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地理环境

如题所述

保护区为半湿润区域, 区内相对湿度稳定。鄱阳湖,古称彭蠡、彭泽,是中国最大的淡水湖,为赣江、抚河、信江、饶河和修水五大河流的汇集处。分南北两湖,南北长 170km,东西宽 50~70km,湖水北经九江注入长江。湖区受修河水系和赣江水系影响,水位存在着明显的季节性变化。每年的 10 月至次年 3 月是枯水季节,这时水面仅有 500k㎡,低水位仅13m,晚冬最低水位时湖水仅 0.2~0.8m,形成大大小小9个独立的季节性湖泊及湖滩草地,暴露出来的湖底,形成旷如平野的泥滩和草洲;4~9 月是丰水季节,水面约 3000k㎡,最高水位达海拔 21m,9 个湖泊与鄱阳湖连成一片,融为一体,形成鄱阳湖水一片汪洋,具水乡泽国的景观。因此,人们经常用“枯水一线,丰水一片”来形容鄱阳湖的水位变化景观。鄱阳湖具有典型湿地的特点,按成因和分布主要有潮间带滩涂和入湖三角洲形成的湖岸湿地;季节性漫滩与泛滥洼地形成的河流湿地;水位消落区滩地与入湖三角洲形成的湖泊湿地。鄱阳湖湿地面积(即水位消落区及其邻近浅水区)逾 2500k㎡,占鄱阳湖面积的78%。
9 个湖均处在赣江西支、修河尾闾入湖洲前缘,其水文特征受赣江西支、修河及鄱阳湖水文情势的三重影响。保护区水位与鄱阳湖水位的年内变化趋势一致,月平均水位 7 月最高,其次是 8 月;1 月最低,12 月次之。赣江吴城站历年最高水位 22.29m,历年最低水位10.46m。都昌站历年最高水位 21.78m,历年最低水位 8.84m。赣江吴城站和鄱阳湖都昌站的年最高水位一般出现在 5~9 月。两站的年最低水位为 10.46~12.61m 和 8.84~11.63m,多年平均值分别为 11.34m 和 9.77m,一般出现在12月至次年3月。
鄱阳湖区平均水温 18.3℃,比平均气温偏高1.2℃。历年极端最低水温0℃,极端最高水温 37.8℃。月平均水温 8 月为最高,1 月最低,年较差21.8~26.0℃,平均24.3℃。在汛期, 保护区的湖泊与草洲被洪水淹没,与大鄱阳湖融为一体,湖流以吞吐流为主。其中中低水位期以重力型湖流为主,中高水位期以顶托型湖流为主,也经常出现倒灌型湖流,顶托型湖流的流向与重力型湖流基本相同。赣江西支和修河是鄱阳湖各入湖河流中含沙量较大者,年输沙量分别为 284.0 万吨和 224.6 万吨(包括悬移质和推移质) 。湖水含沙量随水位的变化而改变,两者关系密切。保护区是鄱阳湖泥沙淤积较严重的区域。赣江西支尾闾河床平均每年约淤高 20mm,自然堤淤高速度相对慢些,平均每年约淤积 10~15mm,自然湖堤内的洼地泥沙淤积速度很慢,均在 1.5mm/年以下。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