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阴简介?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1-10-05
淮安地处苏中偏北腹地,北接连云港、宿迁2市,东北接盐城市,偏南接扬州市,南、西邻南京市、安徽省及洪泽湖。总面积10072平方公里,总人口524.06万,现辖4县4区。有着2200多年悠久历史的淮安,曾是南船北马交汇之地,清乾隆年间盛极一时,与运河沿线的扬州、苏州、杭州并称为“四大都市”,并享有“壮丽东南第一州”之誉。全市属扬子准地台,以中元古界为结晶基底,盖层发育,构造复杂,中、新生代强烈凹陷,盖层厚度大于10000米。
第2个回答  2011-10-15
淮安地处苏中偏北腹地,北接连云港、宿迁2市,东北接盐城市,偏南接扬州市,南、西邻南京市、安徽省及洪泽湖。总面积10072平方公里,总人口524.06万,现辖4县4区。有着2200多年悠久历史的淮安,曾是南船北马交汇之地,清乾隆年间盛极一时,与运河沿线的扬州、苏州、杭州并称为“四大都市”,并享有“壮丽东南第一州”之誉。全市属扬子准地台,以中元古界为结晶基底,盖层发育,构造复杂,中、新生代强烈凹陷,盖层厚度大于10000米。

中文名称: 淮安市
外文名称: Huaian
别名: 淮阴
所属地区: 中国 江苏省
下辖地区: 清河区、清浦区、楚州区、淮阴区
面积: 10072平方公里
人口: 534万 (2007年)
著名景点: 清晏园,周恩来故居,镇淮楼

  从行政体制上来说,现在的“淮阴”,是指淮阴区。
总理读书处梅花(1张)  广义上是指原淮阴市,现淮安市。以前叫淮阴专区,2001年改为淮安市。   狭义上是指原来的淮阴县,现在指淮阴区。   今淮阴区属地明清时原属清河县(当时清河县主要为今淮安市淮阴区、后划入清河区、清浦区一部分),1914年清河县改名淮阴县,此时淮阴县县治位于清江浦,1951年清江浦划出淮阴县单列为清江市,剩余属地(即今淮阴区)仍用原名淮阴县,1983年清江市改淮阴市,原清江浦分为清河区、清浦区,2001年淮阴县改淮阴区。今淮阴区虽大部处于淮河北,但依据历史沿革,袭用“淮阴”之名,今淮阴区与处淮河南之清江浦原同为淮阴县(曾用清河县之名,旋即改淮阴县),在清江浦单列出后,淮阴县承袭原名。   目前,淮安机场已开通至北京,上海浦东,上海虹桥,宁波,厦门等地的航班。    适用航班:   起飞:20:00 MU2932淮安→上海浦东   到达:19:20 MU2946厦门→宁波→淮安   (三)总站19:00,约20:00到达机场,20:30返回市区   适用航班:   起飞:21:00 MU5636淮安→北京   到达:20:05 MU5559上海虹桥→淮安   (四)若淮安机场航班发生变动,机场快线发班时刻将根据航班变动情况适时调整,并将提前予以公告。   三、机场快线购票方式   (一)市区→机场:可登陆“淮汽集团”网站,通过“网上购票”系统选择使用充值卡、支付宝、网银方式购票;在淮安汽车南、北、总站售票窗口购票;在全市邮政网点、中国电信118114、楚州汽车客运站市区联网售票专窗等客票代售点均可购票。   (二)机场→市区:下机后直接在淮安机场国内航班到达厅的“淮汽集团公路服务中心”机场快线售票处购票。
历史沿革
  淮安市位于“日出斗金”的洪泽湖东畔,古老的京杭大运河和年轻的京沪高速公路在这里交汇,璀璨的历史和灿烂的文明在这里共辉。市境跨古淮河两岸,相传大禹曾至境 淮安
