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的发起及最后革命结果的启示

如题所述

  辛亥革命的历史启示

  发布时间:2005-12-14 15:07:03 点击:1257 次

  《辛亥革命的历史启示》

  摘要:回眸九十三年前的辛亥革命,它可称得上是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一座不朽的里程碑。作为中国历史上的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不仅推翻了统治中国二百多年的清王朝,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还推动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和中国现代化的进程。作为生活在21世纪的青年学生,我们怎样以历史的眼光去看待和理解这场革命,如何用唯物辩证的观点去剖析这场革命呢?我想能通过对该课题的研究进一步了解这场革命,以便从中得到一些历史训示和现实意义。

  主题词:1、辛亥革命的过程

  2、辛亥革命爆发的原因

  3、清王朝为什么会灭亡

  4、南京临时政府为什么会夭折

  5、辛亥革命失败的主要原因以及辛亥革命历史启示

  现实意义

  案例说明: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同时也结束了2000多年的封建专制统治,它拉开了中国民主革命的序幕。辛亥革命的意义何在?它为什么会失败?它给了中国革命一个什么启示?课题组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并总结出自己的看法。

  辛亥革命的历史启示

  报告执笔人:沈 洋

  1911年清政府出卖铁路修筑权,激起全国人民的反抗,四川等地爆发保路运动。10月10日,武汉地区的革命团体文学社和共进会发动武昌起义。接着各省纷纷响应。因为1911年为旧历辛亥年,故称“辛亥革命”。

  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孙中山被推举为临时大总统。不久组成了临时参议院,颁布了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2月12日清帝宣布退位。但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妥协性,政权被大地主、大买办阶级的代表袁世凯窃取,轰轰烈烈的辛亥革命宣告失败。

  辛亥革命是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广大工农群众参加的一次“比较明确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封建反动政府,结束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辛亥革命,极大地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为中国先进分子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打开了新的视野。辛亥革命,开始了比较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虽然它未能改变旧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人民的悲惨境遇,但为中国的进步潮流打开了闸门。(新华社北京10月9日电)

  一、辛亥革命的过程

  1911年10月10日爆发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性质)。1911年旧历为辛亥年故名。1894年,孙中山建立了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团体兴中会。1905年,建立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同盟会。此后,资产阶段革命派一方面批评君主立宪派反对革命的谬论,传播革命思想;另一方面,发动了一系列的反清武装起义,促进了革命高潮的到来。1911年,清政府出卖铁路修筑权给帝国主义,激起全国人民强烈反对。湖北革命党人利用保路运动的时机,于10月10日在武昌起义,全国各省纷纷响应,清朝统治土崩瓦解。1912年1月1日,在南京成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2月12日,清帝退位。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政权最后被大地主大实办阶级的代表袁世凯窃取,革命失败。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2000多年来的君主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从此以后,民主共和国的观念深入人心,中国的资本主义继续向前发展。然而,它的失败证明,资产阶级不能领导中国民主革命取得胜利。

  点评:了解了辛害革命的过程,对研究的过程提供了有力的帮助。

  2、辛亥革命爆发的原因

  辛亥革命是不是如某些同学所说是由孙中山、黄兴等少数革命者人为地有意地制造出来的呢?它于1911年突然爆发是否具有历史的偶然性呢?

  实际上,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社会各种矛盾激化和中国人民长期顽强斗争的结果,有着深刻的历史必然性。是不是革命随时随地都会发生呢?答案是否定的。伟大的革命导师列宁同志曾指出没有革命的形势就不可能有革命。他曾经总结出革命形势的三个特点:一是下层不能照旧生活下去;二是上层不能照旧统治下去;三是群众的革命积极性大大提高。而20世纪的中国已具备了这些条件。让我们看看吧!八国联军入侵、辛丑条约的签订已经使民族矛盾与社会矛盾空前尖锐,帝国主义的野蛮掠夺和清政府的残暴压榨加之年年不断的自然灾害,中国人民不可能好好地活下去了,“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忍无可忍,只得“逼上梁山”了。而上层的清朝统治者倒行逆施、众叛亲离,出现严重的危机,仍照旧统治下去。人民群众已纷纷行动起来,运用诸如抗租、抗税、抢米、罢工、反洋教、拒俄、抵制美贷、收回利权、保路运动等形式进行反抗斗争。正如孙中山形容的那样,当时中国已经布满了干柴,只要有星星之火,即可成燎原之势。然而,革命的发生还需要有主观条件,如当时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和近代新型知识分子群体的产生。许多爱国主义知识分子在当时形势下主张走改良革命道路,组织革命团体进行革命宣传,发动武装起义。而且形成了同盟会那样的革命核心力量,出现了孙中山、黄兴等革命领导人物。在这种客观革命形势与主观革命条件都已成熟的情况下,辛亥革命的爆发是不可避免的。这时孙中山已敏锐地觉察到,全国革命高潮即将到来,各地人民都在热切盼望革命,所以他满怀信心地指出:“吾觉无论由何省下手,得立足之地,则各省望风归向矣”①

