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问题,隋朝开凿大运河是好事还是坏事,说明理由,(100字左右.别太多字,但也别少得太离谱)

谢谢谢谢,我今晚就要用.我会好感谢你的.拜托各位。
都说了100字左右,还写那么多,有屁用阿?神经病。

1、对隋当然是坏事。滥用民力,激化社会矛盾。隋乱的爆发点就是因为三征高丽及开凿大运河,开通以后还能让隋炀帝乘船南游,更加重了百姓的负担,也加重了官僚阶层的压力。同时南游后京都不稳,否则李渊那这么容易攻占长安。
2、对后世当然是好事。(1)加强南北交通,巩固对全国的统治。 (2)加强对江南地区的经济建设。 (3)文化交融,中原文化南方文化相融合。 (4)方便南粮北运。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02-16
京杭大运河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项伟大工程,是祖先留给我们的珍贵物质和精神财富,是活着的、流动的重要人类遗产。大运河肇始于春秋时期,形成于隋代,发展于唐宋,京杭大运河建于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期,距今已有2500年的历史,而秦始皇(嬴政)在嘉兴境内开凿的一条重要河道,也奠定了以后的江南运河走向。据《越绝书》记载,秦始皇从嘉兴“治陵水道,到钱塘越地,通浙江”。大约2500年前,吴王夫差挖邗沟,开通了连接长江和淮河的运河,并修筑了邗城,运河及运河文化由此衍生。 我们今天所说的大运河开掘于春秋时期,完成于隋朝,繁荣于唐宋,取直于元代,疏通于明清(从公元前486年始凿,至公元1293年全线通航),前后共持续了1779年。在漫长的岁月里,主要经历三次较大的兴修过程。到了隋朝,隋炀帝动用了两百余万人,开凿贯通了大运河,这为以后国家的经济文化空前繁荣作出了巨大贡献,隋代开始全线贯通,经唐宋发展,最终在元代成为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贯通南北的交通大动脉。 代人工天河。 京杭大运河是中国仅次于长江的第二条“黄金水道”。价值堪比长城是世界上开凿最早、最长的一条人工河道,是苏伊士运河的16倍,巴拿马运河的33倍。 京杭运河一向为历代漕运要道,对南北经济和文化交流曾起到重大作用。十九世纪海运兴起,以后随着津浦铁路通车,京杭运河的作用逐渐减小。黄河迁徙后,山东境内河段水源不足,河道淤浅,南北断航,淤成平地。水量较大、通航条件较好的江苏省境内一段,也只能通行小木帆船。京杭运河的荒废、萧条,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制度的写照。解放后部分河段已进行拓宽加深,裁弯取直,新建了许多现代化码头和船闸,航运条件有所改善。季节性的通航里程已达1100多千米。江苏邳县以南的660多千米航道,500吨的船队可以畅通无阻。古老的京杭运河将来还要成为南水北调的输水通道。 (1)加强南北交通,巩固对全国的统治。 (2)加强对江南地区的经济建设。 (3)文化交融,中原文化南方文化相融合。 (4)方便南粮北运。

自己整理下别照搬下来

参考资料:http://baike.baidu.com/view/17593.html?wtp=tt

第2个回答  2011-02-16
1、占用了大量的民力财力物力,增加了人民的徭役赋税的负担,进一步激化了统治者与人民的矛盾;2、有利于从南方到北方的漕运,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3、促进了南北文化的交流
第3个回答  2011-02-16
大运河开通后,贯穿南北,连接五大水系,全长2500多公里,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工程之一。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联系,成为南北交通的大动脉,对加强我国统一,促进经济文化交流和发展,起着重大交流。但同时也给隋朝人民带来巨大的负担。总的来说,利远大于弊。
好不容易找到的大一的中国史教材中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