内治水,“使淮水永安”,市名即淮水安澜之意。正象那悠悠的淮水,淮安的历史源远流长。   早在五六千年前,市境就有先民们活动的踪迹,并留下载入史册的“青莲岗文化”。“青莲岗文化”,因20世纪50年代首先发现于淮安市楚州区宋集乡青莲岗而得名。   夏商周时期   市境已获相当程度的开发,“交通灌溉之利甲于全国”,既有邗沟(即淮扬运河)沟通江、淮,又有陆上干道—善道通达南北,故成为春秋战国列强争夺的重要地区,先后为吴、越、楚所有。   秦汉时期   秦统一六国后,推行郡县制。考“淮阴”之作县名,始于秦汉。在秦末农民大起义中,著名军事家韩信即于此仗剑从戎,立下赫赫战功。西汉年间,市境又增置淮浦(今涟水县西)、射阳(今楚州区东南)、富陵(今洪泽湖中)等县。秦汉时期,境内农业生产条件特别是灌溉条件得到显著改善。东汉末年广陵太守陈登筑高家堰(今洪泽湖大堤)30里,遏淮河洪水,保护农田,并修破釜塘灌溉农田。铁制农具和牛耕也得到推广,故虽迭经战乱农业生产仍有较大发展。同时交通运输也有改善。秦始皇修筑的驰道自境内穿过,陈登则筑邗沟西道,使江淮交通更便捷。由此,承平之年,境内手工业和商业比较繁荣,文化也发展到较高水平,汉代兴起家学和私学,并涌现出一批文学大家,如汉赋大家枚乘、枚皋父子,“建安七子”之一的陈琳。   魏晋南北朝时期   境内长期处于战争和对峙的前沿。长年战乱带来的是“江淮之间,赤地千里”的凄惨景象,经济和文化遭到严重破坏。值得一提的是,南齐永明七年(489年),割直渎破釜以东,淮阴镇下流杂100户置淮安县,“淮安”之名始见。   隋唐五代时期   境内长期处于安定的环境,经济得以持续发展和重新繁荣。其间大运河的开 淮安
凿和淮北盐场的建滩对市境的繁荣产生了巨大的作用。隋大业年间,自洛阳至扬州的漕运(供给皇粮的水上运输)要道——大运河凿成,境内则成为漕运重要孔道。自隋至清末,朝廷一直在淮安设置官署,委派大员掌管、督办漕运。唐初,涟水成为全国四大盐场之一。为运销淮盐,垂拱年间开运盐河,淮安盐运又兴。楚州(治今楚州区淮城镇)、泗州(治今盱眙县城对岸)成为运河沿线的两座名城,其中楚州被白居易誉为“淮水东南第一州”。   宋元时期   北宋年间,境内较为太平,漕运、盐运得到进一步发展。政府鼓励垦殖,修复和增建灌溉设施,引进推广“占城稻”。“黄柑紫蟹见江海,红稻白鱼饱儿女”,正是这一时期的生动写照。南宋和金、元对峙时期,市境再度成为前线,遭受兵火的长期荼毒。经历长期战乱,市境一片凄凉。而由黄河夺淮带来的频繁水灾,又使市境雪上加霜,益加萧条。宋元时期,境内文化在太平之年有所发展,府、州、县学普遍建立,受教育者增多。文化名人也颇多,如著名诗人、“苏门四学士”之一的张耒,主修《奉元历》的著名盲人天文历算家卫朴,开明清写意画先河的著名画家龚开,《画鉴》作者、著名书画鉴赏家和理论家汤卮等。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盱眙第一山的宋元题刻,其中不乏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赵孟頫等大家的珍品。元至元二十年(1283),并三县入山阳。   明清时期   境内置淮安府(治今楚州区淮城镇)。明永乐年间,随着淮安漕运又兴,清江浦(今市区)开始兴起。明中叶以后,黄河全流夺淮,境内水患愈演愈烈,农业衰落,鱼米之乡的盛景不再。明清两朝都委派大员驻淮治河。淮安城市扼漕运、盐运、河工、榷关、邮驿之机杼,进入鼎盛时期,与扬州、苏州、杭州并称运河线上的“四大都市”。两淮城市的繁华,带来了人文荟萃的局面。明清两朝仅山阳(今楚州)一县就有进士200余人,河下镇还出了状元、榜眼、探花,留下“河下三鼎甲”的佳话。这里还产生了《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著名经学大师阎若璩,“扬州八怪”之一的花鸟画家边寿民,中医四大经典之一《温病条辨》的作者吴鞠通等一批名人。据《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载:“淮阴即淮安异名也。”明 淮安
