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色素都有哪些种类?

如题所述

1 辣椒红色素:
属于胡萝卜素,是从红辣椒中提取的一种天然色素,为橙红色粉末成膏状,不溶于水,溶于乙醇、油脂及有机溶剂,生产时可按需要量添加。
2 胡萝卜色素:
大量存在植物组织中,也是人类食品中的主要营养素之一,可用于油质食品或人造奶油,酥油着色,也可用于饮料,面制食品的着色,安全性高,着色力匀衡,最大使用量为0.2克/千克。
3 高梁红色素:
从高梁壳中提取出的砖红色不定型粉末物,溶于水和稀乙醇液,耐较高温度加工,添加于畜肉、鱼、植物蛋白、糕点中,可染成很好的咖啡色或巧克力色,最大使用量为0.4克/千克。
4 萝卜红
从四川产的红心萝卜中提取,为紫红色粉末,溶于水,能增加食品风味和营养,用于饮料、配制酒、罐头、蜜饯等食品的着色,可按生产需要量添加。
5 黑豆红色素
野大豆种皮的提取物,为紫红色粉末,易溶于水和稀乙醇,耐热、耐光性较好,特别适用于果酒饮料和可乐型饮料的着色,最大使用量为0.8克/千克。
6 越桔红
是野生越桔浆果中花生素类色素,适用于果汁、冰淇淋等食品生产,可按生产需要量添加。
7 玫瑰茄红色素
是从玫瑰茄的花萼中提取出的酚类色素,食用安全且具有清热降火、消炎解毒的功效,常用于糖果、果脯、果酱、饮料等食品的着色。
8 红曲米色素
是我国传统使用的天然红色素,主要由紫红曲霉菌接种在大米上培育而成,可供生产肉制品、饮料和配制酒着色使用。
9 甜菜红
是红甜菜(紫菜头)根中提取的甜菜花青和甜菜黄素,为红或紫红色粉末,可溶于无水乙醇,耐热性差,对光和氧敏感,着染性较好。主要用于果子露、汽水、罐头浓缩果汁,青梅等生产中,可按生产需要量增加。
10 菊花黄
是从菊科植物大花金鸡菊的花中提取的棕褐色浸膏,易溶于水和乙醇,耐温和光,着色力较强,最大使用量为0.3克/千克。
11 玉米黄
由黄粒玉米提取物蛋白中提出的β-胡萝卜素混合物,为柠檬黄色,无异味,不溶于水、乙醚、丙酮等,适用于非液体食品着色,在人造黄油中添加,比使用维生素B2效果最佳,最大使用 量为5.0克/千克
12 桅子黄
是桅子中的黄色素,为黄豆橙黄色粉末,不溶于油脂,易溶于水,在饮料,配制油、糕点生产中着色,最大用量为0.3克/千克。
13 红花黄色素
由菊科红花属植物红花中提制而成,为黄色粉末,不溶于油脂,能溶于水、乙醇和丙二醇。在食品中使用量不超过0.02克/千克。
14 姜黄色素:
是姜黄色的块茎中含有的黄色色素,为橙黄色粉末,不溶于冷水,溶于乙醇、丙二醇、冰醋酸和碱性溶液。遇铁离子易变色,对光,热稳定性较差,着色力较好,尤其对蛋白质着色力较强,用量按正常生产需要量增加。
15 可可色素
是从可可豆及可可外皮中提取出的褐色色素,为棕色粉末,无臭,有巧克力香味,易溶于水及稀乙醇,耐热性及耐还原性均好,对淀粉和蛋白质着染性较好,主要用于汽水、可乐型饮料及糖果等生产中,最大使用量为3克/千克。
16 虫胶色素
是紫胶虫在寄生植物上分泌的原胶中的一种色素成分,为蒽酮衍生物,虫胶色素有溶于水和不溶于水两大类,最大使用量为0.5克/千克。
17 酱色(焦糖)
是我国传统的天然食用色素,为黑褐色的胶状物或固体粉块状。易溶于水和稀乙醇溶液,不溶于油脂,主要用于罐头、饮料、糖果等生产中。目前,我国只允许使用不加铵盐生产的酱色。
18 叶绿素铜钠:
是以菠菜或蚕沙为原料制成的,为蓝黑色带金属光泽粉末状或绿色的膏状,耐热性好,在100℃加热,仍可长期保存不变色,食品生产中最大使用量为0.5克/千克。
至于安不安全是看你用的剂量的多少,根据国家的标准用量是不会危害身体健康的。中国食品添加剂交易网上有很多这种知识,我觉得你可以去看看。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6-08
到目前为止,我国允许使用的天然色素共有43种,具体品种如下:

