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是什么意思(古,今意)

如题所述

释义:泉水干了,鱼吐沫互相润湿,何不各自到大江大湖里去更自由。比喻一同在困难的处境里,用微薄的力量互相帮助;有时不妨放弃执著以全新的自我迎接世界。

出处:《庄子·内篇·大宗师》

作者:庄子

创作年代:先秦

原文: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翻译:泉水干涸了,鱼就共同困处在陆地上,用湿气相互滋润,用唾沫相互沾湿,就不如在江湖里彼此相忘而自在。

扩展资料

赏析

“相濡以沫”,正是儒家仁义礼智信之隐喻。大道本来是至广至大的,履道之人,物各逍遥,人我两忘,就像鱼儿游在江湖之中,互相并不相知相识,更用不着仁义礼智信来维系,这本是人们生活的最理想状态。

然而一旦淳风散去,人们混沌无知、无著无染、自满自足的状态被打破,是非则立,是非一立,仁义便起。庄子所言鱼失水而后濡沫,暗喻人类失道德而后仁义。仁义虽然看上去很好,但提示人类其实也正处于危险的境地,如鱼处干涸之地。背道愈远,愈需大倡仁义。

相濡以沫,仿若谁也离不开谁,虽然如此之“紧”,但只要适应了也可以感到幸福;相忘于江湖,为了自由,一个人的自由并不轻松,俩人的自由来之不易,更多人的自由难上加难,所有人的自由只是个乌托邦。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6-24
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此句源自《庄子*内篇*大宗师》:"泉涸,鱼相处于陆,相嘘(左"口"右"句")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与其誉尧而非桀也,不如两忘而化其道。"
直译这一段大概是这样的:泉水干了后,鱼儿们一同困在陆地上,互相呼吸着口中的湿气,互相用口中的唾沫湿润着对方,(即便如此)还不如在江湖中相互忘记。与其赞誉尧而誊骂桀,到不如把二者都忘掉同化于大道。看样子庄周说的很明白,其实即使濒临绝灭但仍相守在一起的鱼儿并不比尽管放弃坚守但可以游乐于江湖的鱼儿高尚或者值得敬佩到哪里去。就如同所谓人世间的好坏一样,其实原本是没有什么分别的,只要你顺其自然,或无为或无所不为,一样可以殊途同归证于大道。其实,孔子的一段话倒是可以作为注解—孔子曰:"鱼相造乎水,人相造乎道。相造乎水者,穿池以养给;相造乎道者,无事而生定。故曰:鱼相忘于江湖,人相忘乎道术。"于是,庄子的所谓"相忘于江湖"的含义已经昭然若揭了,于是也呼应了他的名言:"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矣。已而为之者,殆而已矣(齐物论)"。
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泉水干枯了,两条相爱的鱼呆在了陆地上,它们只有互相哈气湿润对方,但是像这样苟延残喘的生活,还不如在江湖中互相忘却的好。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12-16
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此句源自《庄子*内篇*大宗师》:"泉涸,鱼相处于陆,相嘘(左"口"右"句")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与其誉尧而非桀也,不如两忘而化其道。" 直译这一段大概是这样的:泉水干了后,鱼儿们一同困在陆地上,互相呼吸着口中的湿气,互相用口中的唾沫湿润着对方,(即便如此)还不如在江湖中相互忘记。与其赞誉尧而誊骂桀,到不如把二者都忘掉同化于大道。看样子庄周说的很明白,其实即使濒临绝灭但仍相守在一起的鱼儿并不比尽管放弃坚守但可以游乐于江湖的鱼儿高尚或者值得敬佩到哪里去。就如同所谓人世间的好坏一样,其实原本是没有什么分别的,只要你顺其自然,或无为或无所不为,一样可以殊途同归证于大道。其实,孔子的一段话倒是可以作为注解—孔子曰:"鱼相造乎水,人相造乎道。相造乎水者,穿池以养给;相造乎道者,无事而生定。故曰:鱼相忘于江湖,人相忘乎道术。"于是,庄子的所谓"相忘于江湖"的含义已经昭然若揭了,于是也呼应了他的名言:"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矣。已而为之者,殆而已矣(齐物论)"。 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泉水干枯了,两条相爱的鱼呆在了陆地上,它们只有互相哈气湿润对方,但是像这样苟延残喘的生活,还不如在江湖中互相忘却的好。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