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耳蜗和助听器的区别是什么

如题所述

1.助听器适合于轻度至重度听力损失的患者。但由于助听器的种类、品质的不同,对声音信号的放大效果也不同,即对声音信号的“保真性”不同。听力障碍者听起来的感受会有差别。
2. 人工耳蜗适合于极重度的听力障碍者,即应用助听器不能起到任何帮助的人。且助听器的类型有很多,耳背机、耳内机、耳道机、隐形助听器,多种类型可选。 人工耳蜗是一种电子装置,由体外言语处理器将声音转换为一定编码形式的电信号,通过植入体内的电极系统直接兴奋听神经来恢复、提高及重建聋人的听觉功能。近二十多年来,随着高科技的发展,人工耳蜗进展很快,已经从实验研究进入临床应用。现在全世界已把人工耳蜗作为治疗重度聋至全聋的常规方法。人工耳蜗是目前运用最成功的生物医学工程装置。人工耳蜗植入需要很严格的术前评估,有绝对禁忌症和相对禁忌症,所以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人工耳蜗植入的。且需要到正规的医院进行手术。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6-11-28
1、人工耳蜗是通过电刺激直接刺激耳蜗的听觉毛细胞,传递电信号到大脑,形成声音;而助听器是通过放大听到的声音,增强音量来补偿听力。2、人工耳蜗是需要通过手术植入到皮下的;而助听器通常只需要塞入耳道等佩戴方式。3、人工耳蜗是补偿重度至极重度耳聋的听力损失;而助听器最多只能补偿到重度听力损失。选择植入人工耳蜗还是选择验配助听器,这要取决于你的听力损失程度和听力损失类型。
第2个回答  2016-11-28
助听器是利用残余听力对听力损失120DB以内听损患者,进行一定的听力补偿的听力辅助设备。人工耳蜗则是针对助听器补偿效果不佳或听力极重度人群,通过手术植入电子装置来实现听力重建的目的。
第3个回答  2016-11-28
人工耳蜗需要手术植入 助听器不需要
第4个回答  2019-02-22
助听器与人工耳蜗同属于听力康复设备。相同之处在于,两者都可以称作助听设备,都是通过特殊的电子线路,将外界的声音信号转化为电信号,再转化为人体可接受的声音信号。
不同之处在于,助听器是一种放大器,可以将外界信号充分放大后,传入听力障碍者的耳道内,通过中耳,再传入内耳听觉感受器,从而使听力障碍者能够听到这种“放大”了的声音。助听器适合于轻度至重度听力损失的患者。但由于助听器的种类、品质的不同,对声音信号的放大效果也不同,即对声音信号的“保真性”不同。听力障碍者听起来的感受会有差别。
人工耳蜗适合于极重度的听力障碍者,即应用助听器不能起到任何帮助的人。人工耳蜗分为外部装置和植入体内的装置两部分。外部装置分为言语处理器,方向性麦克风和传送装置,植入装置包括电极系列和接受刺激装置。植入体内的装置可以绕过受损的耳蜗,直接刺激听神经,使患者重获听力。
无论是配戴助听器还是植入人工耳蜗,都要经过一定时间的适应期。尤其是人工耳蜗,与健全人体耳蜗结构的精细度相差很大,所以感受到的声音与自然的声音会有一些差异。要经过很长时间,语后聋者要经过几个月的康复训练,而语前聋者(小儿)则要经过2-3年的语言康复,才能达到较为理想的效果。
目前一个人工耳蜗的设备加手术费约需20万元左右,一个助听器价格则为1000-30000余元不等。相比之下,助听器的优势在于配戴方便,无创伤;而耳蜗得做手术,有创伤。
现在助听器技术的发展,使助听器有更大的适配范围,适合听损从轻度到重度,甚至低于一百分贝的极重度听损朋友,也在选配了超大功率的助听器后,得到了很好的帮助。
耳蜗的情况国际上规定,双耳听力都在85分贝以上,配戴助听器半年以上无效果或效果甚微,由于耳蜗部位先天后天功能下降引起的听力损失障碍才考虑施行耳蜗手术,而外耳、中耳及蜗后听神经引起的听力障碍人工耳蜗后不能有很好的预期效果,故不推荐。
在声学效果上,助听器的低频补偿更占优势,耳蜗的高频补偿更占优势。所以有些只做了耳蜗的孩子,有时会声调不好,就是上声去声分不清的,最好能在另一未做耳蜗的耳朵配戴助听器来进行低频补足,往往比只做耳蜗的孩子有更好的语言发展。
而配戴传统助听器的孩子,如果高频声音辨听不好,发不清相应的声音,可以考虑配戴移频助听器,由专业的验配师进行调试后,强化辨听声音,纠正发音,如果效果仍不好,可以考虑做人工耳蜗手术。
因为助听器与人工耳蜗都属于高端的电子技术产品,在选择时一定要听取专业的听力师的建议,无论是助听器验配师还是耳蜗调机师在给患者进行推荐时,都应充分全面的了解患者的听力情况,给家长或其本人做有参考价值的推荐,而不应因商业目的,对自己的产品进行虚假宣传,误导患者的选择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