茶黄色素、茶绿色素、多穗柯粽、柑橘黄、黑豆红、黑加仑红、红花黄、红米红、红曲米、红曲红、花生衣红、姜黄、姜黄素、焦糖色素、金樱子棕、菊花黄浸膏、可可壳色、辣椒橙、辣椒红、蓝锭果红、萝卜红、落葵红、玫瑰茄红、密蒙黄、葡萄皮红、桑椹红、沙棘黄、酸枣色、天然苋菜红、橡子壳棕、胭脂虫红、胭脂树橙、叶黄素、叶绿素铜钠盐、叶绿素铜钾盐、玉米黄、越橘红、藻蓝、栀子黄、栀子蓝、植物碳黑、紫草红、紫胶红等。
第2个回答  2018-05-24

动物来源色素,植物来源色素。

天然食用色素是指直接来自动植物组织的色素,除藤黄有剧毒不使用外,其余对人体健康一般无害。我国允许使用并已制定有国家标准的天然食用色素有:姜黄素、虫胶色素、红花黄素、叶绿素铜钠盐、辣椒红色素、酱色、红曲米及β-胡萝卜素等。

天然食用色素的特点:由于来自天然的动物和植物,所以它们添加在食品中后,颜色不是特别鲜艳,而且遇到水或油的时候容易褪色,闻上去没有异味,只有正常食品的味道。

天然色素根据来源分为三类:植物色素。如绿叶中的11r绿素(绿色)、胡萝卜中的胡萝卜素(橙黄色)、番茄中的番茄红素(红色)等;动物色素,如肌肉中的血红素(红色)、虾壳中的虾红素(红色)等;微生物色素.如酱豆腐表面的红曲色素(红色)等。

天然色素还可以按结构分类,分为卟啉类衍生物、异戊二烯衍生物.多酚类衍生物、酮类衍生物、醌类衍生物以及其他六大类 。

动物来源色素,胭脂虫红、紫胶红、藻青素、鱼鳞箔、苏木藻色素、虾壳色素、龙虾红色素、蟹壳色素、藻蓝色素、念珠藻蓝色色素、紫菜色素。

植物来源色素,类胡萝卜素类、番茄色素(番茄红素)、天然胡萝卜素、混合类胡萝卜素、玉米黄、胭脂俗橙色素、藏红花色素、栀子黄色素、栀子绿色素、辣椒红色素、甜椒红色素、辣椒橙色素、南瓜黄色素、沙棘黄、密蒙黄色素、柑橘披黄色素、苜蓿色素、万寿菊色素、柑橘黄、枸杞色素、银杏黄色素、苦瓜色素、蒲公英色素。

