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惧死亡的原因

如题所述

佛法认为,首先是人们在死亡问题上存有断见。断见就是认为人死了以后一切都没有了,都归于幻灭。这种断灭论使人变得非常的现实:既然人死后一切金钱财富、名利权势都将丧失,那么能抓住的只有是眼前的享受。在这种心态的驱使下,如果这个人好吃,就要想方设法尝遍天下的美食;如果这个人重名声,就会不惜代价地追求美名;如果这个人喜欢权势,就会不择手段地争夺。我们仔细观察社会,这种人大有人在。断见给人一种非常大的压迫感,促使人们陷于对现实生活无休止的争夺。每个人都清楚,生命只有一次,所以必须好好把握,否则将会招致终身遗憾。这种否定死亡的观点,不仅给个人造成了很大的压力,甚至还影响到了整个地球。人们做什么事情没有长远目标,只顾眼前利益,比如砍伐森林、填湖造田,最后还是人类自食苦果。虽然当今社会器物的发明与创造日新月异,政法制度日臻严密,但是文明与野蛮仍然是并驾齐驱,光明与黑暗仍然是平分秋色,造成这一状况的原因,也就是对死亡的断见论。其次,生命的脆弱以及无常的迅速,也是造成世人对死亡恐惧的一个重要原因。我们生活在地球上,各种天灾人祸对生命很容易造成危害。特别是当今人类面临的灾难非常多。比方说环境污染、水资源缺乏、恶性病的流行以及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制造与蔓延、放射性元素的扩散,还有社会治安的恶化、交通事故频繁发生,我们只要环顾世界,这些现象随时随处可见,生命就是这么脆弱。所谓人生无常。无常是什么呢?我们一般不会意识到这个无常,但事实上任何生命从出生开始就一步步走向死亡。北京一家临终关怀医院院长说过这样一句话,人的生命就像一条射线,人的寿命如能活到一百岁,也就是三万六千五百天,那么从出生的那天起,生命就进入一种倒计时的状态。对于这个状况,很多人有一种掩耳盗铃的心态。我们上晚课的时候,有一段普贤菩萨的警众偈说得非常好:“是日已过,命亦随减”。年轻人往往把自己的生命想象成处在一种无限期的状态当中,以为来日方长,这是错误的。《投胎经》讲人的寿命如果保养得好可以活过百年。即便如此,也是非常短暂的生命。随着时光流逝,一个天真烂漫的小孩不知不觉就变成了青年,变成了壮年,乃至变成老年。时间过得非常快,有一首诗中说得好:“岁岁年年花相似,年年岁岁人不同”。佛法把人的寿命比做行云流水,比做朝露,可以说是恰如其分。第三个原因人们不了解死亡,不知道死亡后往哪里去。清朝有一才子名金圣叹,因修祖庙被处以极刑,他对死亡看得非常潇洒。他说,砍头是最痛的事情,一刀砍下又是最快的事情,想不到这二者他都得到了。临刑前他还对他的儿子说,豆腐干配花生米吃起来跟火腿一样的味道。看来很潇洒,但就在临刑前的一刹那,过去砍头之前要敲三通鼓,就在三通鼓敲完了的一刹那,他吟了一首诗:“锣鼓三通响,西山日已斜;黄泉无客栈,今宵落谁家?”可见他还是恐惧,因为他不知道死了以后往哪里去。死亡并非终点人死后到底是不是什么都没有了?佛法告诉我们死亡并非终点,生和死是一个整体,死亡是另一期生命的开始,也是反映生命整体意义上的一面镜子。实在说来,没有一个人不曾经死而复生过,每个人在转生到这个世界上之前,不知道死过多少遍了。所以我们所谓的诞生只不过是死亡的反面而已,就像一枚硬币的正、反两面。或者像大门,从外面看是入口,从里面看是出口。死亡到底是怎么一回事,过程和感受又是如何?从佛法看,我们的生命是由一系列连续不断的意识构成的。最初的一个境界是生有意识,最后的一个境界是死亡意识,在两者之间有一个境界,叫做中阴,是一个由旧变新的境界。它是由极微薄的四大和合而成,知觉力是活人的7倍,记忆力是活人的9倍,状貌类似于生前的肉身,身高大约相当于5、6岁的小孩,有黑白两色,以香气为食。我们凡夫的肉眼看不到它。人刚刚死亡之后的头几个星期中,中阴身有自己是男人或者女人的印象,一开始并不知道自己死了,看到家里的亲人,会试着和他们讲话,或者摸他们的肩膀,但是想尽了办法也不能引起他们的注意,这时中阴身会难过。由于业力的缘故,中阴身没办法保持不动,只要一起念头,马上就不停地飘动,非常地惶恐,想方设法去寻找庇护所。在中阴身的前21天,亡者有强烈的前世印象,那么亲人帮助死去的人,在七七四十九天之内为死者助念、行善、做佛事,死者会得到利益。中阴身一般是49天,有长有短,直到与未来的父母亲产生业缘。