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英绢云母岩形成过程中铅和锌的迁出

如题所述

石英绢云母岩主要发育在克济尔-奥姆普尔岩体的淡色花岗岩相中,并且是由淡色花岗岩改造而成,有时与黄铁绢英岩共生。

石英绢云母岩一般产于与破碎带相关的线状带内。带的长度平均为几百米(个别可达几千米),厚度为10~30m。石英绢云母岩带切穿红色青磐岩化花岗岩并常常包含后者未被交代的块体,而且两种蚀变岩之间的界线相当清晰。

石英绢云母岩为白色,矿物成分简单,主要为石英和云母。在显微镜下,由于蚀变程度的不同,可看到基质中的长石已强烈绢云母化或变为含细粒石英的细小鳞片状绢云母的集合体。岩石中的粗大白云母晶片很可能是交代花岗岩的黑云母或由绢云母发育而成。

与未蚀变花岗岩相比,石英绢云母岩的化学成分发生了急剧的变化。从表8-1中可以看出,碱金属的总量显著降低,由未蚀变花岗岩中的(9.24%~10.16%)(Na2O+K2O),变为石英绢云母岩中的(3.49~3.75)%(Na2O+K2O),其中,Na尤为突出,几乎全部被带出;有约2/3的Fe及相当大部分的Ca和Mg转入到溶液中;SiO2含量的增加是属于带入的,而化合水含量的增加是由于绢云母的形成所致。

在石英绢云母岩形成过程中,同样也有大量的Pb和Zn被带出。从表8-2中可知,在未蚀变淡色花岗岩中Pb和Zn的含量分别为:Pb平均为24×10-6,Zn平均为23×10-6,而在其交代产物的石英绢云母岩中,分别降为:Pb平均4×10-6,Zn平均7×10-6。这表明,有(70%~80%)左右的Pb和Zn被溶蚀并进入到溶液中。

在这一过程中,Pb和Zn的迁出也同钠长石化作用时一样,首先是与其岩浆矿物载体和矿物聚集体的破坏有关。而重新生成的绢云母、白云母和石英又不利于在其内聚集Pb和Zn。同时,石英绢云母岩中缺少这些元素的硫化物表明,这时的Pb和Zn已转为溶解状态并被热液带出。

综上所述,可以扼要归纳如下:两岩体在热液蚀变过程中均伴随有不同程度的Pb和Zn的迁出。当青磐岩化作用轻微时,Pb和Zn基本上处于惰性状态或只有少量迁出,而当青磐岩化作用强烈时,Pb和Zn均被溶液活化并大量迁出。钠长石化作用和石英绢云母岩的形成均同样导致Pb和Zn的强烈溶蚀和迁出。这些在蚀变过程中迁出的Pb、Zn等金属元素,无疑为金属矿床的形成提供了重要的物质来源。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