锅包肉真实历史是什么,锅包肉到底是怎么来的?

如题所述

锅包肉(英文名:Double Cooked Pork Slices),原名锅爆肉,是一道东北菜,光绪年间始创自哈尔滨道台府府尹杜学赢厨师郑兴文之手。成菜后,色泽金黄,口味酸甜。

锅包肉是为适应外宾口味,把咸鲜口味的“焦烧肉条”改成了一道酸甜口味的菜肴。通常将猪里脊肉切片腌入味,裹上炸浆,下锅炸至金黄色捞起,再下锅拌炒勾芡即成。

哈尔滨道台府菜创始人、滨江道署首任道台杜学瀛首席厨师的郑兴文为锅包肉的首创鼻祖!

据道台菜的第四代名厨郑树国介绍,郑家是旗人,郑兴文的父亲郑明泉家住辽宁,在北京做茶叶生意,由于应酬和交际,经常品尝到各种美食,口味很刁,被朋友戏称为“美食家”。郑兴文6岁随父来到北京,渐渐对厨艺产生了兴趣,14岁时已对美食和烹调极为偏爱。后拜淮阳菜传人-陈才保门下。

东北名菜:锅包肉的历史起源

郑明泉认为“君子远庖厨”,担心儿子下厨给旗人丢脸。然而郑兴文立志坚定,郑明泉只好满足他的想法,托人把郑兴文送到恭亲王府,学习厨艺。这让郑兴文开了眼界,也长了见识。24岁的时候,郑兴文满艺出师,家人不让他出去上灶,他就在北京东华门大街开了个“真味居”饭馆,给自己当老板。“真味居”客源不错,郑兴文身上的“八旗作风”显现出来,只顾菜品的优劣,却不顾及成本开销,结果生意越红火越亏本,干了3年多,只好关门。

1907年,郑兴文经本家——黑龙江中外交涉局总办郑国华的举荐,带着14个厨子,举家来到哈尔滨,进入当时的滨江关道衙门,当上官厨,专门给首任道台杜学瀛料理膳食。作为当时北方重镇的府衙,道台府里经常会宴请国外的宾客,尤其是俄罗斯客人。由于外国人喜欢吃甜酸口味,北方的咸浓口味令外宾们很不适应。道台杜学瀛就命府内厨师变换菜肴口味。郑兴文就把原来咸鲜口味的“焦烧肉条”改成了酸甜口味的菜肴,这一改使哈尔滨成为锅包肉的起源地。郑兴文称它为“锅爆肉”,可能是洋人在点菜的时候发音有问题,时间一长,衍化成今天的“锅包肉”了。

东北名菜:锅包肉的历史起源

这道菜让俄罗斯客人非常喜欢,每次来吃饭都要点这道菜。不仅如此,郑兴文在道台府事厨独创出许佳肴美味,如“猪头焖子”(后改为“猪头糕”,民间依旧称“猪头焖子”)、“熏卤鸭”及汤鲜肉嫩的“清炖狮子头”等。1911年在奉天(今沈阳)召开的万国鼠疫研究会上郑兴文以高超的厨艺受到与会各国代表的高度赞誉,获得大会颁发的荣誉牌匾《滨江膳祖》。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9-27
相传清朝光绪年间,哈尔滨道台府府尹杜学赢的厨师郑兴文酷爱钻研厨艺。他在滨江关道衙门任官厨时,由于道台府是北方重镇的府衙,在宴请国外宾客这块是很频繁的,而我们食用的口味也和外国友人的口味不同,为了适应外国宾客的口味,原先是咸鲜口味的“焦烧肉条”被郑兴文改为了酸甜口味的菜肴。于是,锅包肉在哈尔滨诞生,至今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当然,哈尔滨的锅包肉做法是最正宗的了。
第2个回答  2021-09-27
锅包肉属于东北菜系,是黑龙江省哈尔滨的名菜,是清末滨江道署首任道台杜学瀛首席厨师的郑兴文发明的。在中国现代饮食史上,锅包肉让哈尔滨人感到骄傲和自豪,它驰名长城内外,大江南北,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没有人没吃过,这种菜肴兼有北方菜系的咸鲜,还略带西洋风味的酸甜口,连外国人吃着,都竖起大姆指。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锅包肉这道菜是哈尔滨人做出来的。下面就和大家说一说锅包肉的来历吧。锅包肉的来历:锅包肉是着名的东北菜,深受人们的喜爱。当年道台杜学瀛接待外国来宾,为了迎合他们的口味,作为滨江道署首任道台杜学瀛首席厨师的郑兴文冥思苦想才创出了“锅包肉”这道菜。