色素是赋予化妆品一定颜色的原料。人们选择化妆品往往凭视、触、嗅等感觉,而色素是视觉方面的重要一环,因此色素用得是否适当对制品好坏也起决定作用。

合成色素食用色素从化工合成制得的色素称合成色素。化妆品用的色素纯度要求较高,类同。此种色素能溶于水,适合于护发水、花露水、蜜类和香波等产品。

无机色素常用的无机色素有氧化铁、碳黑、氧化铬绿等,它们具有良好的耐光性,不溶于水。

天然色素常用的天然色素有胭脂树红、胭脂虫红、叶绿素、姜黄素和叶红素等,它的特点是无毒。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7-12-27
1 辣椒红色素:
属于胡萝卜素,是从红辣椒中提取的一种天然色素,为橙红色粉末成膏状,不溶于水,溶于乙醇、油脂及有机溶剂,生产时可按需要量添加。
2 胡萝卜色素:
大量存在植物组织中,也是人类食品中的主要营养素之一,可用于油质食品或人造奶油,酥油着色,也可用于饮料,面制食品的着色,安全性高,着色力匀衡,最大使用量为0.2克/千克。
3 高梁红色素:
从高梁壳中提取出的砖红色不定型粉末物,溶于水和稀乙醇液,耐较高温度加工,添加于畜肉、鱼、植物蛋白、糕点中,可染成很好的咖啡色或巧克力色,最大使用量为0.4克/千克。
4 萝卜红
从四川产的红心萝卜中提取,为紫红色粉末,溶于水,能增加食品风味和营养,用于饮料、配制酒、罐头、蜜饯等食品的着色,可按生产需要量添加。
5 黑豆红色素
野大豆种皮的提取物,为紫红色粉末,易溶于水和稀乙醇,耐热、耐光性较好,特别适用于果酒饮料和可乐型饮料的着色,最大使用量为0.8克/千克。
6 越桔红
是野生越桔浆果中花生素类色素,适用于果汁、冰淇淋等食品生产,可按生产需要量添加。
7 玫瑰茄红色素
是从玫瑰茄的花萼中提取出的酚类色素,食用安全且具有清热降火、消炎解毒的功效,常用于糖果、果脯、果酱、饮料等食品的着色。
8 红曲米色素
是我国传统使用的天然红色素,主要由紫红曲霉菌接种在大米上培育而成,可供生产肉制品、饮料和配制酒着色使用。
9 甜菜红
是红甜菜(紫菜头)根中提取的甜菜花青和甜菜黄素,为红或紫红色粉末,可溶于无水乙醇,耐热性差,对光和氧敏感,着染性较好。主要用于果子露、汽水、罐头浓缩果汁,青梅等生产中,可按生产需要量增加。
10 菊花黄
是从菊科植物大花金鸡菊的花中提取的棕褐色浸膏,易溶于水和乙醇,耐温和光,着色力较强,最大使用量为0.3克/千克。
11 玉米黄
由黄粒玉米提取物蛋白中提出的β-胡萝卜素混合物,为柠檬黄色,无异味,不溶于水、乙醚、丙酮等,适用于非液体食品着色,在人造黄油中添加,比使用维生素B2效果最佳,最大使用 量为5.0克/千克
12 桅子黄
是桅子中的黄色素,为黄豆橙黄色粉末,不溶于油脂,易溶于水,在饮料,配制油、糕点生产中着色,最大用量为0.3克/千克。
13 红花黄色素
由菊科红花属植物红花中提制而成,为黄色粉末,不溶于油脂,能溶于水、乙醇和丙二醇。在食品中使用量不超过0.02克/千克。
14 姜黄色素:
是姜黄色的块茎中含有的黄色色素,为橙黄色粉末,不溶于冷水,溶于乙醇、丙二醇、冰醋酸和碱性溶液。遇铁离子易变色,对光,热稳定性较差,着色力较好,尤其对蛋白质着色力较强,用量按正常生产需要量增加。
15 可可色素
是从可可豆及可可外皮中提取出的褐色色素,为棕色粉末,无臭,有巧克力香味,易溶于水及稀乙醇,耐热性及耐还原性均好,对淀粉和蛋白质着染性较好,主要用于汽水、可乐型饮料及糖果等生产中,最大使用量为3克/千克。
16 虫胶色素
是紫胶虫在寄生植物上分泌的原胶中的一种色素成分,为蒽酮衍生物,虫胶色素有溶于水和不溶于水两大类,最大使用量为0.5克/千克。
17 酱色(焦糖)
是我国传统的天然食用色素,为黑褐色的胶状物或固体粉块状。易溶于水和稀乙醇溶液,不溶于油脂,主要用于罐头、饮料、糖果等生产中。目前,我国只允许使用不加铵盐生产的酱色。
18 叶绿素铜钠:
是以菠菜或蚕沙为原料制成的,为蓝黑色带金属光泽粉末状或绿色的膏状,耐热性好,在100℃加热,仍可长期保存不变色,食品生产中最大使用量为0.5克/千克。
至于安不安全是看你用的剂量的多少,根据国家的标准用量是不会危害身体健康的。中国食品添加剂交易网上有很多这种知识,我觉得你可以去看看。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