清时,因原淮阴县大部分并入山阳县,所以当时人所说的淮阴指的是山阳县(今楚州区)。   民国时期   淮安府撤销,市境大部始属淮扬道,后属淮阴行政督察区。境内漕、盐、河、榷之利皆失,进一步衰微。而长年战乱又给刚刚兴起的近代交通运输业和工矿业以沉重打击。中国共产党组织于1927年成立。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境内成为重要的根据地和解放区,中共中央华中局、新四军军部、中共中央华中分局、华中军区、苏皖边区政府(位于今淮海南路上,市二院旁边)等都曾驻节境内,刘少奇、陈毅、黄克诚、彭雪枫、邓子恢、罗炳辉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人民军队高级将领都曾在此战斗过。淮安人民为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建立了巨大功勋。1948年12月,市境全部解放。1949年5月,成立淮阴专区。   建国后   几经调整,至1971年今市境始全属淮阴专区。1983年,淮阴专区改为淮阴市。1987年,辖县淮安、宿迁改为县级市。1996年8月,宿迁、泗阳、沭阳、泗洪四县(市)从淮阴市析出,成立地级宿迁市,同时灌南县划归连云港市。2001年2月,淮阴市更名为淮安市,原县级淮安市改为淮安市楚州区,原淮阴县改为淮安市淮阴区。   建国以来,淮安人民发扬老区人民的革命精神和优良传统,特别是在改革开放以后,开拓创新,锐意进取,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方面取得巨大成就,把一个“一穷二白”的淮安建设成为江苏新兴的交通枢纽、工业城市,全国重要的农副产品产加销基地,江淮平原的重要商埠。
历史人物
  淮安历史上、包括现今都是英才辈出的地方,共和国开国总理周恩来就出生在这里,此外 淮安
还有汉代军事家韩信,汉代辞赋家枚乘,抗金女英雄梁红玉,宋朝大画家龚开,明朝皇帝朱元璋(出身在盱眙县),《西游记》作者吴承恩,民族英雄关天培,国民党“五虎将”之一的顾祝同。中国甲骨文研究奠基人罗振玉,《老残游记》作者刘鹗,清代名医应金台、应春台、刘金方,程莘农(中科院首批院士、1990年获得世界科学奖),中共中央组织部长李源潮,著名书画艺术大师刘田依,书法家姜华,吴健,王顺馨,油画家孙宝林、国画家谢国璋,花鸟画家汤永,人物画家靳卫红,著名艺术评论家谢海、刘继青,著名雕塑家滑田友,华龙宝,国际摄影家郎静山、中国摄影家吴应咸,著名京剧大师周信芳,美国著名作家赛珍珠(出身在清江浦、 曾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等。
《元史》志第十一 地理二
  淮阴县:“淮安路,上。……(至元)二十年,升为淮安府路,并淮安、新 淮安
城、淮阴三县入山阳。”   清河县:“清河,下。本泗州之清河口,宋立清河军,至元十五年为县。”   淮阴、清河本即两地,淮阴县在淮南,而清河县则在淮北。淮阴县在元至元二十年(1283)已并入山阳县(今淮安市楚州区)。而清河县在唐时为泗州清河口,宋立清河军附郭清河县,且之前也均不属淮阴县所在的楚州。直到元时,为统治需要,混一南北,淮阴、清河才同属淮安路管辖。   而后在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因水患原因,割山阳县清江浦镇为清河新县城。清河县乃占有淮南故淮阴县地。1914年,民国政府改定重名县,江苏清河县因与直隶清河县同名,改名为淮阴县。1964年,原淮阴县城划出,单独设立清江市后。   古淮阴县地域为今洪泽县、清浦区、清河区以及楚州区西南、淮阴区张福河东南一部分。