这个故事鲜为人知。郑家祖籍辽宁省建昌县,郑兴文从小家道殷实,良好的家庭环境让郑兴文逐渐对饮食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对菜肴的制作也有了一定的研究,并能对菜肴的色、香、味、形加以点评,被人们誉为“小美食家”。郑兴文6岁随父来到北京,14岁时已对美食和烹调极为偏爱。郑兴文曾在北京一官员家学做官府菜肴,经过几年的刻苦学习后,出徒的郑兴文于1881年 清光绪七年 在北京 当时称北平 的一条街面上开了一家名为“真味居”的中档酒家。1907年,受朋友举荐,郑兴文带了14个技术过硬的厨子进入了当时的道台府做主厨,专门给首任道台杜学瀛料理膳食。


作为当时北方重镇的府衙,道台府里经常会宴请国外的宾客。由于外国人喜欢吃甜酸口味,北方的咸浓口味令外宾们很不适应。为了讨好外国使节,道台杜学瀛就命府内厨师变换菜肴口味。几经冥思的郑兴文就把原来咸鲜口味的“焦烧肉块”改成了酸甜口味的菜肴,这一改也就出现了新的菜肴,郑兴文按照菜肴的做法称它为“锅爆肉”,可能是洋人在点菜的时候发音有问题,到了现在就被叫成“锅包肉”了。辽宁菜中的锅包肉用的是番茄汁,也是另一种风味。
第3个回答  2021-09-27
锅包肉属于东北菜系,是黑龙江省哈尔滨的名菜,是清末滨江道署首任道台杜学瀛首席厨师的郑兴文发明的。在中国现代饮食史上,锅包肉让哈尔滨人感到骄傲和自豪,它驰名长城内外,大江南北,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没有人没吃过,这种菜肴兼有北方菜系的咸鲜,还略带西洋风味的酸甜口,连外国人吃着,都竖起大姆指。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锅包肉这道菜是哈尔滨人做出来的。下面就和大家说一说锅包肉的来历吧。锅包肉的来历:锅包肉是着名的东北菜,深受人们的喜爱。当年道台杜学瀛接待外国来宾,为了迎合他们的口味,作为滨江道署首任道台杜学瀛首席厨师的郑兴文冥思苦想才创出了“锅包肉”这道菜。


这个故事鲜为人知。郑家祖籍辽宁省建昌县,郑兴文从小家道殷实,良好的家庭环境让郑兴文逐渐对饮食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对菜肴的制作也有了一定的研究,并能对菜肴的色、香、味、形加以点评,被人们誉为“小美食家”。郑兴文6岁随父来到北京,14岁时已对美食和烹调极为偏爱。郑兴文曾在北京一官员家学做官府菜肴,经过几年的刻苦学习后,出徒的郑兴文于1881年 清光绪七年 在北京 当时称北平 的一条街面上开了一家名为“真味居”的中档酒家。1907年,受朋友举荐,郑兴文带了14个技术过硬的厨子进入了当时的道台府做主厨,专门给首任道台杜学瀛料理膳食。


作为当时北方重镇的府衙,道台府里经常会宴请国外的宾客。由于外国人喜欢吃甜酸口味,北方的咸浓口味令外宾们很不适应。为了讨好外国使节,道台杜学瀛就命府内厨师变换菜肴口味。几经冥思的郑兴文就把原来咸鲜口味的“焦烧肉块”改成了酸甜口味的菜肴,这一改也就出现了新的菜肴,郑兴文按照菜肴的做法称它为“锅爆肉”,可能是洋人在点菜的时候发音有问题,到了现在就被叫成“锅包肉”了。辽宁菜中的锅包肉用的是番茄汁,也是另一种风味。
第4个回答  2021-09-27
清朝嘉庆年间,东北是主要接待外宾的场所。郑兴文为了照顾外国使节的口味,他将传统的中国菜的咸鲜口味的“焦烧肉块”改成了酸甜口味的菜肴,这一改使哈尔滨成为锅包肉的起源地。锅包肉经过俄罗斯人的发音错误的翻译成锅包肉。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