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管理程序化、标准化和规范化的难点在哪

如题所述

很多企业推行企业管理、项目管理的程序化、标准化和规范化(有的企业简称企业管理三化)多年,虽有成效,但总感觉成效还不那么理想,特别是在国有企业。企业管理、项目管理的程序化,就是指遵循企业运行和项目运作的客观规律,总结内外治理企业和项目管理的成功经验,编制和确定统领企业和项目管理全过程和各项管理工作的科学的路径、步骤、流程、序列,保证企业和项目朝着效益最大化的方向稳健有序地运行;企业管理、项目管理的标准化,就是指企业和项目每项管理工作都要建立起辨别是非的规矩,衡量结果的准绳,判定优劣的尺度,要求参与管理的各个部门、每个工作人员都按照统一标准进行操作;企业管理、项目管理的规范化,则是强调严格执行,是指在各项管理活动中必须依照程序、执行标准,其目的是实现管理行为的井然有序、协调高效。在企业和项目管理全过程中,整个管理系统按照统一的既定程序和标准规范运行,就是程序化、标准化和规范化管理。显而易见,如果企业真正达到了企业管理“三化”要求,那这个企业的管理水平应该是足够高的,不过也肯定必须付出很大努力。笔者看来,企业管理、项目管理“三化”之所以不那么理想,恐怕有这样几方面原因,或者说也是“三化”的难点所在。一是主要领导的领导水平、领导艺术。一个企业、一个项目的主要领导(负责人)的水平、能力、方式方法将决定其“三化”的成效。民主型的领导,可能善于发挥团队的积极性;专断型的领导,则可能忽视职能部门的作用。专家型的领导,可能注重条条框框;经验型的领导,则可能喜好凭经验办事。有的企业、有的项目经营好坏,不是靠各项程序、标准的规范执行,而是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经理的个人品质。有的企业经理、项目经理不按正常程序请示汇报工作,而是寻找各种理由和借口,弱化、虚化甚至架空职能部门,既不对上级负责更不对企业负责。由于主要领导的作用,在考核上,有的考核程序执行不严,考核过程走过场,有的考核标准把关不严,随意追加指标或降低指标,使得考核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受到质疑。考核这一关键程序落不到实处,不能实行强激励、硬约束,也必将不能形成经理正确的价值取向,其加强企业管理、项目管理的内在驱动力也必将消失。可以说,一个推行企业管理、项目管理的程序化、标准化和规范化好的企业、项目,一定有一位较为优秀的经理。反之亦然。二是管理团队素质。管理水平的高低,也是管理团队素质的表现,来源于团队个人的素质和执行能力,即团队个人是否“愿意执行”、“自觉执行”特别是“善于执行”的能力。企业必须培养一专多能的复合型团队个人,在项目一线上,通过管理、技术、技能岗位大练兵,通过导师制、师带徒、“请进来”、“送出去”等多种方式和途径,不断提升员工素质。要通过先进企业文化的熏陶,公平竞争氛围的营造,合理激励约束机制的建立,潜移默化地培养员工的团队精神,大力培养员工忠诚企业的精神,使管理团队产生认同感、归属感、忠诚度。企业必须树立“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思想,引进先进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切实打破用人上的种种不合时宜的思维定式,使企业的人才工作与实际需求相符、与市场要求接轨。切实建立企业管理、项目管理好坏与职能部门利益挂钩的政策,大力落实职能部门的各项管理责任特别是监管责任,推动职能部门积极主动认真管理、监控项目。三是企业的执行力。执行力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表现之一,执行力体现在约束的硬和软。硬约束,就是强化制度执行。只有不折不扣执行制度,才能体现企业统一意志,才谈得上管理权威。在企业内部必须坚决克服各行其是、各取所需,有利则行、不利则止的不良作风。近几年来,很多企业认真思考、努力实践,无论在治理企业管理、还是在项目管理上,形成了比较科学、比较系统、比较全面的治理企业和管理项目的基本理念、基本思路、发展战略以及方针政策,已经构建并逐步完善了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规章制度体系,培育出了具有特色的企业价值观和企业文化。如果这些得到全面的贯彻执行,全部化为操作行为,企业面貌就焕然一新,企业和项目效益就会上升,企业的发展速度、发展质量也会更上一层楼。只有强化了执行力,企业的理念和制度才能转化为生产力;执行力,就是项目的盈利力,就是企业的生命力。四是企业的惯性。国有企业的管理水平提高了很多,但有的企业由于受其惯性的影响,在一些管理上没有程序或不按程序,作决策、干事情次序颠倒,本末倒置,还停留在凭经验、拍脑袋、耍权威的原始状态;过程控制没有标准或标准没有固化,强调个体、局部、客观的特殊性,自立标准、弹性标准、降低标准、淡化标准、无标准的现象还比较普遍;执行不讲规范,有了程序和标准不遵守、不执行,信奉老经验,固守老一套,图方便,图省事,动作不到位,执行不落实。这些行为均是惯性使然,是推行企业管理、项目管理的程序化、标准化和规范化的不可忽视的障碍。企业无程序、无标准、无规范为企业管理和项目管理所不容,低级程序、低级标准、低级规范的管理同样为新时期的管理所不容,容忍这种状况,最终将会吞噬企业的经济效益,削弱企业的竞争力,影响企业的发展。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