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的发展历史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07-02-27
中国是茶的故乡,制茶、饮茶已有几千年历史,名品荟萃,主要品种有绿茶、红茶、乌龙茶、花茶、白茶、黄茶。茶有健身、治疾之药物疗效,又富欣赏情趣,可陶冶情操。品茶、待客是中国个人高雅的娱乐和社交活动,坐茶馆、茶话会则是中国人社会性群体茶艺活动。中国茶艺在世界享有盛誉,在唐代就传入日本,形成日本茶道。
饮茶始于中国。茶叶冲以煮沸的清水,顺乎自然,清饮雅尝,寻求茶的固有之味,重在意境,这是茶的中式品茶的特点。同样质量的茶叶,如用水不同、茶具不同或冲泡技术不一,泡出的茶汤会有不同的效果。我国自古以来就十分讲究茶的冲泡,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泡好茶,要了解各类茶叶的特点,掌握科学的冲泡技术,使茶叶的固有品质能充分地表现出来。

中国人饮茶,注重一个“品”字。“品茶”不但是鉴别茶的优劣,也带有神思遐想和领略饮茶情趣之意。在百忙之中泡上一壶浓茶,择雅静之处,自斟自饮,可以消除疲劳、涤烦益思、振奋精神,也可以细啜慢饮,达到美的享受,使精神世界升华到高尚的艺术境界。品茶的环境一般由建筑物、园林、摆设、茶具等因素组成。饮茶要求安静、清新、舒适、干净。中国园林世界闻名,山水风景更是不可胜数。利用园林或自然山水间,搭设茶室,让人们小憩,意趣盎然。

中国是文明古国,礼仪之邦,很重礼节。凡来了客人,沏茶、敬茶的礼仪是必不可少的。当有客来访,可争求意见,选用最合来客口味和最佳茶具待客。以茶敬客时,对茶叶适当拼配也是必要的。主人在陪伴客人饮茶时,要注意客人杯、壶中的茶水残留量,一般用茶杯泡茶,如已喝去一半,就要添加开水,随喝随添,使茶水浓度基本保持前后一致,水温适宜。在饮茶时也可适当佐以茶食、糖果、菜肴等,达到调节口味和点心之功效。
第2个回答  2020-06-01
答案是: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和利用茶叶的国家。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
于鲁周公,兴于唐,盛于宋,衰落于晚清,复兴于建国,繁荣于当代。如今
已成为风靡世界的三大无酒精饮料(茶叶、咖啡、可可)之一,茶不但推进
了我国文明的进程,而且也极大地丰富了西方以及世界的物质文化生活。

我国是世界茶叶和茶文化的发源地之一,我们的先人为后世留下了众多
的茶学典籍,其中问世最早、内容最全面的是唐代“茶神”陆羽的《茶经》
。它对茶的起源、品种、分布、制作、茶的冲泡用水、器皿以及茶的趣闻轶事
等均有论述,对我国及世界茶业的发展都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其中茶经的主要内容:
“一之源”,论述茶的起源、名称、品质,介绍茶树的形态特征、茶叶品质与土壤的关系,指出宜茶的土壤、茶地方位、地形,品种与鲜叶品质的关系,以及栽培方法,饮茶对人体的生理保健功能。还提到湖北巴东和四川东南发现的大茶树。
“二之具”谈有关采茶叶的用具。详细介绍制作饼茶所需的种工具名称、规格和使用方法。
“三之造”讲茶叶种类和采制方法。指出采茶的重要性和采茶的要求,提出了适时采茶的理论。叙述了制造饼茶的6道工序:蒸熟、捣碎、入模拍压成形、焙干、穿成串、
封装,并将饼茶按外形的匀整和色泽分为8个等级。
“四之器”写煮茶饮茶之器皿。详细叙述了28种煮茶、饮茶用具的名称、形状、用材、规格、制作方法、用途,以及器具对茶汤品质的影响,还论述了各地茶具的好坏及使用规则。
“五之煮”写煮茶的方法和各地水质的优劣,叙述饼茶茶汤的调制,着重讲述烤茶的方法,烤炙、煮茶的燃料,泡茶用水和煮茶火候,煮沸程度和方法对茶汤色香味的影响提出茶汤显现雪白而浓厚的泡沫是其精英所在。
“六之饮”讲饮茶风俗,叙述饮茶风尚的起源、传播和饮茶习俗,提出饮茶的方式方法。
“七之事”叙述古今有关茶的故事、产地和药效。记述了唐代以前与茶有关的历史资料、传说、掌故、诗词、杂文、药方等。
“八之出”评各地所产茶之优劣。叙说唐代茶叶的产地和品质,将唐代全国茶叶生产区域划分成八大茶区,每一茶区出产的茶叶按品质分上、中、下、又下四级。
“九之略”谈哪些茶具茶器可省略以及在何种情况下可以省略哪些制茶过
程、工具或煮茶、饮茶的器皿。
第3个回答  2022-05-28

在中国,茶文化的发展历程,大体经过了“发乎于神农,闻于鲁周公,兴于唐,而盛于宋”的过程茶文化经历了秦汉的启蒙、魏晋南北朝的萌芽、唐代的确立、宋代的兴盛和明清的普及等各个阶段。

第4个回答  2020-02-19
最早是上古神农时期!兴盛于唐朝在明清时期影响整个世界
最突出的的就是茶马古道.中国的茶文化影响力整个世界几百年
第5个回答  2020-02-03
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
于鲁周公,兴于唐,盛于宋,衰落于晚清,复兴于建国,繁荣于当代。如今
已成为风靡世界的三大无酒精饮料(茶叶、咖啡、可可)之一,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