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推进精益管理的难点在哪

如题所述

1、高层的积极和大力支持
众所周知,推行精益生产无异于企业的一场变革,涉及诸多方面、众多部门、复杂利益,在大家都适应现有生产模式的习惯的情况下,去改变方式,定会招来很多人的抵触情绪,会阻碍变革的顺利进行。这就需要高层 的积极支持,对精益生产变革充满信心,深信不疑,对全员进行思想和行为上动员,以身作则,从自身做起,定会为精益生产的顺利推进助力。相反,如果高层本身对于精益生产只是停留在热门概念的层次“别人在搞,我们也搞下”,没有真正从企业实际、内心出发去思考,平时对于精益生产推进关注度不高,必然导致精益生产变革的失败。
2、中层的深刻领悟和践行
中层在变革中起到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在精益生产推进中,领会理解高层的想法和思路,形成精益生产规划,再形成具体的方案、办法等等;同时,对于基层员工,要将方案进一步细化,分解到具体的实施步骤,便于指导基层员工不打折扣的执行操作,完全落地;还要有具体的精益生产实施纪律要求,作为基层推进精益生产落地的保障。基层执行方案若不具体,很难落地,终将变成一纸空文,精益生产也将变成空中楼阁。
3、基层的有力执行
基层严格按照中层的执行、操作方案实施精益生产中各项工作转变,一步一个脚印落实好各项方案、操作措施,方能真正使方案落地、生根、发芽。
4、持续性推进,避免急功近利
推行精益生产不是一蹴而就,一朝一夕之事,改善无止境,需要一个转变过程,即使是一个小的精益项目,也有长短之分,而且有的精益项目成果需要经过一段时间试运行,才能体现出成果,具有时间上滞后性,所以要给精益生产一个缓冲期,方能见到真果和价值,若过分急切,没有耐心,1-2个月没有看到结果和明显改变就急躁,甚至否定、犹豫、怀疑,这些都将成为顺利推进精益生产的绊脚石,公司高层、中层一定要沉下心来,认真、冷静对待精益生产这个大课题,才能不断将精益生产引向深入,最终实现企业的精益化、精细化管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07-07
精益管理是在企业管理中较为常用的一种管理方式,这种管理方式最初实在生产系统的管理实践成功,然后逐步延伸到企业的各项管理业务,它是用于消除浪费和实施简化操作的有效方法。贯彻精益管理的原则不但可以大幅度缩短产品生产周期,而且还可以减少大量不必要的麻烦,降低生产成本,减少可能存在的缺陷。正是基于这些实实在在的利益,许多制造企业都在进行精益管理。但是,您真的懂精益管理吗?
精益管理是一个过程而不是目的。实际上,没有那个公司是百分之百的精益管理,这就像六西格玛一样,并不是所有的环节都严格地按照六西格玛去执行了。采用精益管理的公司都能意识到,就算公司成功地贯彻了精益管理的原则,对完美境界的追求,即精益管理思想的核心理念也使它们无法做到这一点。那么,企业在进行精益生产时能做到什么,应该做到哪些?
一.需求拉动生产
生产必须要由需求拉动,推迟产品的制造直到有客户需要这种产品,而不是把原料“推”到生产线,造成库存。在现实中,很难把这个原则贯彻实施,因为这需要工厂做到一旦客户发出订单,就从零开始生产订购产品。但是,“拉”的方法可以使存货降低到最低水平,并且可以简化用来协调原料流动的高级制造控制技术,从而把对产品不重要的大量生产资料闲置出来。看板系统可用来实施“拉”的方法,而看板卡片则作为需求信号刺激生产。
二.持续流程
持续流程即“每时点只通过一个产品”的流程,这对减少存货至关重要,而根据精益管理Lean management www.infinityqs.cn,存货无异于浪费。虽然持续流程被认为是理想的,它在很多情况下却很难实现,但这种理想的想法可以通过缩短业务处理周期来减少批量生产的规模。持续流程的理想状态就像水管中的水流,伴随着不连续的产品,一种“每时点只通过一个产品”的流程最接近于理想状态。在传统的流程中,活动精彩被彼此分割,类似于独立运营。工作侧重于批量订单,在断断续续的流程中产生结果。在每时点减少数量和增加运动的频率将使流程更加具有持续性。
三.透明化管理
透明化管理是一种管理系统,它能够使人们迅即对流程当前的状况作出评价。使用彩色编码或者图表,主要是为了使车间简单化、增加透明度。
四.产品转型
持续流程很难实现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很少有公司只生产一种产品,产品的改变需要重新调整生产设备。传统的会计系统把产品转型的时间看作是生产能力的流失,所以刺激公司在产品转型前大量生产一种商品,造成大量存货。通过缩短产品转型所要花费的时间,公司可以进行小规模生产,在不增加成本的情况下减少存货。
五.改善行动
改善是指实施精益管理原则的主要行动。改善行动是在高强度的车间,利用较小的团队来推进实施精益管理。这些行动可以着眼于建立良好的后勤管理、减少浪费、提高设备的可靠性等精益管理的原则,改善也适用于渐进式的流程。
企业实施精益管理才是抓住了管理工作的核心,严格规范了管理生产才能得以顺利进行。我国应当积极与国际接轨,正确定位自己,寻找最佳途径来实施生产管理,使企业走向规范化、标准化,努力提高中国企业在国际的形象,使企业更加充满活力,从而达到提高经济效益之目的。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