美食文化
  淮扬菜与鲁菜、川菜、粤菜并称为中国四大菜系,淮扬菜,始于春秋,兴于隋唐,盛于明清,素有“东南第一佳味,天下之至美”之美誉。许多标志性事件的宴会都是淮扬菜唱主角: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首次盛宴、199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50周年大庆宴会、2002年江总书记宴请美国总统乔治·布什等,都是以淮扬菜为主。   淮扬菜系是淮安、扬州、镇江三地风味菜的总称;“淮”是以淮菜为代表,淮扬菜系中又以老淮安(今楚州区)及扬州的菜为代表。淮扬菜系形成于明清,而尤以清时为盛。在明清以前,淮安、扬州都是全国有名的大都市,都有各自的饮食文化传统。而淮菜在隋唐之际便已是驰誉神州的中国四大古典菜系之一。明清以后,淮菜和扬菜开始相互渗透、逐渐融合,并糅合南北风味于一炉,从而形成了统一的菜系。   淮安、扬州、镇江三地位于长江南北,淮扬紧挨京杭大运河,从地理上看是连接南北西东的重要交通枢纽,且自古以来就是富庶的鱼米之乡。淮安、扬州早在隋、唐时期就已经相当繁华,当时的淮安、扬州不仅仅是文化交流上的发达,更可以理解为淮安、扬州在那个时候便已是消费集中地带!从文献记载中淮扬菜的闻名名可以追溯到一千多年以前;和淮安以及扬州的文化交流发展、鼎盛过程一样,历唐、清两个时期,且也是在清代康熙、乾隆年间达到颠峰,借势于两代皇帝的频频南巡期间缕缕逗留淮安、扬州。到乾隆年间,淮扬菜系已经成为全国四大菜系之一。   淮安菜   明清时期,淮扬宴席的发展形成一个高潮。明万历年间《淮安府志》记载:“淮安饮食华侈,制度精巧,市肆百品,夸视江表。”这“制度”之中,就包括饮宴规格、规矩。清代康熙年间的《淮安府志》中则记载:“涉江以北,宴会珍错之盛,淮安为最。民间或延贵客,陈设方丈,伎乐杂陈,珍氏百味,一筵费数金。”乾隆、嘉庆年间,有关淮扬宴席的记载更多。   西汉辞赋大家枚乘(现江苏淮安楚州区人)。他的代表作《七发》中有一段劝楚太子品尝美食的文字,盛赞家乡江淮一带的食馔为“天下之至美”:雏牛之腴,菜以笋蒲。肥狗之和,冒以山肤。楚苗之食,安胡之饭。抟之不解,一啜而散。于是使伊伊煎熬,易牙调和。熊蹯之膈,勺药之酱。薄耆之炙,鲜鲤之脍。秋黄之苏,白露之茹。兰英之酒,酌以涤口。山梁之餐,豢豹之胎。小饭大啜,如汤沃雪。此亦天下之至美也……   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总理周恩来一生喜食家乡淮扬菜,时刻关心淮扬菜饮食文化的发展。解放后,周恩来住进中南海西花厅,仍然保持战争年代简朴的饮食习惯:菜肴多是淮扬菜,一般以素菜为主。荤菜原料主要是鱼、肉、虾,鸡吃得很少,据说容易“上火”。曾在周恩来家中执厨的安振常师傅介绍说,周恩来喜欢吃的淮扬菜肴、面点有:平桥豆腐、青菜炒香菇、拌脆鳝(相当于软兜长鱼)、番茄鱼片、鲤鱼萝卜汤、红烧狮子头、芥菜春卷、淮安汤包等。
自然地理
  全市属扬子准地台,以中元古界为结晶基底,盖层发育,构造复杂,中、新生代强烈凹陷,盖层厚度大于10000米。   淮安地壳经历30余亿年的地质演化,中生代燕山运动奠定了本区地质构造基本格架,喜马拉雅运动期,断裂和凹陷得到进一步继承和发展,伴有火山岩浆喷发,沧海桑田几度变迁,逐步形成现在的地质地貌形态。   境内地层属杨子地层区。该区地层分为中元古界锦屏级、支台组、张八岭群;上元古界震旦系莲沱组、陡山沱组、灯影组;古生界幕府山组、炮台山组、观音台组、仑山组、红花园组、大湾组、牯牛潭组、大田坝宝截组、汤头组、五峰组,高家边组、金陵组、高骊山组、黄龙组、船山组、栖霞组;中生界浦口组;新生界泰州组、阜宁群、戴南组、三垛组、盐城群、下更新统、上更新统、全新统。