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科举制在隋唐宋元时期的发展变化

如题所述

科举萌发于南北朝时期,科举真正成型是在唐朝。隋文帝即位以后,废除九品中正制。令各州每年贡士3人,后设不同科目选拔人才。隋炀帝时期正式设置进士科,考核参选者对时事的看法,按考试选拔人才,就是以应策取士。分科取士就是科举的前身。

在唐朝,考试的科目分常科和制科两类。每年分期举行的称常科,由皇帝下诏临时举行的考试称制科。常设的科目有秀才、明经、进士、俊士、明法、明字、明算等五十多种。明经、进士两科是唐代常科的主要科目,进士考时务策和诗赋、文章,明经考时务策与经义;前者难,后者易。唐代取士,不仅看考试成绩,还要有著名人士的推荐,即投券制,

宋朝“重文轻武”,所以也很重视科举考试,宋代的科举,大体同唐代一样,有常科、制科和武举。并确立了三年一次的三级考试制度。其中进士科仍然最受重视,进士一等多数可官至宰相,所以宋人以进士科为宰相科。其它科目总称诸科。宋代科举,在形式和内容上都进行了重大的改变。从宋代开始,科举开始实行糊名和誊录,并建立防止徇私的新方法。宋代科举在考试内容上也作了较大的改变。废除诗赋、贴经、墨义取士,注重通经致用。

元代的科举基本沿袭宋代,用“经义”、“经疑”为题述文。科举分为地方的乡试,和在京师进行的会试及殿试。元代科举只考一科,但分成左右榜。右榜供蒙古人、色目人应考;乡试时只考两场,要求相对较简单。左榜供汉人、南人应考,乡试时考三场,要求相对较严格。乡试、会试考获名单俱按种族分配。元科举所选人材通常并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在元中产生的影响也不大。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6-05-28
隋开科举,迄今为止没有任何教育制度比他更先进。
一种可以”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教育和选拨系统,如今世界,谁能做到??
不论你的出身、你的相貌、你的经济条件,只要你有学识,你对治理国家上由自己独到的见解,你就可以脱颖而出。
大哉杨广,不仅国家基础建设做的大,科举制度更是一绝,领先一时,亦领先一世!
唐朝在原先的科举制度上,增加了些限制,限定了教材,但选拨制度更丰满,与隋朝各有千秋。
元朝纯粹扯淡,走走形式,其四个等级的划分已经说明了,不多是婊子立牌坊而已。
明朝由于朱元璋、朱棣的从小教育问题,限制更多,其后期虽然开放,但是教材限定更注重朱程理学,不能直宗孔孟,有些像现在的过分解读,主题价值观引导的意思在里面;其后期虽然开放,但朱程理学在国内形成学术风潮,明朝清流之祸,始于此也。
不过明朝科举出了不少栋梁,中期力挽狂澜的于谦,后期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袁崇焕、史可法都是科举出身。
清朝科举制度本身问题不大,但他的教材没有跟着时代变化(本身闭关锁国,狂妄自大,根本不知道外面的世界),还来老一套,所以日益落伍,最后被人诟病。

科举无罪,罪在其人也!!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