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自然灾害特点?

如题所述

综合我国各方面研究及有关统计资料,我国自然灾害具有以下特征。

  (1)成因背景复杂

  我国地形和地质构造都很复杂,新构造运动强烈。我国处在欧亚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板块的交绥地区,新构造运动十分活跃,处在世界两大地震带之间。据研究认为,太平洋板块、印度板块每年分别以10cm、7.5cm的速度漂移。我国地势西高东低,且呈阶梯状下降;地貌类型复杂多样,尤其风沙、黄土、岩溶地貌分布地区,都成为各种地质、地貌灾害多发地区。

  我国大部分领土位于受季风控制下的气候不稳定地带,冬、夏季风时空变异复杂;平均每年遭热带风暴侵袭次数达6—7次,寒潮入侵3—4次。

  我国人口众多,开发历史悠久。区域经济水平相差甚大,防、抗、救灾能力各地不一。

  (2)种类多

  我国突发性自然灾害主要有:洪涝、台风、冰雹、霜冻、雪灾等气象灾害;地震灾害;滑坡泥石流等地质地貌灾害;病虫害等生物灾害;森林、草场火灾等。环境灾害主要有:干旱、低温冷害、高温热害;水土流失、沙化、盐渍化、草场退化;地面沉降、地裂缝;海水侵没;环境污染等。

  (3)频率高、强度大

  我国有史以来就是地震频发的国家。本世纪以来,全球共发生7级以上大地震1200余次,其中十分之一发生在中国,本世纪我国大陆地震占全球大陆地震的29.5%,三次8.5级特大地震,二次在我国。我国城市的46%及许多重大工程设施分布在地震带。登陆台风平均每年6—7次,居同纬度大陆东部首位。2155年中(公元前206—公元1945年)发生水旱灾害1750次,其中大旱灾1000多次,大水灾600多次,平均约81%的年份都经受不同程度的水、旱灾害。每年大小崩塌、滑坡数以百万计,有泥石流沟一万多条,现在全国受泥石流威胁的城市有70多个。我国有20多个城市包括天津、上海、宁波、常州、嘉兴、西安、太原、北京等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地面沉降,沉降速度最大(溏沽)可达188mm/a,有200个县、市发现了地裂缝。干旱威胁着我国大部分地区,现在我国已有236个城市缺水,今后全国缺水可能超过300亿方,部分农村饮用水也将面临危机。土地风蚀沙化面积局部控制,整体扩展,目前沙漠化土地扩展速率每年仍在1000km2以上。

  (4)灾害群发

  1877—1879年晋鲁冀豫四省连年大旱,虫、疫等灾害群发,使1300多万人死亡。旱震相关,同时造成灾害,如16—17世纪,地震频、低温冷害及干旱多发形成灾害群发期。此外,在历史上由于灾害群发,还导致严重的社会动荡,如1625—1658年,气候恶劣,灾害群发,大旱、大涝、地震频发,蝗灾遍地,瘟疫蔓延,……人民痛不堪生,终于导致了农民大起义,明朝灭亡。

  (5)地域分异明显

  根据历史和现代自然灾害发生的时空分布规律,虽然各类灾害在地区上交织发生,但相对以某一主导灾害为核心,伴生其它自然灾害。旱灾主要分布在黄淮海平原和黄土高原;水灾多出现在七大流域中下游沿河两岸;台风多见于东南沿海,雪灾、寒潮大风主要分布于青藏高原和内蒙高原;沙暴多发生在西北地区。地震主要发生在华北、西北、西南三大地震带上。滑坡、泥石流集中在地貌二级阶地上且以西南地区最盛。生态脆弱带(沿海、长江中上游、北方农牧交错带)环境灾害严重。

  (6)灾害多发与少发交替,未来十年处在灾害群发与多发时期

  我国50、80年代多水灾;60年代,水灾、寒潮、雪灾、霜冻多;70年代多旱灾。根据气候变化规律,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将是气象灾害与气候灾害相当严重的时期。唐山地震后我国大陆一度平静,但从80年代中期开始,地震活动又趋频繁。根据我国地震活动的时序规律推测,从1988年起至2020年左右,将有两个地震活跃幕发生①。CO2及其它气体含量的增高,使“温室效应”对环境影响更加明显,未来气候变暖,不仅使海面上升,淹没沿海滩涂及其它资源,而且使区域水热配置关系重新组合,这样使一些地区的环境灾害必然加重。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12-04
我国的灾害种类多,发生频率高,分布地域广,造成的损失大
第2个回答  2013-12-04
多样性,范围广,损害大
第3个回答  2020-02-28

自然灾害的特点有哪些呢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