境内火成岩主要为基性、超基性喷出岩,次为小型侵入体。   全市无高山峻岭,地势西高东低,以平原为主。西南部为丘陵,一般真高50~100米之间,少数山头达150米以上,裂山真高194.1米,是全境最高点;西部及西北部为低矮的垄岗,地面真高介于15~20米之间,间有零星残丘,真高可达50米左右,垄岗占全市总面积4%;东部为冲积平原,大部分地面真高在8~12米之间,淮安博里,灌南陈集是全市最低点,地面真高仅2.3~3.3米,平原占总面积80%。境内水网密布,湖塘星列,水域面积占总面积16%。西南一隅的丘陵岗地,早在晚第三纪末(距今约300万年前)已经成陆,东部平原地区在第四纪更新世(距今100万年~1万年)时期,曾经几度沧桑变迁,全新世早期(距今10000~7000年)的大理冰后期,海水曾一度浸没盱眙维桥~泗洪~沐阳一线以东广大平原区,全新世中期(距今6900~6300年前),海水向东退却,以断续"堡岛"式海岸贝壳沙堤阻海水于灌南~涟水石湖一线以东,市境灌南县东部仍为海域,金湖、淮安东部为浅海漫滩,在距今6300~2800年前之间,海水复又西浸,最大时达沐阳县桑墟、华冲、洪泽湖以北广大地区,距今2800年前以后,海水逐步向东退去,商周时期,市境除灌南东部尚为海域外,皆已成为宜于垦殖的"桑田",南宋绍熙年间,黄河夺泗夺淮,淤垫加 淮安
快,形成宽阔的河口三角洲,到明代,灌南东部遂已成陆,至此,淮安全境都已成为陆地。   本市无高山峻岭,地势西高东低,以平原为主。西南部为丘陵,一般真高50~100米之间,少数山头达150米以上,裂山真高194.1米,是全境最高点;楚州区博里地面真高仅2.3米—3.3米,为全市最低点。   境内河湖交错,水网纵横,京杭运河、淮沐新河、苏北灌概总渠、淮河入江水道、淮河入海水道、古黄河、六塘河、盐河、淮河干流等9条河流在境内纵贯横穿,全国五大淡水湖之一的洪泽湖大部分位于市境内,还有白马湖、高邮湖、宝应湖等中小型湖泊镶嵌其间。平原面积占总面积的69.39% ,湖泊面积占11.39% ,丘陵岗地面积占18.32%,是典型的“平原水乡”。   横贯淮安市境内的淮河苏北灌溉总渠一线是我国暖温带和亚热带的分界线,因此淮安市兼有南北气候特征,一般说来,苏北灌概总渠以南地区属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以北地区为北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受季风气候影响,四季分明,雨量集中,雨热同季,冬冷夏热,春温多变,秋高气爽,光能充足,热量富裕。   全市年太阳辐射总量在110千卡/平方厘米—119千卡/平方厘米之间,全市分布为北多南少;全市年日照时数在2136小时—2411小时之间,日照时数分布也是北多南少。   全市年平均气温为14.1℃ —14.8℃ ,基本呈南高北低状,受洪泽湖水体影响,在洪泽湖区形成一暖中心。气温年分布以7月最高,l月最低。全市年无霜期一般在210天一225天左右,北短南长,受洪泽湖区水体影响,洪泽县无霜期最长达236天。   全市各地年降水量多年平均在906毫米~l007毫米之间。降水分布特征是南部多于北部,东部多于西部。降水年内变化明显,夏半年降水集中。春夏之交梅子成熟季节多锋面雨,称为“梅雨”或“霉雨”。降水年际分布不均,年降水量最多的年份达1700毫米以上,最少的年份只有500毫米。   全市年平均风速在2.9米/秒~3.6米/秒,以偏东风和西南风为主。   由于气候的过渡性和季风年度强弱不均、进退的早迟,因此淮安市也是气象灾害多发地区。主要气象灾害有:暴雨、洪涝、干旱、寒潮、霜冻、连阴雨、冰雹、热带风暴、龙卷风等。   根据考古发掘和科学研究证实,远古时代的淮安气候比现在还要温润得多。早在新第三纪,市境西部的丘岗地区还是海滨陆地,是古脊椎动物的乐园,这里的古生物化石异常丰富,被国内外考古学家誉为“化石宝库”。
