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商越低的人,越喜欢给别人"提建议"吗?

如题所述

相信不论是在校园的学生,还是已经进入职场的青年,都会在生活中遇到一些情商较低的人,和这种人说话简直头疼,有种“话不投机半句多”的感觉。

而和情商高的人说话就不一样,整个过程轻松愉悦。其实情商高低不只体现在说话,还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

遇到难题和挫折时,最能反映一个人的实力,比如抗压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除去智商外,与人有关的事项都涉及到情商,情商是什么呢?从心理学角度来看,情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认识自身的情绪,二是能妥善管理自身的情绪,三是自我激励,四是认知他人的情绪,五是人际关系的管理。

想要成为一个高情商的人,并非易事。甚至大部分人都败在了第一步和第二步,无法认识自己,不会情绪管理,情绪起伏大或情绪失控。

有些人直接跳到了第四步,第五步,在人际关系中混得如鱼得水。

表面上这是高情商的表现,实则不然,他们常常压抑自己的需求,忽视自己的情感需要,将精力投入到别人身上。短时间可应付工作需要,一旦遇到导火索,便一发不可收拾。

情商低的人有个典型特征,就是缺乏共情能力,而这种能力的欠缺,让别人对他们心生厌恶。所以情商低的人一般都很自卑。影响情商的有先天因素,也有后天因素。有些人天生情商就高,这就类似于有些人天生对数字敏感,对艺术敏感。

而大部分人还是靠后天因素,比如在充满爱的环境下长大,遇到挫折时,父母能及时给予孩子反馈,孩子也懂得如何处理这些负面情绪,逐渐提高抗压能力和情绪管控能力。

相反,那些从小受到情感忽视的孩子,抗挫能力就很差。有些父母不是不爱孩子,只是不懂得什么才是真正的爱,正如他们的父母教他那样去教育孩子。

举个例子,过于严厉的父母教出来的孩子,情商一般都比较低。当一个三岁小孩儿在地上摔倒时,父母首先要做的是把他抱起来,先哄他安慰他,随后才教育他怎样走路才能不摔跤。情商低的父母是怎么教育孩子的?

小孩在地上摔倒,直接斥责他让他自己爬起来,表面上这是对他好,这个小孩儿确实会自己爬起来,在以后的道路上都会靠自己“爬”起来,但这个小孩儿内心已经竖起了一座墙——无法共情,因为爸爸妈妈告诉他哭闹是不对的,展现脆弱是错误的,所以他会压抑自己的情绪,甚至自己都意识不到这种情绪是好是坏。

而人类的情绪又是共通的,自己都察觉不到情绪,又怎么去察觉别人的情绪,或者说自己的情绪都照顾不好,又怎么照顾好别人的情绪。

好为人师也是情商低的一种表现,他们因为缺乏共情能力,无法照顾别人的感受,所以习惯认为别人和自己的模式差别不大。但每个人成长环境和教育程度不同,看待同一件事,表面背后的感受也有区别,他们只会从自己的角度去看问题,常常忽视别人的感受。

许多人也知道自己情商低,但他们没办法改变,都说好为人师是人性的弱点,这在男人身上最为常见,我们经常开玩笑说男人是大猪蹄子、钢铁直男,这源于他们大脑和女性的差异,他们理性思维居多,感性思维偏少。

好为人师的人一般自尊心都很强,他们要么自卑,要么自大。比如自卑的人想要教育别人,来证明自己的优秀,而这种方式恰好说明了对自己的不自信和不认同,表面上教育别人,实在是在掩饰自卑;而自大的人,喜欢把自己的观点强加到别人身上,这种人习惯以自我为中心,共情能力和倾听能力都很差。

两类人有个共同特点,就是企图说服别人来获得认同感,每个人都会在成长过程当中都会获得自我认同,这种认同感有高有低,它直接来源于养育者,从小受到养育者认同的孩子,长大后也会底气十足。

小时候能力和情绪没有被认同的孩子,长大后就会非常在意别人的看法,因为内心对自己不认同,所以需要别人肯定和认同才能有底气,通过说服别人来获得安全感。

情商高的人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善于倾听,善于理解他人的感受。比如销售人员,他们往往会耐心听完顾客的表达和需求,而不是中途插话,急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很多人话还没说完,就被别人中途打断,“那你就应该这样”,也许别人并没有表达这个意思,但你这样一说,自然心生不满。

耐心听完别人说话,这件事看似简单,做到却不容易。《说话的艺术》中写道,这种能力需要刻意锻炼,但一定会对我们有很大帮助。

一个人成功,20%靠智商,80%则依赖于情商。这个观点一经提出,就被全球无数人所认可。情商不仅考验着一个人的生存能力,还考验着生活的方方面面,智商不够的话,可以用情商来弥补。

但情商的提高并非一朝一夕,还需要经历更多人情世故,不断汲取教训,总结经验。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希望你能照顾好朋友的情绪,也能照顾好你自己的情绪。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3-24

确实一群情商低的人,喜欢给别人“提建议”

生活中,总能遇到这样一些人:

他们不管别人接不接受,也不管自己说得正确与否,总是喜欢到处指导别人。

好像他比世人都懂得多,你不听他的,就有种“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的感觉。



孟子说:“人之大患在好为人师。”

意思是说,人很大的一个毛病,就是喜欢指导别人,做别人的老师。

茅盾文学奖获得者毕飞宇说:

