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理解小学数学的性质

如题所述

小学数学的性质见解如下:

小学数学学科知识内容的特定性

1、小学数学学科的内容选择要反映社会的需要、数学的特点,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2、小学数学学科内容的设计、组织与呈现方式,必须考虑哪些数学知识对小学生的生活以及今后的进一步学习是必需的?怎样的组织结构符合小学生的经验积累与能力成长而又不破坏数科学原有的结构特征?怎样的呈现方式学生能够接受而又不违背数学自身的科学性?


小学数学学科逻辑结构的双重性

1、数学学科的逻辑结构具有显示科学内在逻辑性和适应学生心理发展逻辑性的双重特点。一方面,数学科学的形成与发展是建立在严密的逻辑推理上的,数学学科源于数学科学,数学课程从产生开始就显示出学科之间很强的逻辑性,往往前面阶段学习的知识是后面学习的基础,而后面的学习又是前面的发展。

如认识“整数”是认识“小数”的基础,而对“小数”认识又为进一步理解“十进制位值制”奠定了基础。

2、另一方面,数学学科是依附受教育对象的特点而存在的,小学数学学科知识在遵循内在逻辑的同时,还必须遵循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例如:虽然分数的产生先于小数,但由于儿童的认知和生活经验,所以小学数学课程设计中,应让儿童先认识小数,后认识分数。


小学数学学科内容呈现的直观性、现实性

1、小学学科课程的数学,更多的是以实际的直观演示和具体的事例归纳的方式呈现在我们面前。例如,对于“圆”,作为小学学科课程的数学,是采用呈圆形的物体表面以及让学生尝试画圆的直观方式呈现的。

2、弗赖登塔尔认为数学源于现实、存在于现实,并应用于现实,每个学生有各自不同的数学现实。这些“现实”是小学数学课程的起点,也是儿童获得数学学习活动与生活实践的节点。小学数学学科内容的呈现应该是现实的,尤其要贴近学生的生活现实,使学生体会数学与社会的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增强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数学的信心。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