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的意思?

rt

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是 一个汉语成语,意思是泉水干了,鱼吐沫互相润湿,何不各自到大江大湖里去更自由。比喻一同在困难的处境里,用微薄的力量互相帮助;有时不妨放弃执著以全新的自我迎接世界。

出处:出自《庄子·内篇·大宗师》及《庄子·外篇·天运》。

《庄子·内篇·大宗师》原文节选:

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与其誉尧而非桀也,不如两忘而化其道。

白话释义:

泉水干涸了,鱼儿困在陆地上相互依偎,互相大口出气来取得一点湿气,以唾沫相互润湿,不如在江湖里彼此相忘而自在。与其赞誉唐尧的圣明而非议夏桀的暴虐,不如把他们都忘掉而融化混同于“道”。大地把我的形体托载,并且用生存来劳苦我,用衰老来闲适我,用死亡来安息我。所以,把我的存在看作好事的,也就因此而可以把我的死亡看作是好事。

《庄子·天运》原文节选:

“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白话释义:

泉干涸了,鱼共同困处在陆地上,用湿气来相互滋润,用唾沫相互沾湿,不如在江湖里彼此相忘而自在。但是在现实中,鱼是不可能出现相濡以沫的。


扩展资料

相濡以沫原文:

死生,命也,其有夜旦之常,天也。人之有所不得与,皆物之情也。彼特以天为父,而身犹爱之,而况其卓乎!人特以有君为愈乎己,而身犹死之,而况其真乎!

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与其誉尧而非桀也,不如两忘而化其道。夫大块载我以形,劳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故善吾生者,乃所以善吾死也。

原文释义:

死和生均非人为之力所能安排,犹如黑夜和白天交替那样永恒地变化,完全出于自然。有些事情人是不可能参与和干预的,这都是事物自身变化的实情。人们总是把天看作生命之父,而且终身爱戴它,何况那特立高超的“道”呢!

人们还总认为国君是一定超越自己的,而且终身愿为国君效死,又何况应该宗为大师的“道”呢?泉水干涸了,鱼儿困在陆地上相互依偎,互相大口出气来取得一点湿气,以唾沫相互润湿使得彼此得以继续生存,不如忘记彼此的存在,自由的在江湖之中畅游。

与其赞誉唐尧的圣明而非议夏桀的暴虐,不如把他们都忘掉而融化混同于“道”。大自然把我的形体托载,并且用生存来劳苦我,用衰老来闲适我,用死亡来安息我。所以,把我的存在看作好事的,也就因这一同样的原因而可以把我的死亡看作是好事。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4-05
《庄子·大宗师》,原文“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与其誉尧而非桀也,不如两忘而化其道


“相濡以沫”长久以来当做了爱情美好的代名词,人们总是只看见了美好的开头,广为赞扬逆境中的互助,却很少有人看完故事后面。两条鱼最终也各自东西,它们相别于江湖,一条鱼是否还怀念另一条,已经无从考证。它们是不是还记得有那么一个时候,困在车辙里面。
不知道故事后面的,或者说,不愿意读故事后面的,都只是对美好的向往罢了。善良的人。
看来庄子并不喜欢相濡以沫,相濡以沫不过是特殊场景下的特殊事件。
注意
是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原文为“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与其誉尧而非桀也,不如两忘而化其道


原意是,
「泉水乾涸了,
两条鱼为了生存,
彼此用嘴里的湿气来喂对方,
苟延残喘。但与其在死亡边缘才这样互相扶持,
还不如大家安安定定的回到大海,
互不相识的来得好
电影《江湖》的意思也一样,
指人们与其「患难见真情」,
还不如根本无情,
在安定的生活中各不相帮
(不必互相帮助,
因为无此需要)
,
无风无浪才好......
至于那些无事生非、本已得享平淡恬静,
却仍不安份的人,
便更相形见拙,
不堪一提了
“相濡以沫”,或许令人感动;而“相忘于江湖”则是另一种境界,选择放弃强烈的感情来换取平稳的生活。
这或许需要更大的坦荡、更淡泊的心境吧。
第2个回答  2008-11-27
“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与其誉尧而非桀也,不如两忘而化其道。”

