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该如何正确使用助听器?

如题所述

助听器是一种帮助耳聋患者听取声音的装置,通过这种装置可以将声音进行不同程度的放大。当患者不能通过药物、手术等方法有效改善听力,并接受医生建议准备通过助听器改善交流时,要选择和使用助听器。
正确选择和使用助听器应注意以下方面:
首先应因人而异,正确选择助听器验配人员根据听力损失的类型、程度及患者实际需要选择助听器的线路和功率,从而使所选择助听器的电声特性能够满足患者的听力损失需求,达到较好的听力补偿,这是选择助听器的关键因素。这一环节的基础是对听力有准确的评价,为了得到正确的诊断应到正规医院的耳鼻喉头颈外科接受检查,确认听力损失的原因、类型和程度,并在正规机构咨询专业听力师。听力师会根据患者实际需要选择助听器。
患者对助听器外观、扩展功能等方面进行选择:
从外观来说,要看助听器的体积大小、外壳的造型和色彩、佩戴时的隐蔽程度等是否符合个人需要。通常情况下,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耳廓及外耳道仍处于发育过程中,可选择耳背式助听器,当由于耳部发育产生啸叫时,更换耳模即可。当其耳部发育基本成熟后可考虑更为隐蔽的助听器类型如耳道式或深耳道式助听器。从个人的操作能力来说,年纪大手脚不太灵活的人,以及视力较差的人,应考虑摘戴助听器和对细小按钮进行调节的难度,选择自己较易操作的助听器类型。从个人耳道特性来说,耳道太窄小的人一般不太合适选配耳内式助听器。如果需要通气孔大一些,佩戴更加舒适,可选择耳背式助听器,并在耳模上加开通气孔。
助听器的使用有一定的适应时间,即声音经助听器处理后,和原始声音会有一定的变化,患者需一定的时间去适应这种新的声音,对于初次选配助听器的听力损失者,这一点更为明显。至于适应时间的长短,这往往与多种因素有关,例如年龄、身体状况、听力损失程度和时间等。
当助听器选配后,在头几个星期,切勿到嘈杂的地方去,如超市或机场。此外,还应慢慢增长佩戴助听器的时间。在最初的数天里,佩戴助听器的时间不应超过一至三个小时,当感到神经紧张或疲倦时,应把助听器取下,休息数小时,逐渐延长佩戴时间,最终使助听器成为自己的朋友。在适应期内,这一点非常重要,即让自己循序渐进的适应周围环境的声音。对于听力损失比较严重的患者,单纯依靠助听器往往还会存在一定的交流困难,在这种情况下,还应学习一些聆听技巧,必要时还需注意看别人口型。
保养助听器应注意:
1、保持助听器干燥。避免受潮、受热、浸水,在洗脸、洗头、游泳和喷发胶时均应取下助听器,下雨时应注意保护不受雨淋。在潮湿季节和地区,以及爱出汗的人,应格外注意保持干燥,并坚持使用干燥剂。
2、避免跌落、碰撞或震荡。这些因素会导致助听器外壳破裂和内部零件破损。
3、正确使用助听器电池。助听器须使用专用电池,电池没电后应及时更换,如电池电力不足将影响助听器声学效果。助听器长期不用时,应将电池取出,以避免电池液漏造成助听器损坏。
4、保持助听器清洁。当更换新电池后助听器仍然没有声音或声音明显减小的情况下应考虑助听器的声孔是不是被耳屎堵住了。可利用助听器保养套件中的钩圈或小刷子将耵聍剔除,但切忌捅的太深或到耳科就诊。特别是耳内式助听器,捅得过深会损伤助听器的受话器。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6-12-09

新声助听器

新声助听器

地址:火炬(翔安)产业区翔岳路13号

第2个回答  2019-04-01

    开始在安静的环境下逐渐练习听一些自然的声音,如敲门声、开关门声、脚步声、流水声等,以后再逐渐过渡到自然嘈杂的环境中。对于孩子,开始应在其情绪好的情况下,配戴助听器或耳蜗,先让孩子听一些节奏较明快的声音,比如流水声、钟表的滴答声、柔和的音乐声等,千万不要在其刚一开始就迫不及待地教他说话,一定要培养他聆听声音。更不可让孩子戴着助听器/耳蜗到复杂的声音环境中去,如繁华的大商场,忙碌的交通要道上等。耳膜(耳塞)的质地、大小、光滑程度等要尽量适合孩子的实际状况,太硬、太大或太粗糙都容易被孩子拒绝,一般戴时选用润滑剂(如金霉素软膏)涂抹耳膜的耳道部,这样便很容易将耳膜塞进耳道。初戴时千万不可将耳模硬往孩子耳朵里塞,动作要轻,否则日后他一见到助听器就有可能害怕。总的来说,耳模往往比耳塞更容易被孩子接受。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