但有两种人不需要在中阴身等待,他们业力的强度可以把他们立刻吹到下一世,哪两类人呢?一种是生前行大善,他们的心识里已经有良好的基础,所以可以直接转生到善道;第二种是大恶,生前造恶业太多太重,死后迅速堕入三恶道。中阴身完全暴露在习气业力之下,所以不管是活着也好,进入中阴身状态也好,起决定作用的是我们自己的心。一个正面的念头会把自己带到圣境;一个负面的念头又可以使中阴身处于极大的痛苦之中。所以我们在中阴身阶段所遭遇的一切都逃不了过去思想、语言和行为的影响,不仅在这一世,每个人还要在来世为自己的一切身口意负全部的责任。如果人不在活着的时候修正不良习气,比方说十恶,不让它得到控制而让它摆布你的心,那么中阴身阶段很容易变成习气的牺牲品。首先要正确认识和了解无常。无常是靠不住的,一个人无论权势多大,多么出名,最后都要离开世间。但是一般人容易陷入四颠倒当中。一是常颠倒,认为世间有常,有永恒的事物,这与我们从小接受的教育有密切的关系。比方说爱情是永恒的,作家、艺术家拼命地想创作出永恒的作品,这是一种错误的观点。二是乐颠倒,佛法讲人生是苦,但曾有一位艺术家要创造一个乐教,让人生只有快乐,没有痛苦,这也是一种颠倒。人生虽然有快乐,但是世间所有的快乐都是痛苦的根源,五欲的快乐是无常的。三是我颠倒,人身由四大合和而成,并没有一个实在的主体,但凡夫认为有一个主宰,就是“我”,认假做真。我们想一想,从生下来到现在,这个“我”已经发生了多少变化。比方说我们3年前见过一个孩子,3年后可能就认不出来了。四是净颠倒,很多人认为我们的身心是纯净的,认为只要多行善事就可以了,不需要学佛,不需要宗教,这就是一种净颠倒。凡夫认为身心清净,所以对身心生起贪念执着。这四种颠倒也就是对无常的错误认识。一切事物都有生死。例如眼前的这个杯子,它也有成住坏空,宇宙间的一切都是这样,凡是有形成的就会有消亡。无常是共相,是普遍的,人人都会遭遇。它无所不在,不只是在外在的世界,而且我们的心念、情感都是无常的。《金刚经》里面讲得好:“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它提醒我们事物就像梦幻、泡影、露珠、闪电一样,都是无常的。我们要认识人生的真理,坦然面对死亡,首先就要生起无常的观点。看清无常,死的时候就容易放下;看清无常,生活中就容易突破执着。例如一个很值钱的杯子,不小心打碎了,如果知道无常的道理,就不会过于陷入痛苦的状态。无常是不是很可怕呢?其实万事万物,包括我们人本身的变化并不可怕,如果没有这个无常,痛苦永远是痛苦,快乐永远是永远,那人生就不公平了。众生因为有贪念,才会害怕,才会有痛苦。如果我们希望自己死得安详,那我们首先要学会活得安详,在活着的时候要培育安详。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面对死亡的最后一刻,真正做到坦坦然然。如果我们的生活充满了暴力,我们的心总是被愤怒、嗔恨、恐惧所控制,我们就不可能死得安详。佛陀曾对波斯匿王说:“无常好像一座大山,你所拥有的权势、财富都不能阻挡这座大山从四面八方向你压过来。”所以逃避是徒劳的,而是要一开始就认识到大山会压过来。佛陀谈死与一般人谈死有本质的区别。世间人贪生怕死,态度非常消极,并且是一种无可奈何的等待,谈不上任何对策。佛法教人正视死亡,对死亡要有正确的了解和对待,要充分认识生死规律,做到有备无患。当年佛陀出家就是因为恐惧生老病死,于是出家学道。印光大师为了时时刻刻警醒自己,将“死”字贴在自己的房间里。西方存在主义哲学家海德格尔说:谁以最大的悲观态度看待自己的将来,谁就把改善人类前途的关键掌握在自己手里了。对于死亡这个迟早要面临的事实,佛陀教导我们,早做准备比起那种一谈到死亡惟恐避之不及的态度,甚至是不敢承认、强作达观要积极得多。面对死亡,我们要冷静地反思人生的价值和意义,把对死亡本能的畏惧转为理性的畏惧,由畏惧激发自己产生一种战胜死亡、超越死亡的决心。一个人只有正视死亡,才能够真正做到临死的时候不畏惧死亡、甚至超越死亡。马祖临终时,弟子问他:马大师,今日感觉如何?马祖说:日面佛,月面佛。这暗示了生和死不是对立的。如果能看穿生死不二,自然可以超越死亡。明白了道理以后,我们要在生活中转为一种修养,也就是平时要下的功夫。历史上有许多僧人、居士对待死亡能够走得非常的潇洒,也是靠平时的修养,才能在最后有那样的境界。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3-15