编辑本段资源
土地资源
  淮安市属黄淮平原和江淮平原,陆地总面积892万公顷。全市土地资源类型比较丰富,除了缺少园地中的橡胶园、牧草地中的人工草地、水域中的冰川和永久积雪,其他土地利用类型均有分布。耕地和水域是主要地类,面积较大。2003年末,全市实有耕地面积39.28万公顷,其中,水田25.90万公顷。此外,全市还有可供开发的黄河故道和其他河湖滩地近7万公顷。水域面积31.26万公顷。   全市耕地分为水田、早地、望天田、水浇地和菜地等5类,其中水田比重最大,占三分之二。耕地土壤主要为水稻土类、潮土类、砂语黑土类、黄棕壤土类、基性岩土类、石灰岩土类。土壤质量较差,有机质含量低,一般不足0.2%,PH值7~8之间。由于灌溉条件优良,风调雨顺之年,全市大部分耕地仍可高产稳产。   水域遍布全市各地,除清河区外,各县区水域面积占辖区面积比重均超过19%,洪泽县高达58%。全市水域分河流水面、湖泊水面、水库水面、坑塘水面、苇地、滩涂和沟渠。   林地主要分布在盱眙县丘陵地区,牧草地也几乎全部在盱眙县境内。
矿产资源
  淮安市矿产资源较为丰富,分布相对集中。能源矿产资源有金湖县、洪泽县的石油和天然气,洪泽县老子山的地热。非金属矿产资源丰富,品种多,有盱眙县的凹凸棒石粘土、玄武岩、白云岩;楚州区、清浦区、淮阴区的岩盐;洪泽县、淮阴区的芒硝等。其中,盱眙县凹凸棒石粘土探明储量2.72亿吨,远景储量达5亿吨,占全国总储量的65%~70%,占全球总储量的近50%;岩盐资源探明储量1350亿吨(不包括洪泽湖底),居世界首位,且品位高、埋藏浅、品质优,盐层厚度达100米~200米,卤水浓度在300克/立升~320克/立升之间,适宜大规模开发利用;淮安拥有华东最大的无水芒硝矿,已探明芒硝储量达20亿吨。
编辑本段风土人情
  淮安(现楚州)河下都天庙于农历五月十六日出会,俗称大都天会。相传都天大帝是唐代开元进士张巡,安史之乱时坚守睢阳,至死不屈,后人仰其忠义,各地立庙奉祀。都天大帝飞巡之日,神像坐8人绿纱敞轿,前头鸣锣开道,后随两排“肃静”、“回避”肩牌、虎头牌和街牌,接着是各业的班会执事。有新增的南北货业的“宝安”,家具业的“锲安”,茶馓业的“新安”,泥瓦业的“成安”和木匠业的“福安”等班会。神轿前,五班六房,排列金瓜铖斧等仪仗执事,并有瘟船沿途收灾。轿后高举青罗伞盖,前护后拥,状极威严。执事中亭台伞扇,台阁秋千花船?胸挂金表,躯干矗直,耸立于大人肩上,威风凛凛。还有以昂贵的玉器珍玩,制成精巧玲珑的花担,让健壮熟练的少年挑着,伴以闹钟铃铃之声,双手叉腰,行步如飞,让人惊叹。都天神像出巡,途经三城内外。由琵琶刘巷过花巷,转人茶巷,经估衣街、二帝阁,沿新城,穿联城,进北门至五神庙登坛,然后出西门经湖嘴大街回銮。回銮时,神轿必须从庙南允台楼下不偏不倚地穿门而进,经庙前广场径趋大殿。神轿抬到大殿台阶前,突然急转弯,使轿门转向朝南,然后直奔神座,平稳地将神像置于原地。   河下的河北都天庙会于农历五月二十六出会,俗称小都天会。班会执事规模稍小于河下都天会,但增添了搬运业的“隆安”、纺织业的“财安”、腌切业的“鲁安”和盐碱业的“民安”等班会。执事主要有香伞、玻璃伞、珍珠伞、样桥、龙亭、玉器亭、楠木亭、降香炉亭和万寿山亭等。尤多民间文娱节目。文娱节目中,以陈庄和王庄的高跷会最为有名。木跷高约8尺,绑于腿上,身着戏装,或为八仙,或为杨家将,或为雷万春和南霁云等。其特技表演为打飞脚。即一脚着地,一脚飞起,离地丈余,难度极大。都天神像上午9时起坛出宫,经小市口到达程公桥。