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曾是农民,为何只剥削农民而不剥削士大夫和工商业?

如题所述

朱元璋虽说是一个“心狠手辣”“做事果决”之人,但是对农民其实也算不错的,对那那些士大夫更是“不屑一顾”,对于工商业等地主、财团更是相对的打击力度比较大。

士大夫

首先我们搞清楚一些问题再来解答。首先朱元璋是农民出身,这个众所周知,不可否认。富人、商贾就是一些做生意的人,可能大家对士大夫是不怎么了解。

士大夫就是中国古代对于社会上的士人和官吏之统称,始于战国时代,就比如刘邦的曾祖父刘清就是战国末期魏国的大夫。

士大夫群体是国家政治的直接参与者,也是社会上文化、艺术的创造者、传承者。正因士大夫也是官吏,政治是这个群体的第一要务。

但又因为在古代不能人人都能上学的,这些人也能是有限的文化人,古代的文学、书法、绘画、篆刻、古董收藏等文化也是由士大夫群体创造和继承。士大夫说白了就是当官的。

朱元璋对士大夫群体是怎么样的?

此时我们来看,朱元璋会对当官的、有文化人客气吗?看看《明史》我们也知道,朱元璋对于当官的和有文化人是不会留情的。从明初的四大案也能看出,开国功勋照样是“狡兔死、走狗烹”的下场。而文化人,朱元璋时期洪武年间,接连不断出现的文字狱,我们也能窥探一二。

当时官员和士生的文章一不小心就出了问题,因为朱元璋常常怀疑他们再文章中讥讪自己。文字狱的血腥味,使大批文人学士吓得胆战心惊。

朱元璋本身文化水平就有限,造成了落差,就使得朱元璋对文化人有一种“有色眼镜”来看待。朱元璋对文字特别敏感,疑心非常重。对贼、寇、秃之类的字眼有异乎寻常的敏感,总怀疑别人在骂他,进而杀人。

举例如下:

著名的当属徐一夔祝贺朱元璋即位的贺表。

杭州教授徐一夔贺表中有“光天之下,天生圣人,为世作则”,朱元璋大怒:“‘光’意思是没有头发,‘生’与‘僧’同音,意思是骂我做过和尚。‘则’与‘贼’音近,意思是我做过造反的贼。”于是杀了徐一夔。

其它案例还有:

翰林编修高启作诗:“小犬隔墙空吠影,夜深宫禁有谁来?”被腰斩。 御史张尚礼作诗:“梦中正得君王宠,却被黄鹂叫一声!”下狱死。 佥事陈养浩作诗:“城南有安妇,夜夜哭征夫”,被投入水中溺死。 北平府学训导赵伯宁作《长寿表》中有“垂子孙而作则”,斩。 福州府学训导林伯璟作《贺冬表》中有“仪则天下”,斩。 德安府学训导吴宪作《贺立太孙表》中有“天下有道”,“道”与“盗”同,斩。

从上诉案列可以看出朱元璋对于士大夫一族根本就不会“放在眼中”,还谈什么剥削不剥削呢,基本是上直接就是死,相当于剥夺终生了。

不过从以上案列也能看出,朱元璋时期的文字狱更加倾向于个人。不同于其它皇帝时期倾向族与族的文字狱。就比如儒家的亚圣孟子,因为民贵君轻的理念,遭到了朱元璋的打压,并把《孟子》做了删减。并把孟子从“神坛”上拉了下来。

从以上种种就可以看出,朱元璋对士大夫可谓是更加的严格,导致当时的官员上朝就和上刑场一样,去了就不知道能不能回的来,每天都是提心吊胆的。文字狱的大兴也是从朱元璋开始的。

朱元璋如何对待富人、商贾的?

接下来再看富人、商贾,我国古代本就是农耕社会,基本上每个王朝都是以农耕为主的小农社会。而朱元璋深知“藏富于民”的道理,所谓的富就是满足百姓的物质生活,吃得饱穿的暖。

要是超越了这个层次,朱元璋就会认为会对王朝的稳定产生威胁,就成了朱元璋的打击的对象了。而农民要想富有只能是经商,做生意,之后成为富人、商贾。这样也就成为朱元璋的打击对象了。

朱元璋对富人、商贾的打击主要有两个办法,强制移民和罗织罪名。

在明朝初期的时候,就下令强制把大批的苏州富人、商贾移民到了朱元璋的老家,更是会用法律的手段来制裁和打击所谓的商人、富贾。

这些商人过的也是不如意,要是稍加不小心就可能被朱元璋法办了。要是有什么的得罪的地方,一旦罪名成立,基本一家也就凉凉了,而富人积累的财产也就充公了。明朝初期对富人、商贾的案例也有不少。许多家族,富人被牵连。

史籍记载:在朱元璋的打击下,三吴地区“豪民巨族,"刬削殆尽”,“一时富室或徙或死,声销影灭,荡然无存”。

也因此导致富人、商贾为躲避朱元璋的打击“被迫”将财富奉献于朝廷,为了散财自保。但是主动贡献也需要会做事才行,不会做事的也没有好下场。比如我们熟知的,明朝江南首富沈万三,沈万三对于朝廷的捐助可谓很多,如捐资修筑都城都有三分之一。

沈万三也不知道怎么想的,明知朱元璋猜疑心很重,还自己搞犒军。这不是明摆着找死吗!犒军可是朝廷干的事,沈万三干了这是把朝廷置于何地呢?