恐惧死亡的原因我觉得,第一,就是人在死亡之前是非常痛苦的。尤其是那些生病死的人。看他们一天到晚疾病缠身。最后在痛苦中失去那种感受,我相信谁都不愿意去遭遇。所以会对死亡感到恐惧,其实就是对死亡的过程的一种恐惧。

第2点就是死亡以后什么都没有了,那么在生前所立下的这些功绩,就没有了就消失了,对你来讲你就无法继续享用你所创造价值的回馈。因此人们会对死亡感到恐惧,因为没有办法在享受。

第3点就是死亡以后会到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因为死亡是一种未知的恐惧。有的人认为死亡能够解脱,有的人认为死亡可能会下18层地狱。所以这些众说纷纭会让人对死亡感到恐惧。正是由于人们对于未知的恐惧。从而导致了对死亡的恐惧。

第2个回答  2013-11-01
对死亡的恐惧,是所有恐惧中最根本的一项。由于这是一种普遍存在,而且与日俱曾的恐惧,想要驱除它是相当困难的。

死亡是绝对无法逃避的。而且无论我们的信仰是什么,死亡仍是个谜,因为我们对死亡没有经验。想要对死亡的性质做一完整且明确的回答是不可能的,而对我们不了解的事情产生恐惧感,又是人类的一种天性。

事实上,对死亡的恐惧比任何其他力量更会使你停止努力。当一个人一直处在人必死亡的阴影下时,很容易会感到所有的行动都是徒劳无益的,而且所有的努力也都没有意义。

这种想法却忽略了一项基本事实:你生命中的每一刻都是有价值的,整个世界是以你为中心在运行,你的行动会造成远超过于你目前状况的正面效果。即使你的生命即将终止,但你所爱的人,以及那些你不认识的人的生命却未结束,你对于人类的普遍幸福应有义务性的认识。

让我告诉你我克服恐惧死亡的方法。我曾经注意过生命,死亡以及世界的性质。我发现最后只有二种可能的结论:无论死亡是一种长眠,或是生活在另一种更高境界的经验,我们都不必对它感到害怕,因为这都是不可逃避的结果。

只要你了解这一点,便可驱除对死亡的恐惧。你不必去讨论它,也不必去想它,你只要知道有一天你将会面对它,而且你也无法为它做任何事,就可以了。既然无法避免,就干脆接受此一事实。只有愚蠢的人才会。整天去担心无法控制的事情。
第3个回答  2018-12-24

恐惧  死亡

听众朋友们,我们如果寿终正寝,那就是无病而亡。当一个人真正要走的时候,他不会有很多的痛苦。当一个人阳寿已尽,他不会受到人间的折磨,他不会有痛苦,这才叫超生了死。当一个人知道他要往哪里去的时候,他才会在心里得到安详。当一个人心里不安详的时候,这个人就是没有目标。就像我们做人一样,当你知道你今后的结局,你在心里会踏实很多。当你不知道何时、何地、何处会发生何种事情,你就会产生恐惧感。举个例子,一位医生告诉你,你得了什么病时,你心里会有安慰,你会想到把这个病治好。当一位医生不告诉你,你得的是什么病时,这个时候你得到的是一种恐惧,这个时候你会想,你可能得了癌症。所以,大家要知道,我们不要去痴心妄想、靠修心来战胜人生的恐惧,不要怕死。

