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中的节气和中气分别是什么意思?怎样找?

如题所述

节气是指干支历中表示季节、物候、气候变化以及确立“十二月建”的特定节令。中气指在月中以后的节气。

现行的二十四节气采用的是“定气法”,根据地球在黄道(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的位置变化划分,每一个节点分别相应于地球在黄道上每运行15°所到达的一定位置。

把太阳周年运动轨迹划分为24等份,每15°为一等份,每一等份为一个节气,始于立春,终于大寒,周而复始,每个节气,都表示着气候、物候、时候,这“三候”的不同变化。

古代历法以太阳历二十四气配阴历十二月,阴历每月二气:在月初的叫节令,在月中以后的叫中气。如立春为正月节令,雨水为正月中气。

二十四节气反映了太阳的周年视运动,所以在公历中它们的日期是相对固定的,上半年的节气在6日,中气在21日,下半年的节气在8日,中气在23日,二者前后不差1~2日。

扩展资料:

二十四节气的命名反映了季节、物候现象、气候变化三种。

1、反映四季变化的节气有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8个节气。其中立春、立夏、立秋、立冬齐称“四立”,表示四季开始的意思。

2、反映温度变化的有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5个节气。反映天气现象的有:雨水、谷雨、白露、寒露、霜降、小雪、大雪7个节气。

3、反映物候现象的有惊蛰、清明、小满、芒种四个节气。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气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节气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2-16

节气,干支历中表示季节、物候、气候变化以及确立“十二月建”的特定节令。中气,指在月中以后的节气。

古代天文学家把二十四节气中排在单数位置的称节气,排在偶数位置的称中气,一年共有12个节气和12个中气,并规定中国农历的12个月份要以12个中气作为标志,即每个月份必须含有一个中气。农历中月份的名称,也是由“中气”来决定的。

“节气”和“中气”交替出现,各历时15天,现在人们已经把“节气”和“中气”统称为“节气”。



扩展资料

中国古代以农业立国,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先秦时期开始订立、汉代完全确立的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是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

它把太阳周年运动轨迹划分为24等份,每一等份为一个节气,始于立春,终于大寒,周而复始,既是历代官府颁布的时间准绳,也是指导农业生产的指南针,日常生活中人们预知冷暖雪雨的指南针,是汉族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成果和智慧的结晶。

2016年11月30日,中国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二十四个节气: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农历月份对应节气

正月:立春、雨水;二月:惊蛰、春分;三月:清明、谷雨;

四月:立夏、小满;五月:芒种、夏至;六月:小暑、大暑;

七月:立秋、处暑;八月:白露、秋分;九月:寒露、霜降;

十月:立冬、小雪;十一月:大雪、冬至;十二月:小寒、大寒。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节气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气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9
每年共有24个节气,每一个节气是一天,而不是几天的一段时间。比如立春是一年中的某一天,可能是2月2日,也可能是2月3日、4日或5日。雨水也一样。比如说2008年,2月4日是立春,2月19日是雨水。其他的28天,什么气节都不是。
中气是24节气中的12个,按时间顺序每隔一个节气就是一个中气。“立春”是每年的开始,但它不是中气,它后面的“雨水”才是。
每一年,地球要绕太阳转360度,也就是说,12个中气每两个中气之间间隔是30度。又,365天转360度,那么平均每天转动小于1度,30天转动总度数小于30度,这样有可能30天之内一直在两个中气位置之间转,这一个月就没有中气,是闰月。可以想到,闰月的上一个月,中气在月末;闰月的下一个月,中气在月初。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