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巳节与寒食节,清明节有什么关系

如题所述

  上巳节与寒食节、清明节没有关系。
  农历三月三,在我国源远流长的传统中,是古老而有故事的上巳节。
  上巳,是指以干支纪日的历法中的夏历三月的第一个巳日,故又有三巳、元巳之别称。最初上巳节这天人们到水边洗澡、冠沐,希望洗掉往年不好的晦气,祈求在新的一年里有个好的兆头,称为“修禊”。比如《论语》中就有描写上巳节:“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到了汉代和三国时期,上巳节被定为节日。
  传说三月三那天,众人手持兰草在水边举行祭礼活动,参加和观看祓禊,成为古人约会的好机会。《周礼.媒氏》记载:“仲春之月,令会男女,于是时也,奔者不禁。”也就是说,这一天,父母和官府都不会阻拦未婚男女相会,互结情好。因此,青年男女都喜欢在这天春游踏青,谈情说爱。杜甫的《丽人行》说:“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三月初三,桃之夭夭,比起七夕来,上巳节更像是中国古代的情人节。
  只是宋代以后,理学盛行,礼教渐趋森严,上巳节的风俗才渐渐衰微。
  可能很多人不知道,三月三上巳节,还衍生出了很多众所周知的精彩故事呢。
  比如,传说农历三月三是王母娘娘的生辰,这天也是她开蟠桃会的日子。在《西游记》中,就是因为王母娘娘的蟠桃会没有邀请孙悟空,于是,后果很严重……孙悟空一怒之下大闹蟠桃会,把天宫扰得鸡犬不宁。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6-04-26

    上巳:

旧俗以此日在水边洗濯污垢,祭祀祖先,叫做祓禊、修禊。魏晋以后把上巳节固定为阴历三月三日,此后便成了水边饮宴、郊外游春的节日。但有时仍以巳日为上巳节,不固定为三月三日。《兰亭集序》“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提到了本节日。

 

    寒食节

介子推立大功而不求利禄,与母亲归隐绵山,晋文公为了迫其出山相见而下令放火烧山,介子推坚决不出山、最终被火焚而死。临死前写下诗歌“劝君清明复清明。”嘱咐晋文公廉明。后来晋文公非常愧疚,为纪念介子推,每年此日举国禁烟火,只吃冷食。于是叫“寒食节”。

 

    清明节

继续上文介子推。为了纪念介子推,不辜负他的嘱托,第二天,晋文公立此日为清明节,祭拜介子推,时时提醒自己清明为政。

 

这三个节日基本上是连续的三天(阴历三月初,阳历四月初),甚至有重合日期的时候。后来人们到现代就过乱了,上巳也基本失传了。于是在清明节之际把所有的习俗都一块过了。

 

于是就成了:

沐浴、踏青——上巳

禁火、冷食——寒食

祭祖、扫墓——清明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