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如题所述

1.从课题入手
  课题也叫文章的标题,看到标题后,教师要让学生开始思考。如《夜晚的实验》这篇课文,揭示课题后,就让学生说说看了课题,想到了哪些问题?学生可提出许多问题,如谁在夜晚做实验?他为什么要在夜晚做实验?这是怎样的实验?实验是怎么做的?实验结果怎样?
  2.边读边思
  笔者要求学生读课文一定要边读边思,做一个能发现问题的有心人。有时学生提不出问题来,教师不妨提点一下。如《记金华双龙洞》一文中,作者写到从外洞进入内洞要通过一个孔隙。这里作者把乘坐的小船、小船的进出方法、游客乘船的方法、通过孔隙时的感觉都写得特别具体。笔者就问学生这里为什么要把这些写具体呢?经过思考,学生明白了,这样具体描写的目的是为了说明孔隙的“小”――只容得下一只小船进出――小船只容得下两人并排仰卧,再没法容第三人――小船进出,只能靠绳子拉进拉出,根本无法让船工用其他办法驾船――游客仰卧在船上必须从后脑到肩背、到臀部、到脚跟都贴着船底才行,不然就可能会撞破额角,擦伤鼻子――即便如此,作者还是感觉左右和上方的山石都在朝他挤压过来。
  这里笔者又问了第二个问题,为什么文中不说“四面八方”的“山石都在向我挤压过来”呢?而只说“左右和上方”呢?经过思考,学生想通了,因为作者仰躺在小船上,只能看到左右和上方,身下是小船,是溪流。
  通过启发学生自觉思考和教师设疑引导学生思考,使学生感到了思维的乐趣,爱上了思维活动。
  二、培养学生思维的周密性
  《自相矛盾》这则寓言故事就是很好的训练思维周密性的教材。故事中那个卖矛又卖盾的人,就犯了思维不缜密的毛病,以致于说话前后矛盾,被人问得哑口无言。
  在学习这一课时,笔者不仅让学生知道这个人错在哪里,还让学生想一想他为什么会犯这样的错误?(因为他说话做事只从眼前出发,没有通盘考虑。)由此,笔者教育学生说话做事要全面考虑,不能只顾眼前、只顾自己,要从全局出发、从长远出发,这样考虑问题才会全面和周密,办事情才不会出错。
  《螳螂捕蝉 黄雀在后》一文中的国王最初也是考虑不周,只顾眼前利益,没看到身后的隐患。笔者告诉学生,一个国家、一支军队不仅要考虑进攻,更要考虑防守。一件事也要从正反两方面多去想想,既要看到它带来了哪些好处,也要想想它可能带来的问题和麻烦。这样做会怎样,不这样做又会怎样。
  古人曰“三思而后行”,就是教育大家考虑问题要周密。
  三、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思维的灵活性必须有思维的开放性做基础。大千世界,纷繁复杂。我们要有博大的胸襟,兼收并蓄。胸藏万壑,才能有丰富而伟大的构想,灵活而机变的思想。
  教师要引导学生多读书,多观察,多倾听,尽可能丰富自己的心灵世界。在课堂上,教师要引导学生敞开心扉,多听取别人的意见,多想想还有没有其他的办法。另外,想象可使学生的思维空间变得更加广阔,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猜测和幻想。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想象:未来的房子是怎样的?(从形状、色彩、功能等多方面大胆展开想象。)未来的学校、未来的汽车、未来的服装分别是什么样……
  做题目时,要让学生多角度、多方面去思考。如写ABB式叠词,想到了“白茫茫”,还可再想想它的近义词(白花花)、反义词(黑漆漆、黑乎乎);想到了“红彤彤”,也可想它的近义词(红通通、红艳艳),当然由此还可想到其他的表示颜色的叠词,如金灿灿、黄澄澄等;由“热腾腾”想到“热乎乎、冷冰冰”;由“轻飘飘”想到“沉甸甸”……
  有了丰富的积累,学会了思考,学生解决问题时就不会觉得困难了。
  四、培养学生思维的前瞻性
  思维的前瞻性就是指能根据已有的信息预测事物的发展方向,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问题。
  这对学生有点难度,但至少教师可以教会学生对自己和他人的未来抱有信心,有句话叫“一切皆有可能”,教师一定要教会学生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问题。
  一个具有理性思维的民族,才能雄踞世界民族之林。要实现中国梦,就要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