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耳蜗是什么样子?与助听器有什么区别?

如题所述

人工耳蜗是一种可以通过体外言语处理器将声音转换为一定编码形式的电信号,再经植入体内的电极系统直接兴奋听神经来恢复或重建聋人的听觉功能的电子装置。助听器的工作原理就是一个电声放大器,它将一个微弱的声音放大到适应人耳需要的强度。人耳对频率为500~4000赫兹的话语反应是最佳的,助听器对声音敏感的频率与此对应。并且助听器对过高的音频与音量均有滤过作用,阻止声输出过高而引起不适。佩戴合适的助听器不但不会对听力造成损害,可以延缓听力下降,保护残余听力。
人工耳蜗的原理和效果与助听器有本质的区别,助听器只能把声音放大,但声音变大并不等于变清晰。人工耳蜗并不是单纯把声音放大,还将声音绕过耳蜗的受损部位,直接刺激听觉神经,因此,病人不仅能听到声音,而且还能理解声音的内容。
两者除了原理不同以外,适用的人群也有所不同:
人工耳蜗一般适用于双耳重度或极重度蜗性听力损失。对于语前聋患者最佳植入年龄为12个月至3岁,因为儿童若因先天性耳聋听不到任何声音,就会影响学说话的能力,容易从一个聋人变为一个”聋哑人“。如果在3岁之前植入人工耳蜗,并辅助适当的语言训练,大部分聋儿基本能和正常人一样生活。
助听器的适用人群较广,如听力受损的老年人、聋哑人群、双侧或单侧耳聋人群等。通过配戴助听器,能够更好地保护人的残余听力。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4-05
人工耳蜗是一种电子装置,由体外言语处理器将声音转换为一定编码形式的电信号,通过植入体内的电极系统直接兴奋听神经来恢复或重建聋人的听觉功能。人工耳蜗手术也是一种手术,一般做耳蜗的听力在极重度,虽然耳蜗植入手术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年龄限制,但是如果患者年龄偏大,错过了语言发育,就不建议做,一般几岁到十几岁小孩做的多。
助听器是一个小型扩音器,把原本听不到的声音加以扩大,再利用听障者的残余听力,使声音能送到大脑听觉中枢,而感觉到声音。常见外形分为:耳背式、开放式,标准耳内式、定制耳内式。
助听器与人工耳蜗相同之处在于,两者都可以称作助听设备,都是通过特殊的电子线路,改善听力。不同之处在于工作原理不同:助听器是一种放大器,其目的是提高声音强度,使患者充分利用残余听力,进而补偿聋耳的听力损失,改善听力。人工耳蜗实质上是一种特殊的声-电转换电子装置,人工耳蜗利用植入内耳的电极,绕过内耳受损的部分,用电流直接刺激听神经,可使患者重获听觉,这是助听器无法做到的。但是不是说人工耳蜗就比助听器好,如果有残余听力,助听器可以改善交流,还是选择助听器好的,如果确实双侧都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了,人工耳蜗可能是最后的福音了。
第2个回答  2019-02-22
助听器与人工耳蜗同属于听力康复设备。相同之处在于,两者都可以称作助听设备,都是通过特殊的电子线路,将外界的声音信号转化为电信号,再转化为人体可接受的声音信号。
不同之处在于,助听器是一种放大器,可以将外界信号充分放大后,传入听力障碍者的耳道内,通过中耳,再传入内耳听觉感受器,从而使听力障碍者能够听到这种“放大”了的声音。助听器适合于轻度至重度听力损失的患者。但由于助听器的种类、品质的不同,对声音信号的放大效果也不同,即对声音信号的“保真性”不同。听力障碍者听起来的感受会有差别。
人工耳蜗适合于极重度的听力障碍者,即应用助听器不能起到任何帮助的人。人工耳蜗分为外部装置和植入体内的装置两部分。外部装置分为言语处理器,方向性麦克风和传送装置,植入装置包括电极系列和接受刺激装置。植入体内的装置可以绕过受损的耳蜗,直接刺激听神经,使患者重获听力。
无论是配戴助听器还是植入人工耳蜗,都要经过一定时间的适应期。尤其是人工耳蜗,与健全人体耳蜗结构的精细度相差很大,所以感受到的声音与自然的声音会有一些差异。要经过很长时间,语后聋者要经过几个月的康复训练,而语前聋者(小儿)则要经过2-3年的语言康复,才能达到较为理想的效果。
目前一个人工耳蜗的设备加手术费约需20万元左右,一个助听器价格则为1000-30000余元不等。相比之下,助听器的优势在于配戴方便,无创伤;而耳蜗得做手术,有创伤。
现在助听器技术的发展,使助听器有更大的适配范围,适合听损从轻度到重度,甚至低于一百分贝的极重度听损朋友,也在选配了超大功率的助听器后,得到了很好的帮助。
耳蜗的情况国际上规定,双耳听力都在85分贝以上,配戴助听器半年以上无效果或效果甚微,由于耳蜗部位先天后天功能下降引起的听力损失障碍才考虑施行耳蜗手术,而外耳、中耳及蜗后听神经引起的听力障碍人工耳蜗后不能有很好的预期效果,故不推荐。
在声学效果上,助听器的低频补偿更占优势,耳蜗的高频补偿更占优势。所以有些只做了耳蜗的孩子,有时会声调不好,就是上声去声分不清的,最好能在另一未做耳蜗的耳朵配戴助听器来进行低频补足,往往比只做耳蜗的孩子有更好的语言发展。
而配戴传统助听器的孩子,如果高频声音辨听不好,发不清相应的声音,可以考虑配戴移频助听器,由专业的验配师进行调试后,强化辨听声音,纠正发音,如果效果仍不好,可以考虑做人工耳蜗手术。
因为助听器与人工耳蜗都属于高端的电子技术产品,在选择时一定要听取专业的听力师的建议,无论是助听器验配师还是耳蜗调机师在给患者进行推荐时,都应充分全面的了解患者的听力情况,给家长或其本人做有参考价值的推荐,而不应因商业目的,对自己的产品进行虚假宣传,误导患者的选择
第3个回答  2018-08-20
人工耳蜗是一种电子装置,由体外言语处理器将声音转换为一定编码形式的电信号,通过植入体内的电极系统直接兴奋听神经来恢复或重建聋人的听觉功能。人工耳蜗手术也是一种手术,一般做耳蜗的听力在极重度,虽然耳蜗植入手术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年龄限制,但是如果患者年龄偏大,错过了语言发育,就不建议做,一般几岁到十几岁小孩做的多。
助听器是一个小型扩音器,把原本听不到的声音加以扩大,再利用听障者的残余听力,使声音能送到大脑听觉中枢,而感觉到声音。常见外形分为:耳背式、开放式,标准耳内式、定制耳内式
两者区别在于价格,助听器几千到上万就可以,电子耳蜗十几万到三十万,且后期维护费用一年几千。区别还在于耳蜗需要手术植入,有一定的风险。助听器只要配好了就可以戴,中青年和老年人有听损的建议佩戴助听器,科学验配,日常佩戴,不用手术安全无风险。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