  至于1911年10月10日爆发武昌起义,虽然有一定的历史偶然性,但也是在湖北的客观形势和革命派长期艰苦工作打下的基础上,加上首批革命党人当机立断抓住历史机遇,发挥主动性和首创精神,献身精神,打响了第一枪,很快得到全国响应,终于形成革命高潮。

  点评:对辛害革命原因的分析很透彻,对课题的研究有很大的帮助。

  三、清王朝为什么会灭亡

  清王朝自1644年清军入关取代明朝,统治了中国260多年,曾经出现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盛世,一度辉煌于世界,这样的“泱泱之势”为什么会被辛亥革命一举推翻呢?20世纪初清统治者也曾推选新政改革,为什么不能挽救其灭亡的命运呢?

  1911年10月11日,起义军占领了武昌全城后,创立了我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权——湖北军政府。它以黎元洪为都督,下设军务、政务、参谋和外交四部。在1912年1月1日南京临时政府成立之前,湖北军政府一度代行中央政府的职权,对促进全国革命形势的的高涨和最终结束清王朝的统治,有着不可磨灭的历史功勋。

  图为湖北军政府门口。

  其实,清王朝的覆灭也是近代中国封建统治逐步衰败、腐朽、没落的必然结果。单从政治方面来看,封建制度的腐朽性日益明显、特务统治、大兴文字狱等说明封建社会要依靠非正常手段才能维持统治这种制度已走到了未路。它严重地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从思想、文化上看,抨击封建专制统治的民主思想已出现。具体来看,清王朝自乾隆后期,就开始由盛转衰走下坡路,尤其是闭关锁国,固步自封,以致落伍于世界潮流。鸦片战争西方列强入侵后,又迷信和议,苟且偷安,不思改弦更张,亡羊补牢,失去了改革良机。加上太平天国农民革命的深重打击,清廷统治已是摇摇欲坠,只得依靠曾国藩、李鸿章等汉族官僚镇压农民起义,兴办洋务企业,博得一度“词治中兴”。但不久中日甲午战争的失败,就彻底暴露了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前线战事吃紧之时,慈禧太后却在大办其六十大寿,大小官员们一心想的只是送什么礼物可博得老佛爷的欢心,这样的政府能不打败仗吗?《马关条约》割地赔款使中国丧尽元气。难得年轻的光绪帝想有所作为,在康梁维新派鼓舞下实行百日维新,可怜的变法仅推行了103天就被慈禧为首顽固派扼杀,清王朝最后一次主动改革的机会也丧失了。1900年八国联军攻占全国的心脏———北京,在洋鬼子的刺刀、洋枪下签定了《辛丑条约》,慈禧太后对列强不把他当成“祸首”继续保存清政府而感到庆幸,满意地批准了这个条约,并厚颜无耻地表示今后要“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充分暴露了投降卖国的奴才嘴脸,清廷已成列强之走狗,“洋人之朝廷”。此时,清政府实在不能照旧统治下云,不得不开始了清未新政,有不少措施正是当年维新派的主改,故不能简单斥之为“假维新”、“政治骗局”。但是此时的清王朝统治毕竟已病入膏肓,不可救药。它自己已经没有条件也没有能力完成改革任务。因此清末新政不但没能挽救清王朝,反而更加激化矛盾,加速其垮台。如新政措施需要大量经费,清政府巧立各立增收苟捐杂税,而经手官员们又乘机从中贪污、挥霍、大饱私囊,人民苦不堪言。新政中派出的留学生,训练之新军,恰好成了清王朝自己的掘墓人。特别是清朝统治者尽管宣布要预备立宪,但又不肯放弃既得的利益和权力,一再抢延立宪法开国会的期限,甚至倒行逆施成立“皇族内阁”,致使原来尚试图以立宪维护清政府政权的立宪派也完全失望,纷纷倒向革命。“预备立宪”的骗局暴露以后,立宪派内部开始分化。同时,皇族内阁集权,也造成统治集团内部的分裂,引起汉族官僚的离心,清政府陷于空前孤立的境地。武昌起义后,清廷已无力镇压革命,只得依靠手握兵权的北洋军阀头子袁世凯,而袁世凯这个野心家则乘机“逼官”,迫使隆裕太后于宣统三年旧历十二月二十五日(今1912年2月12日)公布布退位诏书,②统治中国267年的清王朝终于寿终正寝。

  点评:清王朝的灭亡是革命的必然。

  四、南京临时政府为什么会夭折

  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诞生,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中华民国第一任临时大总统。

