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菜配方施肥有哪些方法?

如题所述

配方施肥技术首先在稻、麦、棉等作物上得到推广应用,各地根据土壤与作物栽培特点及科学技术力量,创造出数十种配方施肥的方法,可归纳分为三大类:

(1)地力分级配方法。

是根据土壤(有机质、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等项目)肥力高低,分成若干(一般分上、中、下3个)等级,参考做过的肥料田间试验及当地施肥经验,经综合分析,估算评定出在不同地力等级下,适宜施用的肥料种类与施用数量。这种配方施肥方法,是在技术力量不足,缺少科学测试手段的情况下,依靠部分土壤普查资料及群众经验而制定,故方法比较简便,便于当地推广应用,但这种方法比较粗放,有待加强肥料试验及实地测试,提高技术水平,才能使配方施肥技术向前发展。

(2)目标产量配方法。

是根据作物产量的构成,由土壤和肥料两个方面共同提供养分的原理,来计算应用的肥料量。

目标产量是预期获得的产量,依此计算出作物所需的养分量,但是目标产量并不是空想的高指标,而是依据土壤肥力高低确定,要通过多点田间试验,经过生物统计,得出定产的经验公式,只要知道土壤肥力的综合指标,就能计算出它可以获得的产量,用以作为目标产量。目标产量配方法现发展成两种:

①养分平衡法。

是以土壤养分测定值来计算土壤供肥量,其计算肥料量的公式为:

式中 1.作物单位产量的养分吸收量数值,可在农业科技手册或有关资料中查得(有实测值更好)。

2.土壤养分测定量,是指土壤所含速效性氮、磷、钾等养分的毫克/千克值。

3.0.15是将养分毫克/千克值换算为千克/亩的系数。

4.校正系数是修正土壤养分测定值,使之接近作物实际可吸收利用的数值。

这种配方施肥方法,在概念上极为明确,易于掌握计算,较易推广应用。但是,要有土壤养分实测值,需花费一定的技术工作力量,此外,校正系数是一变数,因为土壤养分是处于动态平衡的状态,故较难判定其修正的准确程度。

②地力差减法。

根据作物产量是由土壤和肥料共同提供养分的原理,如全部依靠土壤供应养分,不施肥料,则所获得的产量可称空白田产量,这样可从目标产量中减去空白田产量,这部分的产量,就是靠施肥所增加的产量,其计算肥料的公式为:

这种配方施肥方法,只需做不施肥的空白地力试验,不需进行土壤测试,更加简单易掌握,但是,空白田产量是构成产量诸因素的综合反映,无法表示若干营养元素中哪种元素的丰缺状况。另外,如土壤肥力高,空白产量就高,则计算所需肥料量就少,作物依赖土壤的养分就多,有可能出现剥削地力,将使土壤肥力下降。

(3)田间试验配方法。

是根据肥料的增产效应,通过单因子或多因子设计进行多点田间试验,以确定最优的肥料施用量,主要有下列3种方法:

①肥料效应函数法。

是采用单因素或二因素多水平回归设计为基础,将不同处理得到的产量结果进行数理统计,求得产量与施肥量之间的函数关系,也就是肥料效应方程式,根据方程式不仅可以直观地看出不同元素肥料的增产效应,以及其配合施用的联合效果,还可以分别计算出经济施肥量,也就是最佳施肥量,施肥上限和施肥下限,以此作为建议施肥量的依据。这种配方施肥方法,能客观反映影响肥效诸因素的综合效果,精确度高,反馈性好,但有地区局限性,需在不同土壤类型上布置多点试验,需积累多年资料,随着土壤肥力的不断变化,使得试验结果的时效较短,要不断更新试验结果,工作量较大。

②养分丰缺指标法。

是利用土壤养分测定值和作物吸收养分之间存在的相关性,通过对不同作物的田间试验及土壤养分测定值,据此分若干等级,制成养分丰缺及应施肥料数量检索表,只要测定土壤养分值就可按检索表确定施肥量。这种配方施肥方法,也具有简明、易掌握的特点,但因只有几个等级,精确度较差,尤其是土壤速效氮的测定值和产量之间的相关性较差,做不到准确的施肥定量。

③氮、磷、钾比例法。

是通过单因子或多因子的田间试验,得出氮、磷、钾的最适用量,计算出三者之间的比例关系,这样就可确定其中一种养分的定量,然后按各种养分之间的比例关系来决定其他养分的施用量。这种配方施肥方法,工作量较少,也易掌握,但同样存在着地区和时效的局限性。此外,不要简单地以作物吸收氮、磷、钾量的比例,做为应施肥料氮、磷、钾的比例,两者不应混淆。

以上各类配方施肥方法都可在蔬菜作物上应用,但是,蔬菜种类繁多,栽培环境(包括土壤、设施等等)差别较大,这就要从技术力量、工作量等现有条件考虑,选择适用的方法。初步看来,生长期较长、经济值值较高、需肥量较多的茄果、瓜类蔬菜,采用目标产量配方法中的养分平衡法,较为适合技术力量较弱的乡、队、组或个人掌握与实施,因所需土壤养分测定的基础资料,如做不到详细的逐块田的测定土壤养分,也有近期土壤普查资料可供参考。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