“我不知道“好为人师”是不是人的“大患”,我就知道“好为人师”是人的本能,大都好这一口。”



由此可见,好为人师的人,不在少数。

而这样的人,往往不招人喜欢,甚至让人深恶痛绝。

一定要警惕,防止自己成为这样的人。

第2个回答  2022-03-21

嗯,这句话有点道理,但不全对,应该说情商低的人喜欢给别人提建议。但这种建议和高情商人提的建议有很大的不同。情商高的人提建议都很委婉,通常会说。你那个方法真不错,不过用这种方式看是不是还好一点。我身边就有这样情商低的人,他看别人写的文章拿之前就大声嚷嚷快给我看看,就你前几次栽的跟头,还不晓得你是不是又会栽在上面。输出浏览过以后,只出几处他认为不好的地方,就开始口水四溅的评价起来。有的时候是中肯的意见,有的时候是改不改都无所谓。情商低不代表他心眼不好,有心眼实诚,但是情商不低的人一方面接受了这样人的帮助,可另外一方面真心不想感谢他。只庆幸自己不是他这样情商低的人。情商低的人一般都不认为自己情商低,觉得自己急功耗益觉得自己打抱不平,还为社会创造出更美好的天地,做出了多大多大的贡献和努力。自我感觉极好。

第3个回答  2022-03-21
人到了中年,已经尝遍了人生的百味,到了中年,上有双亲需要侍奉;下有还得儿女需要养育。人到了中年,已然领悟到了“柴米油盐”才是生活的常态。

很多人都经常听过这一句话:

在这个社会中最没有用的努力,就是一直对其他人直抒胸臆讲大道理。

其实偶尔说说道理,也许其他人还可以听的进去;如果经常讲大道理,非但达不到想要的效果,还逃避容易让他人产生反感。到了中年,还不停地给别人讲道理和不讲道理其实一样的可怕。

爱讲道理的人,情商一般都特别的低其实最让人厌烦的沟通方式,常常讲大道理肯定是位居第一的。 不管是在家庭生活中,还是在企业工作中,大道理讲得越多,会让人听的人心里面堵得慌,不想着再去交流下去。

曾经著名的主持人马东在作节目的时候提及过他的母亲。

他说76岁的母亲特别喜欢做的事情就是随手关灯。只要是屋里面有灯亮着,只要是没有人在,母亲就会在第一时间把灯关掉。

刚一开始的时候马东也会劝阻自己的母亲:灯如果总是经常的开和关会影响灯的寿命,就是算灯一直开着也浪费不了多少度电啊。

但母亲也总是回答说“好的”,以后还是会和从前一样随手把灯关掉。到了后来,马东也不再去管这些小事了。

其实生活的节约应该已成为了母亲多年以来的固定思维,所以不管自己与她讲多少遍的道理,都没有办法去改变这么多年来留下来的习惯。其实我们的父母也是一样,你可能一遍又一遍告诉他们,隔夜的剩饭剩菜不能再吃,他们也总是满口答应,但是转过头依然把剩饭剩菜放到了冰箱。在现实的生活中有特别多的人做不到和马东一样去理解自己父母,总是喋喋不休地与父母讲各种道理,甚至到最后发生争吵。但是到了中年你却不知道,这不仅仅是情商不高的行为,还会伤害到彼此之间的感情

道理本身还不伤人的,但是伤人心的,就是一个人只讲道理对别人感受的不管不顾和不加尊重。不停说教,甚至过度较真、钻牛角尖,久而久之只能让人产生不舒服的心情,关系也会变得特别紧张。

只讲道理的人,活在“应该”之中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会发现有很多人有人总是特别喜欢讲道理? 道理,其实这是外部要求的内在化。到了中年,在我们的成长的过程中,如果少年时期的父母只对我们讲道理,只提各种要求,一点都不关注我们情绪的感受,我们特别容易发展成一个“过度应该”的人,这些“过度应该”表现在:人应该应该怎么做?你应该应该怎么做?我应该应该怎么做?他应该怎么做?

这些父母跟孩子之间的联结,不是通过情感,而是通过“要求”“对错”“道理”,这样就会导致这个孩子的情感感受能力得不到充分引导、锻炼和发展,过度地发展了很多“道理化”的能力。到了中年,不要做情商低的行为,就动不动和别人讲道理。
第4个回答  2022-03-21

好为人师也是情商低的一种表现,他们因为缺乏共情能力,无法照顾别人的感受,所以习惯认为别人和自己的模式差别不大。但每个人成长环境和教育程度不同,看待同一件事,表面背后的感受也有区别,他们只会从自己的角度去看问题,常常忽视别人的感受。
许多人也知道自己情商低,但他们没办法改变,都说好为人师是人性的弱点,这在男人身上最为常见,我们经常开玩笑说男人是大猪蹄子、钢铁直男,这源于他们大脑和女性的差异,他们理性思维居多,感性思维偏少。
好为人师的人一般自尊心都很强,他们要么自卑,要么自大。比如自卑的人想要教育别人,来证明自己的优秀,而这种方式恰好说明了对自己的不自信和不认同,表面上教育别人,实在是在掩饰自卑;而自大的人,喜欢把自己的观点强加到别人身上,这种人习惯以自我为中心,共情能力和倾听能力都很差。
两类人有个共同特点,就是企图说服别人来获得认同感,每个人都会在成长过程当中都会获得自我认同,这种认同感有高有低,它直接来源于养育者,从小受到养育者认同的孩子,长大后也会底气十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