一、 出处:
——《庄子•内篇•大宗师第六》

【原文】
“ 死生,命也,其有夜旦之常,天也。人之有所不得与,皆物之情也。彼特以天为父,而身犹爱之,而况其卓乎,人特以有君为愈乎己,而身犹死之,而况其真乎?
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呵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与其誉尧而非桀也,不如两忘而化其道。夫大块载我以形,劳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故善吾生者,乃所以善吾死也。”
【译文】
死生是天命,人世有夜昼的永恒是自然。人对此不能参与其中,这都是事物的常情。那人只把天当作父亲,还终身很爱戴它,何况那卓越的真人呢?人们只认为国君胜过自己,还终身很情愿为他去死,何况那真人呢?
水源干枯了,鱼儿一起在陆地上,用湿气互相呼吸,用口沫互相沾湿,还不如在江湖里互相忘掉。与其称颂尧而谴责桀,不如把两者忘掉来归化那道。天地赋予形体让我承受,赋予生命让我劳累,赋予衰老让我安逸,赋予死亡让我安息。所以把自己活着看作是乐事,也就是把自己死去看作是乐事了。
二、典故相关:
同样的思想也表现在《庄子》“应帝王”中关于“浑沌”的寓言:
“南海之帝为儵,北海之帝为忽,中央之帝为浑沌。儵与忽时相与遇于浑沌之地,浑沌待之甚善。儵与忽谋报浑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此独无有,尝试凿之。’日凿一窍,七日而浑沌死”。
寓意是指,自然而然的东西在人工雕凿下,势必失去它们的生命。所以很多东西,如其强求,不如顺其自然。
三、庄子其意:
庄子是一个洒脱的人。庄子的意思其实是说,与其两人身处困境,相濡以沫,相扶前行,不如大家都开开心心,没有身入困境,也彼此从来不曾认识对方。

四、解释:
现代人 说这话话,中心在“相忘”。意指,如其在一起苦苦厮守,相恋相羁绊,不如就这样洒脱的告别,彼此相忘。
(这句话可以表达很丰富的感情:留恋,释怀,惜别,惆怅,诀别,绝然,当然也许是逃避…… )

也常用在普通朋友间,同常指和陌生人邂逅后,不必再联系,就此相忘,两不牵挂!

(这样的朋友邂逅,通常是一见如故,英雄相惜,相见恨晚,但又不得不匆匆告别,天涯相隔。既然不能相见,牵挂和思念也只是徒增痛苦,所以“不如相忘于江湖” .各自在各自的世界继续生活。 )
第3个回答  2019-10-17
这句话大体上的意思就是说,鱼干在那里,虽然它没有水了,但靠互相之间舔着却还能活,但是庄子先生说,不如让他们在自由的世界里相忘却,他后面还有一句话:“与其誉尧而非桀也,不如两忘而化其道”,意思就是说,与其我们去夸尧舜禹好,说夏桀商纣不好,不如把他们的是非都忘掉,把他们所做的事情都化在大道里。因此往大了说是大的境界把一切都淡掉掉,往小了说,用我们的世俗语言来讲就是说,没有是非,没有什么东西是一定好,也没有什么东西是一定坏。
这是庄子对道德规范的鄙视。
相濡以沫是道德行为,但造成泉水干了局面的正是道德,人们用它来作为争夺的理由和武器。所谓“周孔孤行,易道复晦。”
所以,理想的社会是“相忘于江湖”,谁也不管谁,不要用仁义道德把人分成三五九等,并以此作为分配江湖水的标准,自然也就没有争斗了。这样大家平等地共享资源,江湖水自然不会分成你家的,我家的,自然充足。
马克思也说:人类交换的起源就是因为有了对财产的私人占有。
私人占有的本质是满足权力欲望。所谓名利是孪生兄弟,仁义道德是他们的母亲。
第4个回答  2019-08-20
语出自《庄子·大宗师》,原文“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与其誉尧而非桀也,不如两忘而化其道


两条鱼被困在车辙里面,为了生存,两条小鱼彼此用嘴里的湿气来喂对方。
这样的情景也许令人感动,但是,
这样的生存环境并不是正常的,甚至是无奈的。对于鱼儿而言,最理想的情况是,海水终于漫上来,两条鱼也终于要回到属于它们自己的天地,最后,他们,相忘于江湖。在自己最适宜的地方,快乐的生活,忘记对方,也忘记那段相濡以沫的生活。
能够忘记的鱼,或许是最快乐的。而如果有其中一条鱼不能忘记呢?
对于人,对于感情或许也是如此吧。
相濡以沫,有时是为了生存的必要或是无奈。
“相濡以沫”,或许令人感动;而“相忘于江湖”则是一种境界,或许更需要坦荡、淡泊的心境吧。
能够忘记,能够放弃,也是一种幸福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