因为生活在人间,我们必须把佛法用在人间。就像有些现实生活中,如果对现实没有太多的益处和用处,很多人就不会去学。我们学佛,就是要学怎样用佛菩萨的智慧来解除人间的烦恼和痛苦。我们活在这个世界上,不能够免除疾病和死亡的苦难。很多人都怕生病,有些人很怕死,但是生病和死亡不是我们怕就能够解决的问题。如果这些事情,你怕了,就能够解决,那么大家都不会对它们产生恐惧感。而唯有防止它,当它来临的时候,你知道它,理解它,那你才能驾驭它。活在人间,生老病死,谁也逃不脱。一个人生出来就很苦,老了,更苦,想吃的,牙不好,咬不动了;想去玩,腿脚又不好,走不动了;生病时很苦,死亡也是非常令人恐惧的事情,因为他不知道他会往哪儿去。我们学佛,就是要放下万缘。就是找到了现实生活中解决问题的宝物。

台长经常跟大家讲,想一想吧,要放下万缘。什么叫放下万缘?就是把你所有的善 缘和恶缘都要放下来,如果你不放下来,你就不能解决问题。只有当你把这些缘分放下来之后,你才会一心一意地求佛。犹如你的身 体长期不好,会引起你心理恐惧和惊慌。所以,我们一定要经常念经、修心,在人间就学着菩萨的样子,我们才能做得像菩萨。如果你心中没有佛,你对死亡、对身 体疾病就会有很大的恐惧感。不管求生西方极 乐 世 界也好,不管超脱六道轮回到四圣道也好,都是要一心求佛、念经。我们的念头只有好好地修心,我们不可以有一丝一毫其它的杂念。犹如我们生病之后,我们希望病好,就不能去工作,就不能伤心忧愁。医生经常跟病人讲,你要好好休息,不要多想,你要好好地疗养,先不要去想工作,道理是一样的。我们想以后修成佛,现在就不要去想太多人间的杂事。我们要放下万缘。

缘分犹如一个个吹起的肥皂泡沫。我们小的时候,看到一个个的气泡,像圆球,在太阳底下,闪着五颜六色的光,但是眨眼的功夫就可以破灭。当新泡泡出来的时候,旧泡泡就磨灭了。人在上中学时,小学时的记忆、不开心的事情随之磨灭。当你上大学的时候,小学时、中学时的那些记忆,又像你吹出来的泡沫一样,一个一个破灭。人实际上就是像在玩泡沫一样。有一个成语叫“玩世不恭”,就是对世界上的所有事情存在玩一玩的想法,我们不要去玩世不恭,我们要学着珍惜时间,借假修真。正因为我们知道,所有的事情都会像玩玩一样地过去,让你拿不到、得不到,我们更要懂得,在人间要用一种什么样的心情、什么样的想法来做什么样的事情,从而使你在人生的每一个阶段都不要浪费。所以我们一定要念头一致,就是要求菩萨保佑,我们要想到观世音菩萨,我们要想到佛菩萨会给我们加倍的力量。

我们在人间就犹如一个脱了线的风筝一样,随着天地轮回,生死轮回,万物轮回。天地在轮回大家都知道,生死轮回也知道,什么叫万物轮回呢?大家看看,一个喝水的饮料罐子,被人喝空后扔掉,然后被回收到工厂里,清洗、重新加工成另外一个罐子。汽车也是被压成废铜烂铁之后,再制圝造成另外一辆汽车。所有的东西都有轮回,只有一样东西是不能够轮回的,那就是你唯有一心一意地相信菩萨,你就可以脱离六道轮回。如果你肯放下一切,一心一意地学佛念经,只要你的阳寿未尽,你很多的病痛就会很快好,你的运程都会转好,这是因为你已经有了菩萨给你的加持力。所以我们一定要放下一切,放下一切就是放下万缘。

什么是放下万缘?就是把你身边发生的不好的事情、好的事情、开心的事情、伤心的事情、放不下的事情、让你感觉到很悲伤、很痛苦、任何圝在人间对你有影响的事情,你都要把它放下。这就叫放下一切,一心求佛。这样的话,你的病就会好得快,工作就会好得快。很多听众问台长,“放下一切,那么我们求菩萨还是没放下?”其实放下一切的目的,就是让你达到另外一个目的。就像我们现在手中已经拎着很多的杂物了,你到一个商店去买东西,当你把很多东西都拿在手上的时候,你的手是不能够拿另外的东西的。只有把你手上现有的东西放下来,两手空空,你这两只手才能够做其它的事情。因为你手上现有的货物对于人间是暂时性的,开悟后,当你再拿起来的货物是灵性,是境界,是永生,是永远得到超生了死的方法。当你放下人间临时的东西,而拿起非常好的东西,这已经让你得到了另外一种你所得不到的东西。这个东西实际上就是你永远的心灵。心灵,那是我们唯一要求的东西。