  1月3日,临时参议院通过各部总长名单,南京临时政府正式组成。这是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权,革命派在政权中占主导地位,通过了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临时约法》,颁布了一系列有利于资产阶级民族权利和发展经济、文化教育的法令。列宁因此高度赞扬孙中山是“不愧为法国十八世纪末叶的伟大宣传家和伟大活动家的同志。”③他并进一步指出,辛亥革命的胜利,不但使中国人民“从酣睡中清醒,走向光明运动和斗争”,而且“将给亚洲带来解放,使欧洲资产的统治遭到破坏”,具有伟大的世界意义。④可惜这个革命政权只存在了三个多月就夭折了。

  孙中山在1912年1月22日曾发表声明,只要袁世凯赞成共各清帝退位,自己即行辞职,让位于袁,因此,2月12日袁世凯实行逼官司,迫使清帝退位后,2月14日孙中山就提出辞呈,15日临时参议院选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3月10日袁世凯在北京就职,4月1日孙中山正式解除职务,4月2日,参议院决定民国政府迁往北京,成为由北洋军阀头子袁兴凯控制的北京政府,辛亥革命成果南京临时政府存在不到一百天就此夭折了。

  孙中山为什么会让位给袁世凯呢?在学习历史课的在过程中,有同学强调客观原因认为是被迫让位,有同学则强调主观原因认为是主动让位,实际用历史眼光来看,我认为当时孙中山让位是由各种复杂的因素合造成的。例如袁世凯的软硬兼施,帝国主义列强的压力,立宪派旧官僚的拆台,革命党人内部分歧以及孙中山对袁世凯的幻想、妥协及策略思想等等,后来孙中山曾说:“我的辞职是一个巨大的政治错误,它的政治后果正象在俄国如果让高尔察克、龙登尼奇或弗兰格尔跑到莫斯科去代替列宁而就会发生的一样”,⑤又说:“曾几何时,已为情势所迫,不得已而与反革命的专制阶级谋妥协。此种妥协实间接与帝国主义相调和遂为革命失败之根源。”⑥因此不能离开当时历史环境去苟求孙中山。

  而南京临时政府的夭折更深层的原因是由于革命派革命理论的不彻底,革命组织的涣散,民众发动的不深入以及对革命政党、革命政权重要性认识不足。有人甚至鼓吹“革命军起,革命党消”,有人主改民国建立“功成身退”,因此造成夺得政权又失去政权,推翻了皇帝专制又出现军阀专制。尽管如此,用历史辩证观点去分析,辛亥革命已使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谁想逆历史潮流而动,复辟帝制,必将自取灭亡,同时为中国现代化打开了闸门。

  点评:革命的失败是诸多原因朝造成的。

  五、辛亥革命失败的主要原因以及辛亥革命历史启示的现实意义

  亥革命失败了,它没有出现孙中山所预想的“中华民国将永久存在”,⑦此后社会当以工商实业为竞点,为新中国开一新局面的美妙情景。⑧辛亥革命失败的主要原因,我认为是由于中国资产阶级在经济上和政治上的软弱,他们缺乏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主义的足够勇气,不敢也不能提出明确的反帝反封建的战斗纲领,甚至幻想与革命敌人妥协来实现资产阶级的民主政治。⑨我还认为辛亥革命给我们当代跨世纪青年的历史启示就是必须顺应历史的潮流。正如中山先生所指出“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我们只有认清21世纪的中国和世界的历史潮流,如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国家统一和民族复兴,世界的和平发,都是大势所趋,只有顺应历史潮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以振兴中华为己任,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才能成为站在时代前列的青年,才能让今日的中国快步进入小康社会,屹立于世界的东

  总评:辛亥革命对人们有很大的启发,它证明了一场革命要取得成功必需具备各个方面的先决条件。

  参考文献:

  ①孙中山致郑泽生函(一九一一年八月十一日),佚名编《总理遗墨》,第48页。

  ②选自《我的前半生》,爱新觉罗·傅仪撰,1964年3月第1版P45第十三行。

  ③《中国的民主主义与民粹主义》、《列宁选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一九七二年版,第424页。

  ④《新生的中国》、《列宁全集》第十八卷395页;《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六次(“布拉格”)全国代表会议》、《列宁全集》第十七卷,第457页。

  ⑤《致俄罗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外交部信》(一九二一年八月二十八日),《孙中山选集》上卷,第435页。

  ⑥《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一九二四年一月二十三日)铅印原件,藏北亥图书馆(参见《孙中山选集》下卷,第521页)。

  ⑦孙中山:《中华民国》(The Chinese Republic),纽约《独立杂志》一九一二年九月版。英文转引自陈福霖:《美国(独立杂志)所刊孙中山先生的三篇著作》、《研究中山先生的史料和史学》,台北一九七五年版,第334页。

  ⑧《自巴黎致民国军政府盼速定总统电》(一九一一年十一月十六日),《国父全集》第三册,台北一九七三年版,第163页。

  ⑨《孙中山传》尚明轩蓍,1979年3月第一版176页。

参考资料:http://www.hubce.edu.cn/jyjw/show.php?lm=article&id=1134540493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