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吨的泸定桥,十三条铁链连接12164个铁环,古代是如何架起来的?

如题所述

工农红军长征时期,曾飞夺泸定桥,从而打开了红军北上抗日的通道,泸定桥自此闻名。飞度泸定桥因十分惊心动魄,被誉为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一个战争奇迹,当时红军以二十二名战士为突击队,冒着敌人的机枪扫射,踩着铁链在桥上匍匐前进,最终杀死守卫后,强行过河,此后它也因这一历史性事迹成为了我国著名的红色旅游景点。

泸定桥位于四川泸定县大渡河之上,是四川入藏的重要通道。泸定桥没有之前,四川入藏都得渡河通过,这就使得来去一趟耗费的时间相当之长,容易延误事情。比如商业运货什么的阻力就很大。

康熙时期,由于要经常对藏用兵,军队频繁过河就更加不方便了,于是康熙为解决通往藏区路上的不便,下令在大渡河上修建了桥梁,康熙皇帝取“泸水”与“平定”之意,将桥命名为泸定桥,并立御碑于桥头。大渡河原来被叫做“沫水”,康熙错认为其叫“泸水”,“平定”则是平定藏区内的准噶尔之乱。

泸定桥这个铁索桥长达103米,宽3米,铁链确实是用了十三条,十三条铁链由小铁链连为一个整体,其中九条作底链,四条于左右两侧作扶手,还有12164个铁环相扣,所有铁件一起加起来重达四十吨。

泸定桥是由重达四十吨的铁链悬挂于崇山峻岭之上,难度可以说是相当的大,那么当时到底如何修建的呢?

首先是让人将娴熟工匠打造的上吨的铁链,用小船一条一条载到另一头去,但由于铁链太重水流又很湍急,小船很多次都被掀翻了,十分不便利。于是后来来自各地的能工巧匠们想了个办法,采用索渡的原理,用粗竹索用粗绳系于两边,每根竹索上穿上短竹筒,再把铁链系在竹筒上,然后从对岸拉竹筒上的绳索,把竹筒连带铁链拉到对面。

铁链被拉过去后,能工巧匠们又花了很大功夫将铁索拉紧并锚固牢靠,让桥能够承受足够重的压力,保持较强的安全系数。

这项大工程大约花了一年时间彻底完工,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在此后泸定桥也曾氧化锈蚀,发生过断裂,不过后来的人们进行了加工加固,我们如今的铁环应该都是新的了,最老的一批已经都被换掉了。

泸定桥是我国劳动人民辛勤与智慧的结晶,每一个小铁环,都凝聚着人们的血汗,是我国古代桥梁建筑的一个奇迹。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7-13
采用索渡的方法。首先将粗大的竹索系于大渡河的东西两岸,将带有长绳的10多个短竹筒套在竹索上,把铁环固定在竹筒内,安排几个身强力壮的大汉在对面拉动长绳,铁环便随着竹筒缓缓地滑到了对岸。铁索拉紧后,再把它固定在地龙桩上,最后在地龙桩上面压上足够的重量,一条铁链就此完成。300多年过去了,历经风雨的泸定桥仍然屹立不倒,继续发挥着沟通藏汉,造福百姓的作用。
第2个回答  2020-07-13
这座桥是通过索渡的方法来将铁链穿到河的对面的,也就是把粗的竹索系到对面岸上,再在每个竹索上面又穿上短的竹筒,这样慢慢把铁链穿到河的对面的。
第3个回答  2020-07-13
合理利用地形,因地制宜。每个铸造工都必须对自己所造铁环负责,并在自己的铁环打上印章。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