听众朋友们,我们如果寿终正寝,那就是无病而亡。当一个人真正要走的时候,他不会有很多的痛苦。当一个人阳寿已尽,他不会受到人间的折磨,他不会有痛苦,这才叫超生了死。当一个人知道他要往哪里去的时候,他才会在心里得到安详。当一个人心里不安详的时候,这个人就是没有目标。就像我们做人一样,当你知道你今后的结局,你在心里会踏实很多。当你不知道何时、何地、何处会发生何种事情,你就会产生恐惧感。举个例子,一位医生告诉你,你得了什么病时,你心里会有安慰,你会想到把这个病治好。当一位医生不告诉你,你得的是什么病时,这个时候你得到的是一种恐惧,这个时候你会想,你可能得了癌症。所以,大家要知道,我们不要去痴心妄想、靠修心来战胜人生的恐惧,不要怕死。

有些人痴心妄想,认为我只要怎样怎样,我就不会死了。实际上,你有了怕死的心,你走的时候就得不到往生。我们人活在世界上,我们怕的不是命,而是怕造孽。一个人不停地在世界上造孽,他不怕也会怕,你不造孽就不会怕死。怕死的人,就是想到他过去做过太多不好的事情,造孽太多。当一个人苦 不 堪 言的时候,关在监 牢里的时候,他想跳出来,他想只要有一个自在逍遥的家,他想只要有平平安安的生活,我为什么要去贪、要去抢呢?我为什么要去害人得到这些钱呢?这是因为他受了苦,他知道苦了,他才想到要有一个平安的生活。而我们人就是像在走路一样,一个一个台阶,当有了一样东西,会想得到更好的东西。这就是人的本性,这就是人的欲 望驱使着自己走向灭 亡。

就像一个人搞投资一样,赚了一笔钱,他想赚第二笔钱,接着拿赚到的第一笔钱去投资,等到赚了第二笔钱,他也不会收手,而是想着用这赚到手的两笔钱去做更大的投资。然而,金融风暴让他彻底破产,这个时候他想到的就是他为什么要那么做,他为什么当时有了这么大的两笔财产,还有贪多呢?人的毛病就是欲 望,欲 望就是毒啊。贪嗔痴,第一个字就是贪,就是你的欲 望在作怪。当一个人有欲 望的时候,他就永远脱离不了苦,他的苦难就是他的欲 望所造成的。因为一个人的欲 望越多,他的苦难就越多;欲 望越大,他的苦难就越深。欲 望就是造成他招致灾 难的根源。所以大家要明白,我们活在这个世界上,要知足常乐。我们要想到菩萨已经给了我们这么多了,我们为什么还要这个,还要那个呢?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要超凡入圣。圣 人就是肯吃亏,圣 人就是知足常乐。

什么是圣 人?用简单的白话讲,圣 人就是不斤斤计较的人,圣 人就是能够承受压力的人,圣 人就是能够承受宿世恶业报怨的人。一个人只要想成为圣 人的话,他前世所造的业来找他,他能够承受这个苦。大家知道,很多伟大的母亲,她们就是人间的圣 人。在战争灾 难时期,为了把自己的孩子养好,她们承受了无尽的苦难。在有人为灾 难的时候,她们承受着人所不能承受的压力,含辛茹苦地把自己的孩子养大。在晚年有病痛的时候,她们忘我地继续照顾家庭,这些人就是人间的圣 人。

从佛法上讲,一个人能够承受别人的谩骂、诽 谤,就是一种修为啊,这个人就是一个圣 人。我们在人间有哪一个人不被人家骂?有哪一个人不被人家讲?有哪一个人会没有烦恼?世劫藏着快乐啊。劫 数多,想开了,越过一个劫,越过这个劫 数,你就得到了快乐。这就是中 国人说的几句话,劫后余生,大难不死,必有后福。所以我们要能够吃苦。台长经常跟大家讲,吃苦就是在还债,吃苦就是在消孽障。台长希望大家在人间好自为之,好好修行,珍惜生命。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