程公桥为石桥,台阶数十层,足踏高跷,上桥下桥,必须手扶竹竿。技艺高超者竟徒手稳步而过,令人瞠目结舌。又有花鼓会,与会者足登木跷,高二三尺,由8人或10人扮成“梁山伯与祝英台”、“老渔翁捉鱼”、“花和尚拐老婆”等戏。领头一人,涂红脸,扎抹额,颈挂大串佛珠,扮作武松,手执两根短棒,相互敲击,声音忽慢忽快,并有锣鼓伴奏。众人随棒声鼓点的节奏舞蹈,作跌叉、抢背等表演。高晓会和花鼓会所经之处,殷实商铺多放鞭炮迎接。待其献技以后,则犒赏茶食两包,此外,还有黑叫驴、跑旱船、大补缸和蛤蜊精等节目。又有手捧画眉笼、反穿皮马褂、头戴破笠的假四老爷,侧坐于两人肩抬的竹械上,以尿壶当酒壶,作饮酒的样子,以滑稽可笑逗引观众。都天神轿经过程公桥,从石工头转人花巷,由湖嘴上运河大堤,进西门,出东门,沿涧河到下关关帝庙登坛,然后回銮进殿。   河下和河北的都天会有时在东岳会前举行,会期为农历四月中、下旬。车桥于农历四月二十日出都天会。都天大帝出巡之时,仪仗执事规模也较大。据考证,河下和清江一带的都天庙会系明清之际由徽州盐商兴起。抗日战争爆发后,都天庙再未出会。
编辑本段行政区划
  2005年,淮安市辖4个市辖区、4个县。   淮安市 面积8962平方千米,人口523万人(2004年)。   清河区 面积 134平方千米,人口 32万人。邮政编码223001。区人民政府驻北京北路103号   清浦区 面积 293平方千米,人口 32万人。邮政编码223002。区人民政府驻西安路。   楚州区 面积1439平方千米,人口119万人。邮政编码223200。区人民政府驻淮城镇。   淮阴区 面积1264平方千米,人口 87万人。邮政编码223300。区人民政府驻王营镇。   金湖县 面积 737平方千米,人口 36万人。邮政编码211600。县人民政府驻黎城镇。   盱眙县 面积2430平方千米,人口 74万人。邮政编码211700。县人民政府驻盱城镇。   洪泽县 面积1009平方千米,人口 39万人。邮政编码223100。县人民政府驻高良涧镇。   涟水县 面积1656平方千米,人口104万人。邮政编码223400。县人民政府驻涟城镇。   淮安经济开发区成立于1992年,1993年10月经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成为省级开发区。现辖钵池、徐杨两个乡和东湖、广州路、新港、枚乘路四个办事处,行政管辖面积8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8万人。开发区紧依老市区东侧,位于淮安城区未来发展的中心区域。东接楚州区,西邻清河区,南与清浦区隔河相望,北与淮阴区接壤;京沪高速公路与京杭大运河把开发区相挟,同三高速、宁连高速在开发区内交汇;沿海交通大动脉新长铁路淮安站和淮安新港码头均在开发区境内。   作为产业转移的集聚区、综合开发的先导区、机制创新的试验区, 近几年来,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开发区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综合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吸引了来自美国、澳大利亚、日本、韩国、新西兰、比利时、新加坡和香港、台湾等15个国家和地区的客商在区内投资兴业,2006年,世界500强台湾鸿海集团旗下的富士康科技集团正式与我区签订投资协议,投资不少于10亿美元,计划用5年时间在淮安经济开发区建设富士康淮安科技城。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