做船闸来保证把南方的粮食运到北方。到了明朝时期,梯级船闸增至38座,比现在的三峡大坝还雄伟壮观。这些技术的使用充分显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

京杭大运河是连接长江,黄河,淮河交汇时大运河。船闸来解决落差问题的最好的方式,同时也兼有通过弯曲来解决行进中落差问题。一般情况下,河流的水位要高于运河,也用船闸方式来解决与河流转换的问题,通常在河流的两岸的船闸错开是方式通过,一方面这样可以可根据地势高低选择船闸位置,另一方面船闸具有防泄功能,还可以利用水流衔接到船闸。船闸是克服河流上建坝(或天然)形成的集中水位差的一种过船建筑物。闸室灌水和泄水,使水位升降,像一种特殊的水梯。它是由上下闸首,闸门,闸室等组成的。闸首,闸室,闸门围成固定不动的闸厢,起挡水作用。船舶过闸时,由廊道和闸门构成输水系统向闸室灌水,闸室水位上升,闸室向外泄水,闸室水位降落。

停在闸室的船舶靠水的浮力,随闸室的水位升降,与上游或下游水面齐平,达到克服水位差的目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01-23

京杭大运河,又称京杭运河或中国大运河,是世界上最长、最古老的运河,全长超过1800公里。它始建于公元前5世纪,经过几个世纪的扩建和完善。这条运河被用来在中国南北地区之间运送货物和人员,连接北京、天津、苏州和杭州等城市。

梯级船闸系统是一系列用于运河航行的船闸,允许船只克服高程变化。船闸是手动操作的,使用闸门和水闸系统将船只升高或降低到不同的高度。这使得船只可以在不同水位的地区航行,如河流、湖泊和运河。

梯级船闸系统是运河的一个关键特征,因为它允许船只在低水位时也能在运河中航行。它对控制水流也很重要,这有助于防止洪水和保持运河水位。锁系统由地方当局维护和操作,需要大量劳动力和资源来保持其正常工作。尽管如此,它还是运河的重要组成部分,几个世纪以来在运河沿线货物和人员的运输和贸易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第2个回答  2022-05-28
借由船闸实现水位升降:通过开闸、关闸、注水、放水,就可以让船像爬楼梯一样逐级往上。这是一项智慧,科技与文化的伟大工程。
第3个回答  2022-05-28
不同的区域水位的高低差是不一样的,可以分区域的让船辆驶入,然后将两个区域的水保持平衡,通过这种方式进行运输。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