据记载:朱元璋大怒,说:“一个匹夫,居然想犒劳天子之军,这是乱民,应该杀掉!”

之后在马皇后的劝说之下,沈万三最终逃脱了死罪但是也被流放了,所以奉献也要会奉献才行,不会做事也一样没有下场。

好歹经马皇后劝解,将沈流放了事。从以上种种也可以看出朱元璋对于富人、商贾的打击是很大的。工商业也是被朱元璋剥削的厉害。

不过对于工商业的打击对于明朝来说益处还是不少,首先富人的财产被充公,明朝的经济上来了。还加大了官田的数量增加。

朱元璋是如何对待农民的?

在明朝初期出台过不少重农的政策,首先政治地位上商人地位最低,从排列顺序可见:士 农 工 商。在生活上商人可享受的资源受限。那么农民得到的资源就会增多。

对普通老百姓制定的政策就是一切以休养生息为重,以宽和仁爱态度让老百姓增加自身的财富。

朱元璋要求官员要做到廉洁守法,不能贪赃枉法,加重人民负担。又招集流亡农民,开垦荒地,免除三年的劳役和赋税。要求各地驻军屯田垦荒,做到粮食自给。兴修水利,奖励植棉种麻等利民的政策。

可见不能不说出身乡野的朱元璋对农民是有一种朴素的感情的。接下来我们在看两则例子:

有一次朱元璋听到太监和当差的对话。

太监说:上贡的米不好、太粗糙。 当差的说:这个米是经过多道工序挑选出来的,非常辛苦的。要是不收,没法回去向大人交代。 太监说:这些劣质的米怎么能让皇帝吃呢?

之后朱元璋过去了解了事情的原委就把米收下了,并对太监说:这些米都是经过很多人的手一把一把的才挑选出来的,又经过千山万水挑着送来,你怎么还能让人家再挑回去呢?

朱元璋又对当差的差役说:回去告诉你家的大人,不要在劳累农民了,这些米就可以了。以后的税粮教给当地的官仓就可以了。并把一本《教民榜文》交给差役让其脱责。

第二则:朱元璋时期发生了一起上千人的暴动,并且还是在朱元璋的老家凤阳。带头之黄纲和高峰两人最终被官兵擒拿带到了朱元璋的面前。

朱元璋看到是自己家乡之人对自己造反,就感到十分心痛,便问高峰有什么想说的没? 高峰不屑的说道:“你就是朱元璋啊,我跟你一样,活不下去了才造反的,只是没有你的幸运而已。你不过也只是一个农民罢了,这么对同乡之人,真给我们凤阳人长脸了。” 朱元璋大怒,命人押送下去秋后问斩。

朱元璋又问黄纲:“他刚说活不下去是怎么回事?”

黄纲说:“我们一千多人修城,饿死的就有一百多人,还又病死一百多号人,难道这样的日子还有什么生机,还不造反吗?”

朱元璋不由疑惑,户部不是拨下足够的粮饷了。黄纲说道:“两个千户串通,再勾结上官,克扣了一大半,我们只能挨饿。”

朱元璋十分痛心说道:“你们为何不告官?我知道绝对会严惩的。”

黄纲此时说了一句经典话语:“你造反时,为何不告官?”朱元璋一时是哑口无言。

之后朱元璋亲自去查看老家凤阳城的修建过程,发现事情果然如黄纲所言。官员之间相互勾结,贪赃枉法的实情。朱元璋十分愤怒,便让宰相胡惟庸再次彻查此事,严惩不贷。

从以上种种可以看出,朱元璋对农民是不错的。本身朱元璋之前就是一个农民。朱元璋的内心是非常的了解民间疾苦,知道老百姓的不容易,他们需要什么。

朱元璋登基后的很多决定都会站在老百姓的位置上去考虑和做决定。也出台了许多利民的政策。

朱元璋还对所有的臣子宣布:“休养生息的道理在于政策要宽和的体现仁爱,但是不给老百姓的实际好处笼统的说宽和仁爱是没有好处的,一定要落实的好处。”

结语:

朱元璋在位时期,朱元璋整治贪官污吏。并且颁发了许多有利于百姓的政策。朱元璋是农民皇帝,所以朱元璋知道百姓究竟需要什么,所以朱元璋颁发的一些政策对于百姓来说都是不错的。虽然朱元璋也做过许多错事,但是朱元璋在位时期百姓们的生活过的是安居乐业的。

文/历史紫陌阁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我是紫陌,欢迎大家的关注和支持。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